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电网公司的智能变电站发展状况,得到较大转变,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智能变电站的项目管理实践仍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与新技术配套的制度及措施不到位、不完善的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因此,针对当前应用的情况,基于现场实际进行分析,找出制约智能变电站管理中的问题,有效策划工程方案,实现项目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土建技术;施工方案;分析
引言:智能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包括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是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也是调度中心的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单元。由于IEC61850的推出和应用,推动了智能变电站的标准化建设,使得各类二次设备以标准的方式建模和通信,实现统一的信息交互。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节点。智能变电站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全站信息数字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等重要特征。因此,工程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1.智能变电站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现场工作要求较高
由于当前电网建设市场竞争激烈,个别企业在传统变电站施工时,为降低成本,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往往较少,容易造成安装质量不高,运行周期不长的现象。而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中,安装与调试相对于原来的施工管理来说,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的控制设备在制造厂内完成联调,运至现场安装后,接上光纤,增加少量的调试工作,就能够完成项目施工。特别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将保护测控装置就地化后,整个二次回路的联调均在制造厂内完成,现场调试时间能够大大减少,不但保证安装、调试质量,更能够有效缩短建设周期。
1.2二次设备安装策略不到位
在当前的智能变电站的施工过程中,二次设备的设计与配置就与传统的变电站施工管理,有着明显的差别,由原来的集中化布置正向智能化、分散化、就地化发展。在进行施工时,就要遵循设计要求,具体新设备特点,调整安装策略。在智能变电站的设计中,要求各类智能组件室能够满足二次设备全天候检修及消缺的需求。由于要充分考虑无人值班,因此对于二次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要求,就显现更加迫切。包括测温光纤、防雷、设备健康状态自诊断技术的应用,都对安装管理有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对于重要保护设备的施工,要确保个别关键元器件的安装质量,防止潜在的设备缺陷。对于新设备的调试,尽量要求厂家提前介入。对于安装质量的控制,现场的管理活动应当分为一次设备与二次智能设备的施工。对于一次的关键设备的安装应当是在厂家的指导下完成,特别是GIS设备的安装,尽可能缩短工期,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2.智能变电站土建设计的要点
2.1设计前期阶段
2.1.1变电站站址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变电站的选址由电网规划、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共同决定。因此,在进行土建设计之前,选择合理的站址对提高整个项目设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变电站土建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至少要选择1~2个建设地点,并在拟选定建设地点的基础上制作出相关的选址方案,最后结合变电站土建建设要求和电气需求进行备选方案的筛选和确定。
2.1.2确保设计前期选线的合理性
对于智能变电站的线路进出线,尤其是光纤的走向需要在前期充分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只有确保设计合理有效,才能够保证变电站在最后能够通过审核验收,得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建设批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初步设计阶段
2.2.1变电站的总体平面设计
智能变电站的总体平面设计需要根据变电站的功能模块连接、必要的防火间距、检修通道尺寸、电缆光缆连接长度而定,确保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规范与指标,还要考虑气候、交通、地理环境、道路交叉口等影响因素。
2.2.2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则需考虑进站道路引接、土石方挖填平衡、边坡支护、防洪排涝的影响,包括建筑物的高度,设计高度以及道路地基的高度,建筑物的制高点与地基最深处的距离等。
3.智能变电站的土建施工
在土建施工的过程中,要及时与电气专业做好配合,做好墙面穿孔及固定的工作。建筑物主体的施工要求电气专业在整个设施主体防水完工前将所有线路钻孔铺设完毕,以免造成后期漏水。还要注意预留的空间是否足够,及时比对图纸与实物的偏差情况。对需要及时处理的建筑材料要处理及时得当,不能存在大量的堆积情况。而土建与电气人员要积极配合。电缆及时埋入,不能有外漏情况发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做好地基地板中的接地工作,如果需要利用建筑物的部分主体做接地时,要将主体打开,与内部的钢筋进行焊接处理。做好标记留出接点,如果需要深入砸下地极,尽量选在开挖时做好准备将线路一次性布好,免得二次施工。
3.1结构构建阶段
依据混凝土的特点以及浇筑要求进行施工,并做好相关的监督检查工作,将线路管道安全埋入,这在整个电气安装的环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个环节做不好的话,将会影响到整个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对整个电气安装的进度以及后续工作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此环节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混凝土楼板浇筑之前,要根据之前的设计图纸进行合理的施工。注意不能损坏钢架结构,并且必须安排人员留守看护电气设备,以便在出现线路问题时能得到及时解决,避免耽误工期,影响施工质量。
3.2排水及消防设施的建设实施方案
智能变电站的给水系统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2部分,而这个系统必须独立设置,以免相互污染。由于这2种用水的水量都不是很大,因此部分用水可以优先考虑城市用水。而变电站的污水系统不可直接排放,需经净化装置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而智能变电站的消防设施建设,要看整个建筑物的建设间距、高度是否满足国家有关消防规定,如果能够达到国家有关的规定,可不用进行过多处理,否则应及时进行改进处理,建立相应的防火墙等。
3.3后期装修
在整个工程收尾阶段必须最后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行动,以确保万无一失。接下来电气人员还要进行各种电源位置的固定,表层线路的规划。在外墙处理之前,电气人员需要将所有的预留孔再检查一遍,位置一定要设置合理。在完全符合要求之后进行全面的固定。电源箱也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最后打通管路,固定好引线。外墙处理时,电气与土建合作好,配电箱留口,固定好接地线路,确保使用方便,开关得当。最后做好外表的清洁工作,涂抹平整,开口不宜过大,并做好通风。
总结: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变电站的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将导致整个设计及施工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设计前务必先做好前期的勘察工作,后续过程不同阶段也要因地制宜,随着实际情况不断改变,这样才能够拿出合理的方案。因此,在实际智能变电站的施工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设计要点,然后探讨并采取适当的优化策略,以此达到更好的智能变电站土建技术工程实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鑫.烟台220kV招远变电站智能改造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2]盛晓云.浩村110kV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3]李彦华.变电工程设计模块化管理与经济性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4]李雪松.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9):176-177.
[5]王永杰,李芹.新型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应用[J].农村电工,2016,24(05):39.
论文作者:齐旭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土建论文; 设备论文; 电气论文; 电网论文; 线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