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优辅差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有明显差异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个人潜质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本文就如何运用培优辅差打造高效课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培优辅差 打造 高效课堂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
新课改中对语文教学指出了学习语文的出发点,是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学习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掌握情况以及情感的培养,不再是单纯地干瘪地汲取文化知识,而是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和终身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的能力。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革教学方式,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2.进行培优补差的重要意义。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面对的学科不多,但大都是基础课程,语文学科培养的能力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学生因为能力和资质有限,会出现语文素养落后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学生就会对语文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逐渐失去兴趣,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也是无益的。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想要有新的突破与发展,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关注,会使得他们的学习内容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长此以往,两极分化严重,导致整个班级内语文水平差距过大,导致教学难度增加,更不利于很好地实施语文的教学工作。所以教师要观察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开展培优辅差的工作。这样才能够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而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下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欲望,树立终身学习观。
二、培优辅差的概念
培优辅差的中心思想是沿用因材施教的原则,但是其是先将学生按照能力分层,分层的目的就是使得按照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模式明显具有先进性,有助于有明显差异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不存在课堂上只能照顾小部分人的情况,有助于学生的个性潜质与人才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优秀教师余锦银曾在其发表的论文《浅谈培优补差工作的八大具体措施》中认为通过分层教学、专项训练等方面入手实施培优补差,可以有效改善课堂效果。李艳在《培优辅差策略研究》中提出: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特性,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大度宽容,因材施教地进行培优辅差教学工作,才是新时代需要的教师。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是指教师首先通过测验的方式,将学生按学习能力高低分成甲、乙、丙三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上,学习能力相对较高的甲、乙两层在课上做各种练习时,教师对学习能力较低的丙层学生进行个别的单独指导。待其基本理解教材内容后再向全班学生进行另一新教材的教学,在每学期结束时,按学生学习成绩或升级,或重新编班进行下一次的能力划分,这就是早期分层教学的雏形,后期教育学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加以改进,促使其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采用培优辅差的教学方式是对因材施教的延伸扩充,培优辅差就是解决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提升的问题。这样适宜学生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有信心学习,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五、培优辅差的优越性
1.培优补差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
2.探究培优辅差在学生能力的锻炼。
3.利用培优辅差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六、课堂上实施培优辅差的方式
1.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组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在班内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互补式的学习小组划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中学习和巩固知识,让好的学生帮助差的学生,实行一代一的学习互助形式。
2.善于调动和鼓励学生。
在课堂上,老师要想实现培优辅差的目标,就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在每一堂课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测试的反馈结果,充分了解学生的不足。在班里树立榜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差生的进步,要及时对做得好的地方做出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一次比一次进步,对于不足之处,要委婉地提出,才能够有继续学下去的动力。
3.打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切忌死板地照书念书,学生听课只会觉得昏昏欲睡根本提不起任何学习兴趣,因此老师要善于使用游戏和情境教学来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课堂任务。
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学生在哪些薄弱知识点如数知悉,同时对学生在哪些方面十分优秀也要熟悉,这样在布置课堂任务时,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
参考文献
[1]林培英 课堂决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罗舟 语文情境教学浅析.才智。
论文作者:黄育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语文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