球旁注射与球结膜下注射法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比较研究论文_唐金凤

(射洪县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 629200)

【摘要】目的:了解虹膜睫状体炎病例治疗中施予球结膜下注射疗法、球旁注射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2例患有虹膜睫状体炎而于2014年05月至2016年05月间入住我院眼科的患者,以疗法差异分组:甲组60例治疗中行球结膜下注射疗法,而乙组62例则行球旁注射疗法,给予两组虹膜睫状体炎病例疗效、用药时长及并发症专业统计、比较。结果:甲组60例有效率81.67%(49/60),乙组62例是96.77%(60/62),(P<0.05);甲组病例有12例(20.00%)并发症,乙组有4例(6.45%),(P<0.05)。结论:眼科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病例时,展开球旁注射疗法更具可靠性,值得推荐。

【关键词】眼科;虹膜睫状体炎;球旁注射疗法;球结膜下注射疗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106-02

球结膜下注射疗法、球旁注射疗法应用于虹膜睫状体炎病例治疗中,尽管效果突出,但是应用价值有异。针对此,为了解适合虹膜睫状体炎病例的疗法,通过抽选122例患有虹膜睫状体炎而于2015年05月-2016年05月间入住我院眼科的患者,施予两种疗法,旨在改进虹膜睫状体炎病例治疗措施,并且促进虹膜睫状体炎病情转归。

1.临床信息、治疗措施

1.1 临床信息

选择122例患有虹膜睫状体炎而于2014年05月-2016年05月间入住我院眼科的患者,以疗法差异分组。甲组60例,20岁至72岁,均值(65.5±2.83)岁;32例(女性):28例(男性);病程:0.5年至5年,均值(1.9±0.20)年。乙组62例,21岁至75岁,均值(66.0±2.52)岁;33例(女性):29例(男性);病程:0.4年至4年,均值(2.0±0.13)年,甲组、乙组各信息统计值无差异性,(P>0.05)。

1.2 治疗措施

甲组60例治疗中行球结膜下注射疗法:(1)行仰卧体位或者坐立体位,于机体患眼表面给药麻醉剂,2滴/次,间隔时长2min,连续用药3次。(2)医师用左手的食指以及拇指拨开机体上眼睑、下眼睑后,告知患者注射用药方位,嘱咐其注视于相反位置。(3)充分暴露机体球结膜组织后,医师用手持注射器,确保针头及机体眼球壁之间维持10度至15度进针,并对机体眼部血管充分保护。(4)以针头轻挑患者的球结膜组织,进针约3.0mm至4.0mm后,予以注射用药,并将注射量控制在1.5ml以内。(5)注射工作结束后,给予患者患眼敷盖专用眼垫。

而乙组62例则行球旁注射疗法:(1)行仰卧体位,妥善固定机体头部后,定位其下眼睑,并以碘伏予以充分消毒。(2)嘱咐患者朝着上方看,轻闭眼睛,定位其眼眶下缘部位后,设作进针方位,确保枕头及机体眶壁之间维持垂直状态,进针深度以1.5cm至1.8cm为标准,确定回抽无血后,即可注射用药,将注射量控制在1.5ml以内。(3)注射工作结束后,以棉签对机体进针点进行充分按压,约10分钟至15分即可。

1.3 观察指标

对甲组、乙组施予不同疗法后,评估其疗效。机体眼部疼痛现象、畏光现象以及流泪现象等均消失,不仅虹膜纹理呈现出清晰状,而且视力已完全恢复,属显效;机体眼部疼痛现象、畏光现象以及流泪现象等均改善,而且视力已有所恢复,属有效;机体眼部疼痛现象、畏光现象以及流泪现象等始终存在,甚至加重,属无效[1]。此外,术后统计两组中结膜水肿现象、休克现象、结膜瘢痕现象等发生情况。

1.4数据统计

将文中的数据录入至专用Excel表中,重点以SPSS 22.0型软件作统计分析工作,甲组、乙组虹膜睫状体炎病例疗效及其并发症以(n,%)表示,如果甲组、乙组临床差异有显著性,(P<0.05)。

2.结果

2.1 对甲组、乙组施予不同疗法后有效率

对甲组、乙组施予不同疗法后,甲组60例有效率81.67%(49/60),乙组62例是96.77%(60/62),(P<0.05),如表1。

表1 对甲组、乙组施予不同疗法后有效率[n(%)]

3.讨论

朱雄亮[2]等表明,虹膜睫状体炎本身为发生于人们眼部的疾病,极易并发青光眼、虹膜后粘连等症状出现,专业治疗疗法涉及球结膜下注射疗法、球旁注射疗法等,然而两种疗法在实践结果方面却有差异。一般而言,球结膜下注射疗法会对机体眼球部位出现剧痛感,而且还可能会有结膜水肿现象、休克现象、结膜瘢痕现象等发生,影响机体疾病预后,导致该疗法实践受限。

球旁注射疗法则强调于机体眼睑皮肤组织中进针,除了可规避结膜瘫痕现象、结膜水肿现象外,还可促进药品吸收,使机体眼内药品浓度得到提升,以实现消炎目标[3]。此次对对甲组、乙组虹膜睫状体炎病例施予不同疗法后,甲组60例有效率81.67%(49/60),该结果与乙组62例的96.77%(60/62)相比偏低,(P<0.05),同时甲组病例有12例(20.00%)并发症,相对于乙组中的4例(6.45%)偏多,(P<0.05),表明球旁注射疗法实践结果更加优越。

综上所述,眼科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病例时,建议酌情展开球旁注射疗法,通过提升机体用药有效性,并且规避疼痛现象、结膜水肿现象、休克现象、结膜瘢痕现象等,以促进虹膜睫状体炎转归,值得眼科推广。

【参考文献】

[1]汪怿,李韧,杨杰.阿托品凝胶联合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1):160-162,166.

[2]朱雄亮.除风益损汤加味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37-38.

[3]赵会军,闫君宝,尚琳,等.地塞米松超声透入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9):1318-1320.

论文作者:唐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球旁注射与球结膜下注射法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比较研究论文_唐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