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德师风检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陆道坤
(江苏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摘 要] 由教育管理部门主导、多主体参与的师德师风检查,旨在推动学校层面师德师风的系统化建设。基于常态化理念的师德师风检查,必须解决检查目的体系、检查逻辑与方法体系和检查结果运用等基本问题。检查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师德师风发展态势、挖掘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与师德典范、系统诊断师德师风问题并推动改进;就检查逻辑与方法体系而言,必须以全面、深入、系统为原则,做到检查对象的全覆盖,并针对不同对象设计检查方法;就检查结果运用而言,必须运用于舆论方向引导、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的制度机制建设、组织建设与活动开展等方面。
[关键词] 师德师风 检查活动 常态化管理
师德师风检查是教育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基于管理角度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抓手。从师德师风建设与管理角度而言,师德师风检查应旨在“以查促建设”、“以查正风气”、“以查净环境”,推动基层单元主动积极而高效地推动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设、师德师风活动的科学开展。因而,师德师风检查应是一项常态化工作,而非某些师德事件出现之后采取的专项活动、年度“例行检查”或者上级的指令性检查。而卓有成效地推进这一常态化工作,就必须系统解决“为何检查”、“如何检查”、“结果如何运用”等问题。
临床带教老师在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还应该选择责任心强、理论知识扎实、认真负责、热爱护理岗位的带教,并且定期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的提升,必要时还应定期外出学习以更新知识。按期召开教学方法会议,每年度进行能力测评,优胜劣汰,有利于整体带教老师资质的提高。
一、因何之故?——师德师风检查的指向
明确师德师风检查的目的,是开展师德师风检查的首要工作,也是师德师风检查活动科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前提。唯有目标明确,才能科学推进并产生实效。
1.全面了解师德师风发展态势。学校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阵地,想要了解和掌握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机制建设与活动开展情况、师德师风要求在实践中的渗透情况,了解是否存在违背师德要求的情况,并因此而有针对性制定相关制度和采取相关措施,必须深入到学校层面。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师德师风发展态势:第一,从学校管理层面了解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的举措、效果,存在的困惑,需要的支持和帮助等,并对师德师风的氛围、文化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第二,从教师层面了解师德师风实践的具体情况、教师师德师风实践中的管理和支持情况、教师对师德规条的掌握和贯彻情况、教师在个人道德实践和修炼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向学生和家长了解师德师风情况。作为师德师风最为直接的影响群体,家长和学生给予师德师风更多关注,对良好师德师风的诉求也更为迫切。
2.发现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细数近年来发生的师德失范事件,往往靠举报或者已经造成不可挽回后果的情况下,才进入大众视线。对于管理部门而言,失范事件一旦进入公众视野,必然会导致舆论失控和事态失控。因此,借助师德师风检查活动,发现苗头、挖掘问题,显得极为重要。第一,发现师德师风问题,及时介入处置。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师德失范事件被隐瞒,对于师德管理来说,这种情况无异于是一颗暗藏的“地雷”:师德失范者心存侥幸,可能会继续失范;受害者或者利益相关者由于利害相关,选择沉默。一旦达到临界点,这种事件(失范者)往往以“裂变”的形式爆发出来。实际上,诸多的失范事件都是“事后”总爆发。因此,师德检查就是要深挖,从家长、学生、教师访谈以及举报中挖,通过缜密排查和深度挖掘,找出失范行为以及隐患并及时介入。第二,发现不良倾向和苗头,责成整改。洞察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不良倾向、教师师德实践中的不良倾向,及时对所在学校提出整改要求并进行持续跟进。第三,形成预警,为后续工作指明重点。基于整个区域师德师风发展情况,结合师德师风外部环境变化,对照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要求,对普遍存在的不良倾向和可能的外部影响提出预警。同时,结合检查,完善师德监测上行机制,形成对学校层面的师德师风常态化监控。
4.系统诊断师德师风问题并推动改进活动。检查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师德师风的一个常规“体检”和“诊断”,[3]发现问题并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因而,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体检”和“诊断”,发现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第一,对制度与机制建设进行体检和诊断,为科学推进制度机制的完善提供支持。通过检查,发现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机制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进而提出系统性改进和优化措施。第二,诊断师德管理组织建设与支持体系。通过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平台、教师师德发展的组织支持、师德师风教育与活动的支持保障体系等的全面检查,发现其中的不足,查找原因,为后续建设提供支持。第三,发现师德教育和师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科学提升二者的效能提供支持。基于系统思维,通过对师德教育以及活动规划、设计以及实践和效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了解,发现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进行系统分析,帮助学校形成改进和优化方案。
3.挖掘经验与典范。教师身边的典范行为、典范事迹,往往更容易学,更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而这些师德典范往往只是一些与教育教学事迹、师生交往、教师个人行为相关的具体事迹,甚至教师本人都没有意识到,但却往往能够产生正能量和积极效应。而对于检查者来说,就是要借助检查,帮助学校形成“典范”意识,引导学校挖掘和收集师德典范事迹,进而让典范发挥师德师风引领和教育作用。[1]第一,主动挖掘师德典范,构建师德教育数据库。当前师德管理部门在开展师德教育时,往往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因而,师德教育往往限于政策、制度、理论宣导,或者借用那些被人为美化的师德楷模展示——过多的“灌输”政策、制度和理论,容易使得师德教育“教条化”,忽视师德教育应该具备的具体性和鲜活性;过多地使用人为美化的师德楷模,导致师德教育缺乏本土性,而经过处理的师德楷模形象,也往往由于其全面美化,而导致学习者很难与自己的师德实践相结合。[2]问题的根源在于,师德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不仅需要各个学校主动提供,更需要管理部门走进学校、走近教师,去发现、总结、提炼。因而,借助检查,从多维主体的角度深入挖掘,可以使得碎片化的师德行为、事迹汇聚成本土的师德案例。第二,帮助和指导学校建立师德典范数据库,并基于此进行深度开发,进而提升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检查,帮助学校管理层面和教师共同体进行典范挖掘和积累,进而建立校本师德师风案例库。
笔者采用模糊控制器模拟现场技术人员的操作过程,在竖井掘进机导向系统和支撑系统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纠偏控制器的设计,以实际工况下的纠偏操作逻辑为基础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基于竖井井筒掘进的施工特点确定隶属度函数,以实现对竖井掘进机姿态的有效控制。
二、如何推进?——师德师风检查的设计与实施
2.查什么:师德师风检查对象的设定。检查应实现对象的全覆盖,以全面深入地收集师德师风信息、了解师德师风建设成绩与不足,进而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第一,看制度与机制。制度体系建设是师德师风科学有序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的根本保障,也是克服长期存在的“碎片式”建设、“运动式”推进和“项目式”管理而导致的师德师风系统性不足的重要路径。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往往存在着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意识不强、建设路径和方法不清晰、校本化思维模糊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校认为师德失范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对于制度建设认识不到位,缺乏师德师风长期建设的思想准备。因而,师德师风检查中,应注意对制度的实施进行检查,明确制度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度的贯彻情况尤其是教师对制度的理解与贯彻情况。只有明确了制度建设与实施的问题,才能提出整改方案。同样,机制的完善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一环,其中包括师德监控机制、师德评价机制、师德问题处置与反馈机制等方面,而检查机制就是要对师德师风监控机制的运行情况、信息收集与处置(应对)的情况、师德评价情况、师德师风阶段性报告等进行详细检查,以防止师德建设机制流于形式。第二,看活动。师德活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育活动,一种是日常凸显师德主题的基于教师共同体的研修活动。师德活动是真正促进主体加深对师德规条理解、提升师德感悟、丰富师德实践经验、促进师德自律的重要手段,因而师德活动是否体系化、常态化决定了其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师德师风检查要看师德活动的规划、主题活动的设计,同时要对师德活动的过程资料进行检查。第三,看师德师风建设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共同体是师德师风建设的载体和依托。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师德师风中的引领作用、科学构建能够荷载师德师风建设的教师共同体,是学校的重要工作。由此要求师德师风检查中,要详细了解基层党组织在何种程度上、如何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系统深入了解师德师风共同体的建设、运行情况。通过检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共同体在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教师个体的师德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第四,看事件与典型。师德师风检查中,要侧重关注事件相关信息的收集,尤其是关于学生问题的处理、教师与学生冲突问题及其处理、教师的举报、家长的投诉及其处理等方面的材料,并要对当事人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事件的深入了解,发现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问题,进而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同时,深入了解和挖掘师德典范事迹与行为,发掘典范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检查能否成为撬动师德师风建设这一大工程、长期工程的支点,关键在于检查是否深入和有效,而要使检查有效并高效,关键在于检查的结果运用。检查结果运用是否合适和有效,决定了检查的效能。因此,只有注重结果运用,检查的目的才能真正达成。具体而言,检查的结果要从以下方面加以运用:以真检查和多方参与来引导舆论,引入监督,进而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外部监督;以查促改,推动师德师风的组织建设、制度机制建设、活动开展;从问题解决切入,推动师德师风由点到面的整顿;基于问题和不足开展系统反思,推动师德师风意识提升与方法的改进。
明晰师德师风的检查对象、科学设计和检查方法,是师德师风检查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围绕师德师风检查的目的,确定结构化的检查对象,形成有效的方法体系,是师德师风检查的重要工作。
纳入标准:(1)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单侧、闭合、新鲜(2周内)肩锁关节脱位;(3)年龄20~50岁。
三、结果运用——常态化检查如何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1.操作的基本要求和内在逻辑:以完整、全面和深入的检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想要全面了解真面貌、切实掌握真问题、深入挖掘真典型,进而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就必须将师德师风检查落到实处,而不是“蜻蜓点水”地做面上工作。一项常态化的检查工作,想要落到实处,真正产生预设效能,必须在深入、系统、全面上下功夫。第一,基本运行逻辑:检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推动改进。基于推动基层师德师风科学、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检查活动遵循这样的逻辑:发现问题——帮助改进以及发现典范和总结经验——提炼推广。师德师风检查中,检查主体要与被检查单位一道,系统深入地分析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分析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同时,借助师德监控机制,挖掘深层次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第二,师德师风检查的基本原则:系统、全面、深入。所谓系统,是指检查要从制度机制、师德师风文化、师德师风活动三个维度入手;所谓全面,是指对象全覆盖和信息的全方位获取。就检查对象而言,应该覆盖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所在社区的公众,乃至部分媒体也应该在对象之列。就资料和信息的全面性而言,应该包括坚持静态资料(制度文本、师德评价资料、教师发展档案——部分地区逐步推广了师德档案[4]等)与动态资料(口述资料、影像资料)结合、主动监控与相关举报结合。所谓深入,就是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第三,谁来检查。师德师风检查既有评估与督促的功能,同时还有教育与宣传功能,因而师德检查的主体应该多元化,需要多主体参与。师德师风检查应该由师德师风管理部门主导,同时邀请家长、区域代表、媒体和社会公众人物参与,以赢得各方的支持,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四,师德师风检查的结果呈现:系统性报告。系统性报告必须包括两份必需材料和若干份可能性材料,结果评定、整改意见是两个必要的结果,而经验总结、典范材料、问题处理材料为或然材料。
2.师德师风教育——检查所产生的过程效应。
1.引导舆论方向,为师德师风建设护航。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教育的苛责越来越多,而师德师风问题则是其中的“重灾区”。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大众对学校教育的了解深度不够有着重要的关联。由于社会公众很难全面进入学校生活,因而“道听途说”和“断章取义”成为其主要信息构成,带有猜测特征的舆论往往与怀疑挂钩。因而,引导社会公众的参与,让师德师风建设更为透明,消除社会公众的疑虑,成为师德师风检查的重要内容。第一,让社会公众走进师德师风现场,了解真实的师德师风现状,进而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对学校的理解,乃至帮助媒体和相关人员换位思考,进而消除对教育、学校和教师的误解,减小以讹传讹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学校和教师造成的舆论压力,推动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第二,引导媒体的舆论方向,弘扬良好的师德师风主旋律。邀请媒体和社会人士参与师德师风检查,能够打通媒体与学校的“围墙”,使其反思和反省,进而以负责任的态度开展舆论传播,为学校和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第三,引导媒体介入事件处置,展示有问题必查和绝不袒护的师德师风建设决心,改变媒体中“护短”的教育管理形象。
3.如何查:方法的使用。方法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德师风检查的效果。检查方法要灵活,在兼顾全面的同时,注意深度的挖掘。第一,系统实施文本检查。静态文本检查的关键在于以系统性思维和方法为指导,对师德师风相关文件进行检查,进而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系统程度进行评价。文本检查主要包括制度体系文本、教师师德档案建设、学校日常师德档案、师德问题处置记录、师德师风报道材料、师德师风活动资料、年度师德评价材料等。文本检查中的关键在于凸显校本特色,即基于校情的制度体系建设、学校特色的活动体系设计与过程记录、教师个人的师德发展记录等。同时,也必须注重文本是否体系化。第二,调查与访谈。检查中,静态的文本阅读需要与动态的访谈、调查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入了解制度的贯彻与活动开展情况、了解各主体对师德情况的意见建议与看法、发现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隐性问题”、挖掘师德典范事迹。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明确调查和访谈的对象。可以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对家长、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并基于问卷分析从不同主体角度了解师德师风状况、寻找师德师风建设建议和问题线索。可以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师德师风制度和机制运行情况,教师对制度了解、理解、贯彻的程度,获取教师对制度机制建设的相关建议,了解教师对师德师风活动的支持度、参与度和收获,挖掘出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个体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对家长的深度访谈,了解其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了解和支持程度、对子女就读学校的师德师风情况、征询相关建议和意见、挖掘师德师风的问题和典型案例。第三,就汇报进行对话。听取学校层面的汇报是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汇报自身而言,可以以系统方法对其审视,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效果(自评以及他评),了解师德师风建设是否以教师个体的师德修炼为核心、师德建设思想是否科学、制度机制以及活动设计是否系统、方法是否得当,同时其是否符合校情等。同时,通过质询的方式进行深挖:师德师风制度如何落实、落实到何种程度、师德师风制度机制建设与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是否常态化、教师对师德师风制度机制的支持理解与贯彻程度等。同时,通过对质询与访谈的把控、深挖,挖掘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隐性问题。此外,检查中还要注意观察校园文化是否蕴含对师德师风的弘扬。
色散准则关系式隐含了液体射流表面波增长率与表面波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穆勒方法,可以对色散准则关系式求取数值解,并绘制出表面波增长率随表面波数的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最高点为最大表面波增长率点通常称之为支配表面波增长率(dominate wave growth rate)其所对应的波数称之为支配波数(dominate wave number)表示液体最不稳定的状况,也就是最容易碎裂的状况。因此,稳定性分析就是研究液体两侧气液流速比之差液流韦伯数 W el、欧拉数 E ul、雷诺数Rel 、气流马赫数 M agj等因素对曲线图以及的影响。
检查活动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第一,对社会公众的教育。如前所述,学校的“围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社会公众与学校教育的联络,在社会转型期间诸多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对学校教育的焦虑,往往被不断曝出的师德失范事件激化,多种情绪裹挟在一起,转化成为对学校教育的不良“猜测”和“恶”的推定。这种情况往往因为沟通的不畅而加剧。而参与检查不仅能够借助其中的师德师风宣导环节,让社会公众从理论、政策和制度角度深度理解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和追求,更能够通过对学校的深入了解以及与教师的深度沟通,帮助社会公众加深对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对师德师风贯彻的了解,从而改变其对师德师风的认知,进而从偏颇的立场或者道听途说的误区走出来,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支持者、帮助者,减少因为片面认知而导致的对教师、学校的误解。同样,家长也能够更为理性地对待教师、学校和教育。第二,师德师风建设主体的教育。检查本身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系统梳理,对于教师来说,能够科学系统地对自己年度师德发展进行反思与回顾,进而对标查找,检视自身不足,明确后续努力方向。同时,也能够发现同事师德师风上的缺憾,进而为其提供支持与帮助。而对于学校来说,系统的检查能够帮助其系统梳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加深对师德师风标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帮助其检视自身不足。毋庸置疑,这种以检查促反思、以检查推动主体的自我教育的功效,是检查自身应有却常常被忽视的。因此,检查的策划之中,必须贯彻全面、系统的思想,将促进主体的自我教育与反思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应该承认,每一次检查都是帮助师德建设主体和师德主体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教育的过程。同时,检查还能够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意识的优化、理念的创新、手段的创新。此外,对作为检查主体的教育管理部门而言,检查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反思师德师风建设的系统支持与引领的问题,反思上下一体的师德师风制度问题,反思部分师德师风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深入分析师德师风的新情况新问题。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应该注意作文的系统练习,学生在教师教导下,掌握好基本知识,再可以通过模仿巧妙地来熟练写作。学生参照相关例文仿写,但绝不是生搬硬套,做出抄袭行为。相反,他们仿照范文立意、构架、选材的方法进行写作,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做到名副其实地学以致用。例如通过学习《苏州园林》,教师可以请学生运用文章鉴赏园林的方法描写家乡公园的某一方面。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使写作教学事半功倍。
3.运用于师德师风的制度机制建设、组织建设与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健全的组织支持、制度和机制支持,恰恰也是实践层面的“短板”,原因在于:学校层面过度地将关注点和精力投向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对师德师风建设缺乏足够的关注。因而,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依托薄弱、学校层面的制度以及上下一体的机制建设滞后。而检查就是要督促学校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平台、对接师德师风的相关文件和制度建立和完善校本特色的制度、与教育管理部门协同完善上下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第一,文本检查下的制度建设:从有到体系化。调查发现,学校层面的师德师风制度常常存在以下问题:将制度建设理解为制度收集,把管理层面的制度收集汇编成册;简单地制定某些行为规范;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空白,以教学评价代替师德评价;对教师师德档案敷衍塞责。而结合校情以及教师队伍进行的校本化制度建设,既要对接相关制度和政策,又要体现出适切性。因此,检查需要系统查阅制度文本,督促和帮助学校形成制度改进方案。在后续的常规检查中,还需要基于教师访谈,对制度的贯彻进行全面了解,防止师德师风制度“挂在墙上”、“流于纸上”的问题出现。第二,上下对接,推动上下一体机制建设。师德信息尤其是失范信息之所以难以快速上行,有两方面的原因:师德监控机制不健全,导致信息无法上行;师德监控中,由于缺乏上下一体的互动机制,导致信息被选择性上行。其产生的结果是十分明显的,师德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了解师德师风的状况,因而无法及时给予指导、督促或者介入某些问题处置之中。就师德失范的处理而言,部分掩盖的问题最终可能会以“爆发”的形式呈现,进而使得学校、教育管理部门都处于被动之中。因而,通过检查,不断完善师德监管机制建设,推动师德信息收集机制、师德预警机制、师德问题处置机制、师德舆论机制建设,使得师德信息上下行渠道畅通,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每次检查必做功课。第三,师德师风检查就是要依托坚强的组织,让组织发挥主导作用。毋庸置疑,师德建设必须有组织依托,基层党组织、教师共同体和学校层面的管理组织都是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依托的组织,但长期以来,上述组织并未能有效地荷载师德师风建设任务。即便是巡检中有所强调,但往往事后仍然故我。因此,师德师风检查中,可以通过组织分别汇报的形式,对其进行检查和监督,并通过相关制度加以制约。唯有常态化的检查不断地强调和推进,这些组织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师德师风建设的使命。第四,以系统手法推动师德活动和教育的常态化。由于师德师风活动往往短期内很难有明显的成效,加之师德失范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小概率事件”,因而学校层面很难在思想上真正地重视并周密设计和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和师德师风主题活动,更遑论采取措施使之常态化。而检查就是要基于对师德师风的系统检查,提出解决建议以及签订整改责任状,让学校层面的师德师风教育和活动走向常态化、结构化。
4.以问题的发现和处置为切入点,推动师德师风整治行动。师德师风检查,不仅要从面上系统地查找问题,更需要从点上发现问题——这种问题虽小,但对于师德师风的“千里之堤”来说,却可能是使之决口的“蚁穴”。因此,不主动出击发现“蚁穴”,一旦其在学校层面逐渐发展并以爆发式的方式走上前台,无论师德师风管理者还是学校,都将被推到尴尬境地。当前师德监控机制的建设还远未达到及时将相关信息上行的程度,学校层面在师德监控中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师德师风的相关信息更多地需要借助举报和主动收集两种方式获取。因而,在师德检查中,要结合对家长的深度访谈、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师德失范的线索,并通过系统的检查,对可能的师德失范以及那些可能走向失范的教师,进行处置。第一,对于存在师德失范可能的教师,检查组应该委派专门的联络员与学校进行联合处置。不得不注意的是,部分教师由于长期工作使然,在教学中凭经验可能对其惯用的一些工作方法比较自信,罔顾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变化。实际上,这些教师往往游走在“失范”的边缘。此外,极少数教师存在着侮辱学生或者言语上侮辱学生的嫌疑,但由于无人举报,学校碍于无证据,无法查证和处置。而这些问题,作为同伴的教师往往是心知肚明的,对这种教师的行为学校也要有所知晓。因而,对于这些问题,必须介入而不能坐等恶性后果的发生。第二,汇集失范信息,主动开展整改。检查需要广泛发动,通过发动和教育,让家长、教师、媒体参与进来。其中,对于教师和家长的深度访谈,不仅要从面上了解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更要获取师德失范的相关信息,并保护举报者。对于收集到的师德失范信息,要组织专门小组进行深入检查,对于确证失范的要及早介入并提出应对方案,有效地进行处置。第三,布置和推进专项整治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师德师风整治行动。对于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师德失范现象,要在面上开展整顿或者清扫行动,深层次挖掘失范嫌疑以及失范问题,以打一场阵地战的决心,坚决遏制以及防治师德失范。换言之,检查不仅是对师德师风进行体检,更是一种诊治,要在对师德师风肌体进行保健的同时,坚决挖除“病灶”,以确保师德师风肌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大文.从六方面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N].中国教育报,2018-10-24.
[2]陆道坤,毛经梅.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低效化及其应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1).
[3]戴双翔,王红.如何做有感染力的师德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4-07-09.
[4]赵岩.山西给所有在职教师建师德档案 每学年按不低于20%的比例抽查[N].中国教育报,2019-04-01.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19)08-0094-06
本栏责任编辑 周家雅
标签:师德师风论文; 检查活动论文; 常态化管理论文;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