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_姜艳红

姜艳红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 河南 偃师 471900)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在我院选择100例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包含5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具体的病情需求,给予脱水、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及脑细胞活化剂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安慰生理盐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较优,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依达拉奉;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147-02

高血压脑出血(HCH)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一般较危急,对患者的生命具有较大的威胁,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临床认为关键在于保护患者血肿周围可逆病损脑组织、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从而降低患者的残障率[1]。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笔者对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在我院选择100例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入组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并经头颅CT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入组患者对本次临床研究均知情且同意,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包含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男35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41~72岁,平均年龄为(52.6±6.7)岁。50例患者的脑出血发病部位:基底节出血31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6例,小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1例。对照组50例患者,男3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3.2±6.9)岁。50例患者的脑出血发病部位:基底节出血30例,丘脑出血8例,脑叶出血7例,小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组间可比性良好。

1.2 临床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具体的病情需求,给予脱水、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及脑细胞活化剂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在30min内静滴完毕,每日治疗2次。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安慰生理盐水,生理盐水100ml,在30min内静滴完毕,每日治疗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时间。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的改善情况进行判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基本痊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90%;显著进步: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45%,残疾程度为1~3级;进步: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18%,生活可以自理;无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幅度小于18%;恶化: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恶化幅度大于18%[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研究记录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表示,使用t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统计见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当,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较优,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统计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对比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5013.82±2.53 9.61±1.87

对照组5014.19±2.44 11.21±2.03

3.讨论

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张采取外科手术方式,特别是当出血量较大的时候。但是外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易导致患者发生多种后遗症,疗效并不理想。即使是目前新兴的微创血肿清除疗法,在治疗后仍会有30%左右的患者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因此,高血压脑出血成为了临床治疗比较棘手的一大难题[4]。

近年来研究发现,自由基在高血压脑出血后继发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也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并具有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减轻神经功能障碍的目的[5]。

综上,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何效兵,刘忠,藉牛.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MMPs水平及神经功能和脑水肿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26):455-456.

[2]尹泽黎,许宏伟,袁宁.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临床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 (3):313-315.

[3]窦林森,陈启东,李伟等.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血一脑屏障变化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34(5):267.

[4]张慧端,杜郭佳,汪永新,朱国华,唐献江,于建华,王鑫,更·党木仁加甫.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12):1233-1235.

[5]樊淑敏.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 ET、TL-6 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 (23):71-72.

论文作者:姜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_姜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