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再生产的三级循环圈与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点论文,我国经济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寻找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路径
当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保证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决择。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经济增长与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都直接相关。所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寻找这四个环节中的薄弱环节,所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培育这一薄弱环节,由此入手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已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经济发展已从资源约束为主转为市场约束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应到消费领域去寻找。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由于居民消费占绝大比重(80%),因此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应主要在居民消费领域做文章。只要居民消费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就会不断增长。当然,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增长也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但在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增长无疑应建立在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基础上。
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需求不足,而是在于消费结构没有发生级次性根本转变。近年我国消费的增长仍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199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3.2%,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幅3.5个百分点,1997年仍保持前者增幅略高于后者的态势。 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在下降,且各类商品的销售状况不平衡,市场基本处于少数商品畅销、一般商品平销、不少商品滞销的格局。换言之,消费需求出现结构性增长乏力或停滞的局面。如果我国的消费仍以吃、穿和一般生活用品为主,那么在这方面的消费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大大丰富和提高的今天,需求总量不可能再成倍地增长,因为这些商品的需求已受到消费的生理界限的制约,消费规模很难保持以往的高速度继续扩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商品的需求不是不足,而是已基本饱和。当然,在吃穿用方面需求还会逐步增长,特别是随着品种、质量、款式的增加和改进,某些需求有时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总体上这一领域的需求已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大幅度地增长。要使需求成倍地增长,必须使消费突破一般吃穿用的范围,进入规模巨大层次更高的新的消费领域。随着消费范围的扩展和消费热点的转移,必将形成国民经济新的旺盛而宏大的增长点。
二、社会再生产的三级循环圈
考察世界经济发展史和目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再生产循环差异,可以发现社会再生产存在着三级循环圈:第一级是以吃穿用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再生产循环;第二级是以住房和汽车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再生产循环;第三级是以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再生产循环。
(一)以吃穿用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一级再生产循环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在产业革命前农业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产业革命后工业生产迅速增长,比重增大,并逐步赶上和超过农业;而在工业中,首先迅速发展的是食品工业和轻纺工业,经过一定时期之后,工业的发展又出现重化化,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和比重逐步赶上和超过轻工业。这就是说,在农业社会和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产业革命开始到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属于以吃、穿和一般生活用品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一级再生产循环。
仅以美国为例,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农业一直是美国国民财富的最主要来源。1840年工农业产值中,农业占74.0%,工业占26.0%。南北战争(1861—1865年)后,工业迅速发展。1884年工业的净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占工农业净产值总额的53.4%,1899 年进一步上升到占 61.8%,而农业降为占38.2%。〔1〕在工业中,1900 年以前轻工业一直占统治地位。1860年美国工业部门按产值排序的前四名都是食品和轻工业部门,依次为面粉、棉纺织、木材加工和制鞋工业,居第五位的才是重工业的铸铁和机器制造部门。直到1900年钢铁业和机器制造业才分别跃升为第一和第三位,但此时轻工业的产值仍超过重工业,比例为1.5∶1。〔2〕可见,在1900年以前美国经济的发展是属于以吃、穿和一般生活用品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一级再生产循环。
(二)以住房和汽车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二级再生产循环
如果说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占统治地位标志着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的完成,那么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开始了以住房和汽车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二级再生产循环。具体说,西方发达国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二战之后进入了以住房和汽车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二级再生产循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第一级循环的产值增长速度放慢,第二级循环的产值飞速增长,逐步形成以钢铁、汽车和建筑业为主的新的支柱产业。依靠这三大支柱产业西方发达国家整整发展了几十年。
美国小轿车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即已高速增长,1910年小轿车产量为 18.1万辆,1913年增加到46.2万辆,增长1.5倍,年均增长36.7%。由于美国没有卷入这次世界大战,战争中小轿车产量依然高速增长,1920年已达 190.6万辆,比战前的1913年增长3.1倍, 年均增长22.4%。到1929年产量又增加到458.7万辆,9年增长1.4倍。二战后, 美国小轿车的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到1950年产量已达667万辆。〔3〕此后40年小轿车年产量基本保持这一巨大规模,在这一长时期里汽车工业一直被视为制造业的带头羊。1994年美国汽车工业共有职工160万人, 年产量1200万辆,产值250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
建筑业是战后美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支柱产业。这不仅因为住房在美国家庭消费支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构成战后美国经济的新消费热点, 而且由于它的相关部门多, 其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大。1950年美国建筑业的产值为336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1994年产值增加到5000多亿美元,比重上升为9%。建筑总值中, 私人建筑占3/4,公共建筑占1/4;私人建筑中主要是住宅建筑。1994年私人新住宅开工幢数为145万套。〔4〕
英国的汽车生产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1920年英国汽车产量为9.5万辆,1929年增加到23.9万辆,1937年又增加到50.4万辆,两个9年各翻一番以上。二战后进一步高速增长,1950年汽车产量78.4万辆,1960年增加到181.1万辆,10年增长1.3倍。而属于第一级再生产循环的纺织工业,其增长基本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时期,棉花消费量1870年为10.75亿磅,1913年增加到19.20亿磅,羊毛消费量1870年为3.23亿磅,1900年增加到5亿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基本处于逐步缩小的趋势,1960年棉花消费量已减少到6.36亿磅,羊毛消费量也略有减少,为4.81亿磅。〔5〕
法国经济循环圈的升级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此前棉纺织工业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棉花消费量从1870年的5.9万吨增加到1929 年的35.8万吨,此后棉纺织工业基本处于下滑状态。汽车生产增长的第一个高潮为1920至1929年,年产量从4万辆增加到25万辆,增长5.25倍; 第二个高潮是二战以后,1950年产量为36万辆,1960年增加到135 万辆,10年增长2.75倍;1970年又增加到275万辆,10年又翻一番。〔6〕
德国轻纺工业的发展基本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为1925至1938年,从5.7万辆增加到33.8万辆,增长近5倍;第二个高潮是在二战之后,1950年汽车产量为31万辆,1960年增加到 205万辆,10年增长5.6倍;1970年又增加到383万辆,10年增长86%。〔7〕1990年汽车产量达到497万辆(其中轿车462万辆), 此后产量开始下降。
日本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汽车生产的飞速发展是在二战之后。1950年汽车产量为3.2万辆,1960 年增加到76万辆,10年增长23倍,1970年又增加到530万辆,10年又增长近6倍。〔8〕1980年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1990年达到1349 万辆(其中轿车995万辆)。从1991年起汽车产量连年减产,出口也开始下降。〔9〕
(三)以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三级再生产循环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又开始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和发展。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又形成了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第三级再生产循环。
在这场信息革命中,美国一直处于遥遥领先地位,高度重视现代高科技的研究,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增加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特别是加速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目前美国经济的发展已涵盖着三个循环圈,经济增长的重心不仅经历了从第一级循环到第二级循环的转变,而且开始进入第三级循环。其主要表现是计算机等信息产品生产的飞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因特网络的建立与扩展,带动、影响和改造一系列产业,形成了美国的“新经济”。以信息产品和服务为消费对象的第三级再生产循环已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从1990年起美国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开始超过其他产业,近几年高技术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27%(住宅建设和汽车生产的贡献率分别为14 %和7%),自1993年以来工业增长额中约有45%是电脑和半导体创造的。〔10〕美国克林顿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认为在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将不是军事力量,而是信息能力,美国要成为这方面领先的国家。目前,美国新技术的开发仍以电子工业尤其是微电子工业为重点。半导体芯片向更高兆位发展,中央处理器芯片的研制与生产遥遥领先。计算机技术继续高速化和光子化,硬件和软件生产在世界均占统治地位。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正在提高电话网的光纤化程度,并把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合并,还出现向空中发展以实现立体化和全球化的新趋势。多媒体使计算机功能和通信技术大大发展,市场十分广阔,美国高度重视多媒体的开发,以实现用声音、文字、静止画面和活动画面等媒体自由地交流信息。这一切表明信息产业已形成美国最大的产业,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信息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半导体的销售额迅速增长,1994年已达1010亿美元,1995年增加到1423亿美元,增长40%;1998年将达到2330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63.7%。个人电脑特别是多媒体电脑高速增长,1997年全球微机销售量8500万台,比上年增长18%,预计2000年销售量将达到1.32亿台。全球信息资源网—因特网络的用户1995年已达4000万,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60 %的大中型公司和企业已经入网,全世界有4000万家公司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国际互联网有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送、信息查询浏览、新闻等多种服务,其发展的商业化趋势和形成多媒体网络环境,将使人们的经济活动、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发生划时代的变化。与此同时,数字式移动电话、卫星激光通信、DNA计算机和光学计算机、 光缆建设和光纤到户建设、数字式广播电视和DVD激光视盘等,或正在研制,或已经上市, 或正在迅速发展。特别是把有线电视纳入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正在世界范围加紧建设,以实现交互可视信息系统。〔11〕当前,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2000年总产值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 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0%。〔12〕这表明以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三级再生产循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的重要增长点。
三、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重点从第一级循环向第二、三级循环的过渡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第一级再生产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1980—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7倍,工业生产增长9.4倍。经济快速增长主要依靠以吃穿用为消费对象的第一级再生产循环。1996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食品占48.6%,衣着占13.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7.6%,居住占7.7%,交通通信占5.1%,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占9.6%,医疗保健占3.6%, 杂项商品占4.3%。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到1996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食品、衣着和一般生活用品仍占74%,而住房只占3.2%(发达国家占25%),交通通信占5.1%,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占2.3%。〔13〕
上述消费结构表明,住房和小汽车在我国居民家庭消费中尚未占据主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建设虽有一定发展,居住条件虽有一定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 1978年的3.6平米增加到1996 年的8.5平米,但这主要是福利房而不是商品房发展的结果,且还有相当多的无房户和困难户。同样,汽车工业的发展虽然较快,但主要是载货车和大中型客车的生产,小汽车生产的快速增长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且产量与发达国家比相差悬殊。1993年美国轿车产量596万辆,日本868万辆,德国393万辆,而我国仅为23万辆。〔14〕信息产业也是如此。 虽然发展很快,但起步晚,远未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达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30%左右,而我国仅为 3%。〔15〕个人电脑的拥有量,美国1994年已达8310万台,我国1997年才只有几百万台。
(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重点从第一级循环向第二、三级循环的过渡
第一级循环的消费总量是有限度的,从而其所能容纳的生产规模也是有限度的。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再上新台阶,必须一方面提高第一级循环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扩大第二和第三级循环的规模,并创造条件早日实现我国经济的增长从以第一级再生产循环为主向以第二、三级再生产循环为主的过渡。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住房、汽车和电子工业列为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这无疑是正确而又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消费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商品都处于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状况,如果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必将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从前述发达国家再生产循环级次升转的进程看,在吃穿用得到较好满足、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将转向更高层次的消费品,即住房和汽车,出现消费结构的升级。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重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钢产量已达1亿吨, 机械工业较为发达,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的技术与能力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储蓄存款余额已逾4万亿元, 近几年家庭购房和个人购车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这表明社会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已初步具备转向住房和小汽车的条件。只要政策得当,住房建设和汽车生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应该也完全能够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住房建设可以形成居民家庭消费的新热点,从而使国民经济在相当大的规模上形成新的再生产循环。以1996年我国城市商品住宅平均售价每平米1667元计算,一套56米的标准两居室住房便可获得销售额9 万余元,远远超过家庭购买一般耐用消费品的费用。同时,住房建设和消费的启动,还会带动钢铁、建材、化工、机械、装饰、家具、家电、乃至轻纺、服装等几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住房建设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质的提高,而且使作为个人消费资金的货币得以回笼,使社会生产得以在不断扩大的规模上顺利循环。
在我国实现以住房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存不少问题和困难,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1)房价过高,应重新核定并降低房价。 措施主要是:调整建房用地的地价,改变不合理的地价计算方法;减少房建承包转手次数,降低建安工程费用;清理和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解决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费用分摊过重问题;减轻商品房的各种税负;限制房产开发公司利润过高,特别是限制高额垄断利润。通过这些措施使房价大大降低,成为中等收入家庭可接受的价格。(2 )增加工资,提高工资中的住房费含量;加大住房公积金的实施力度,抓好公积金的归集和管理。(3)发展住房金融业务,适度实行按揭、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等,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改进贷款担保方式,增强职工购房支付能力。(4)加快住房体制改革。停止福利房无偿分配制度, 逐步向商品房销售制度过渡。过渡期对不同类型的职工和居民分别采取标准价、成本价和商品价出售住房。随着工资和购房对象的变化,逐步减少和取消前两种房价,最终过渡到统一的商品房价。(5 )继续进行公有住房租金改革,使租金水平达到成本租金,合理调整租金与家庭收入的比例,推动住房商品化。
我国的汽车生产,长期以来主要是发展卡车和大中型客车,用户主要是公款购车,近几年卡车的生产和销售出现负增长,客车的生产和销售低速增长,而轿车和微型车的生产与销售则呈快速增长势头。1996年轿车生产38.2万辆,比上年增长19.0%,销售37.7万辆,增长17.5%;1997年国产轿车销售量增长近30%,微型客车销售量增长约24%。增长部分基本是私人购车形成的,近5年私人购车量年均增长28%, 今后私人购车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主体。〔16〕
为使汽车生产成为我国经济的又一新增长点,首先必须适应购买结构由公款购车向私人购车的转变,提高产品质量,使出厂汽车的可靠性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直至达到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同时在过渡期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其次,目前轿车售价偏高,必须对汽车生产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国产轿车的售价起码适应中等偏上收入家庭能接受的水平。第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道路建设,增大车流通过能力,缓解高峰期汽车运行严重堵塞状况。第四,汽车工业应增强总体竞争能力,作好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外国进口汽车激烈竞争的准备。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社会再生产的三级循环圈标志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科技进步的不同时代,但在今天的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应机械地重蹈历史进程,而应根据本国和世界已经具备的经济和科技条件,实行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在第二和第三级循环圈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说,与住房建设和汽车生产发展的同时,也要把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信息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已由人类社会将向信息社会过渡这一必然趋势所决定和预示。最近几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信息市场呈现供销两旺的局面。1996年电子信息产品增长18%,其中微机增长113%,集成电路增长160%;在信息服务方面,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增长 40%,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已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城市,通过多条出口与国际互联网连接,一些城市已经具备开通会议电视、远程医疗、远程设计、视像点播等业务条件。〔17〕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电子工业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化系统和装备的能力,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发展新一代数字化消费类电子产品;邮电通信业将坚持高起点,积极采用高技术设备,加速长途光缆线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微波干线数字化、城乡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数据通信网等的建设。我国信息市场潜力巨大,12亿人口、数亿家庭,目前已出现人均信息产品和服务支出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幅度的趋势。电脑在家庭教育、娱乐、办公和通信方面的应用,加之价格优势,将比汽车更快地进入家庭;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面临更新换代和数字化的未来趋势;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渗透和装备正在加速;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正在加紧进行。预计2000年电子信息产品总需求将达1万亿元,2010年还将增长几倍。 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我国信息产业正朝着尽快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宏伟目标大步前进。
上述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重点从第一级再生产循环向第二、三级再生产循环过渡,把住房建设、汽车生产和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是从全局性、长时期和战略的角度提出来的。如果从具体部门和地区,从眼下经济发展的策略考虑,那么不管哪种生产,只要有增长的潜力,就应着力发展它。但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和经济发展战略的眼光来考虑,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能确定过细过多,而应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当前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把住房建设、汽车生产和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我们讲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重点从第一级循环向第二、三级循环过渡,决不意味着要放弃第一级循环。由于我国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还较低,从他们的消费需求看,经济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以第一级再生产循环为主。但是他们的消费不占主体地位,因此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以及从城市和东部地区的消费需求看,经济增长的重点应该从第一级循环向第二、三级循环过渡。即使从经济总体的角度考虑,也丝毫不意味我们不再致力于第一级再生产循环内的经济增长,而只是说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将从第一级再生产循环转向第二、三级再生产循环。这样,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发达国家曾出现过的几大经济发展高潮,必将在我国相继出现。
注释:
〔1〕〔2〕〔3〕〔5〕〔6〕〔7〕〔8 〕樊亢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357、134、359、354、364、 367、370页。
〔4〕〔9〕〔11〕〔14〕《世界经济年鉴》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19、75、516—520、688页。
〔10〕美国《商业周刊》1997年8月25 日关于硅谷的系列文章:《跻身于神奇之地的殿堂》。
〔12〕〔15〕《中国21世纪经济走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284、213页。
〔13〕《中国统计年鉴》1997年,第296页。
〔16〕〔17〕《1997年中国经济年鉴》,第238、388—3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