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室内是通过界面(墙)划分成不同的空间,充当着空间的媒介物。然而,人的视觉心理感受是空间确立的基础。当空间四面有墙体包围时,空间的界限会被人们明显感觉到;当墙体变的模糊,暧昧时,空间的区分就处在一种融而不合的状态,这种界限边缘的“徘徊”,将向人传递出多元化的空间感受,创造出“复杂”的室内空间设计形式。本文通过构件组合、材料延伸、非线性创造,制造空间界面错觉,重新创造“墙”又消解了“墙”,为室内空间的分割与界面处理创造新的方法。
关键词:室内空间、界面、界限、消解
The vanishing wall
——study on the dismantling and treatment of indoor space interface.
Author's name: DINGMI
(HuaiHu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uaiHua city,Hunan province,418000)
Abstract:Indoor plays the role of the media of the space,which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paces by interface.However,the visual psychological feeling of people is the foundation of space establishment. Viewers will have a strong sense about the space boundaries when the space is surrounded by walls;When the wall starts to become vague and ambiguous,the division of the space could be in a state of melting but different.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clarified as boundaries wandering,which will convey a diverse feeling to people and create a complex interior space design form as well.This paper not only recreates "walls" but also diminish “walls" by the combination of components,materials extension,nonlinear creation and illusion of space interface.,which discovers a new method for the segmen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indoor space
Key Words:indoor space;interface;boundaries;dissolution
一、概述
室内场所,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对空间产生的不同感知,是缘于人的参与和认知来完成的。也就是说,空间感官是人感性直观的一种先验的基本形式。正如胡塞尔的理论所言一样:能动感觉的空间,是行为停止位置上的各种场所的秩序,用于给作为绝对性明确的个体(人)指明方向,而相对于其他场所的东西,每次都能超越地平面(界限)却又被地平面所包围。因此,室内场所给予人空间感的最直接作用就在于墙,地面和门等“有形”物件的围合。
界面对空间的区分,主要在于将“虚”化的空间部分用容易被人所接受的、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四周的墙体围合以及顶面和地面实体的确定,使该空间体量同时被确定,而门窗的开合变化,既联系了相邻空间的交流又保证了相对独立性。正是因为这种界限本身的肯定性,室内空间也变得肯定,易于接受,能够为人们的抽象和概括所认识。当今的建筑空间理论,把空间体量确定为长宽高的三个维度,也是基于人们这种对界面感受的转化。
传统的空间形态表现,是一种硬质的、固定的、封闭的。而当设计师们开始着手于消解空间界面时,固有的空间界限被打破,空间体量的包围感开始模糊;即界面的存在感被强化,使界面错觉开始出现,从而制造出令人矛盾的空间解读。这也就是说,设计师首先创造“墙”,然后消解“墙”,完成联系各个空间的目的。他们通过“界限消失”这种复杂的方式,强化了空间的感觉,使之延伸、扩展、转化,最终达到室内空间的升华。
二、室内空间界面消解处理的方法
人的感官印象,是认识空间,区分空间的最直接反映。首次对室内空间的界面解读,必然是由观察者的视觉完成的。而界面简洁的几何形体,能够帮助观察者很容易形成空间整体的描述。界面的内外关系一旦变得模糊,观察者不仅不能借助经验把看到的空间概括为已知的几何形体,还让人们不能准确判断该空间的内外,这种视觉错误被神经系统反馈到大脑,就刺激大脑产生进一步对空间的深入观察。如今的室内设计,为了实现这种视觉的偏差,在室内空间的界面处理上,一般主要采取边界构件组合,材料延伸和非线性创作三种措施。
(一)构件组合
中国传统的斗拱,通过不同部件之间的穿插,组合,不仅形成了有效的结构支撑,同时成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形式。而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将斗拱的这种结构,扩大应用于整个界面设计,将为空间形态的表达提供不一样的风格。
如(图1-1)所示是笔者曾参与的一次设计尝试,通过单元构件的不同组合方法,消融了原本平顺的界面秩序,让空间的边界向复杂和模糊发展。同时,作为空间与空间之间区分的界限,这种界面设计没有完全将相邻空间封闭,而是留下通道,让空间之间,既存在联系,又不至于混为一谈,达到融而不合的感官效果。上升到室内空间的设计上,这种构件的组合,可以令建筑功能和空间场所之间的意义通过分隔形成的“面”和“隙”之间的相对关系性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构件的模糊性所导致的空间的“徘徊”能够让参与人对内部空间的形态产生多元化的理解,而空间界面的内和外也就在人的视觉错误中“消失”。
来自日本设计师藤本壮介的一项概念设计:终极木屋,也选择了这一手法。该作品采取几种不同规格的木质构件作为基本形,相互穿插堆叠,让建筑内部空间营造出复杂多样、充斥着不确定的氛围。不仅如此,室内空间形态的终结并非行为产生的终结,这种形态的表现,还引起了各种不确定行为的发生。而导致各种行为发生的原因,就在于木质结构的组合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室内空间的多义性表达。
在这样一个室内空间中,没有绝对的墙面、地面,也没有绝对的边界,而是形成了如同乐高积木般的高低起伏的“面”和“隙”。这些“面”和“隙”就充当了室内陈列的使用(如桌、椅或者背靠),同时也充当了室内不同细部空间的天然划分。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设计(图1-2),也是通过构件消解空间的界限的一个典例。中国馆的制造,通过构件的选取,进行组合,来形成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空间形态,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榫卯方式的结构之美,体现出符号性的象征意义,也为观者带来了多义的空间认识。
图1-1:界面探索实验模型 图1-2:世博会的中国馆
(二)材料延伸
材料的连续会带来建筑的连贯,而室内空间也会因为材料的延续性给人以空间延伸;也就是说,空间的实际物理界限会随着建筑墙体的围合而终止,人的观念上空间却可能因为材料的延续使用,令心理的空间范围扩大。
原研哉先生所带头设计的东京Senseware建筑(图2-1)。在其内部,设计师通过材料的延伸不断,充分表现出视线蔓延出的错觉,产生出新的空间。当人从外进入室内,首先被吸引的是地面上铺设的绿色草坪,草坪的连绵,作为纽带关联了不同的空间,令人恍惚在进入室内的时候感觉仍然停留在室外。而通透性的玻璃隔断在保证了人感官连续的同时,又在物理层面分隔了人所处的位置,使人意识到室内外空间所处的不同。界面因为材料的选择使用,把室内外的矛盾制造、强化,同时糅合了观察者内外的感受,巧妙地消除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在感官上的界限,丰富了空间的语言表现。
图2-1:原研哉设计的东京Senseware建筑内部
(三)非线性创造
非线性创造,也是消解界面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空间的形态,干扰人对空间的观察、理解。人的感官具有秩序性,即人们喜欢和容易接受有序的、理性的表现,当人们在观察自然界自由的形态时,往往将其抽象概括为简洁的形体,如长方体、三角或者圆。而视线影响,则是设计师反其道之行: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干扰人的概括能力,使人们在看到物体时,无法如意地抽离其本质形态,也无法通过原有的经验对之解释;反映的室内空间的设计上,就是令空间回归本源,变得“混沌”,变得具有多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意大利安东尼.高蒂所设计的圣家族教堂,打破了原有建筑抽象几何的规则界限,大量使用自然界所呈现的曲面、曲线等自然形体作为元素,溶解了原本理性的几何化空间体块,扭曲了建筑空间在人们经验里的固有认识,从而促使人们对其的进一步观察和认识。设计师的这种从线性到非线性,从有序地排列到自由随意分布的转变,使建筑再一次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而非孤立的大地上的人为产物——形成一个整体,让看到的人忘记其人工建造的空间感官,忘记建筑的社会属性。事实上,可以说这样的界面处理是反秩序的,他们遵从于自然界的法则,认为建筑应该融于自然,成为自然的某个部分。他们打破了界限严谨的规矩,消解了界限,解放了空间的形态。这样设计的直接结果,就是令观察者不断产生错误的感觉,对空间形成了各种的解读。
三、结语言
设计师通过辩证的思维,巧妙的手法,让其营造柔软的、流动的、交融的空间效果。这样的处理,给人的感觉是原有的界限消失,室内空间形态重新为人提供了新的、不一样的视觉与心理体验。
当界面开始模糊,从原来的肯定变得暧昧,界限所限定的空间也随之变得摇摆不定。这就导致人们无法再通过原有经验抽象出室内空间的三维体块,并对相邻空间进行确定性的区分;人们也无法再通过感官的描述,肯定其空间的边界所在。这样,空间开始变得有趣、多义,而界限空间的墙也随之“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别致空间[J].建筑知识,2014(12).121.
[2]袁辰鸿.室内空间形态的模块化设计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日]伊东丰雄,中泽新一著.曾雯丝译.反建筑[M]中信出版社,2014.
[4][日]日本建筑学会编.徐苏宁,冯瑶,吕飞译.建筑论与大师思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丁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空间论文; 界面论文; 界限论文; 室内空间论文; 建筑论文; 组合论文; 形态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