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不同的入院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家属送入医院未采取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由救护车辆送入医院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所需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病发至抢救时间、溶栓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以14.54%低于对照组的38.18%(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162-0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伴有心脏骤停、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急性左心衰竭等危险,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使患者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1]。因此为降低急性心急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减少预后并发症,需要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挽救患者生命[2]。本研究就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有关诊断标准。以不同的入院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7.35±9.84)岁,心肌梗死部位为:前间壁20例,下壁15例,高侧壁8例,前壁12例;观察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56.72±9.47)岁,心肌梗死部位为:前间壁22例,下壁13例,高侧壁9例,前壁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由家属送入医院,在院前未进行急救护理,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给予患者开通静脉通道、供氧、监测生命体征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护人员开展救治。观察组患者则由急救护理人员前外患者病发地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具体内容为:①准备急救物品: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准备相关急救物品、安排急救车辆出车前外患者病发地,在去往途中与患者家属进行联系,询问患者的发热、心绞痛、呼吸等情况,并指导家属实施简单的家庭急救。②开展急救护理:到达后立即观察患者的神志状况以及瞳孔变化,初步诊断各项生命体征后给予患者持续吸氧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状况,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滴注硝酸甘油,出现胸痛者加以止痛剂缓解疼痛,血液循环不畅者适当活动肢体,并观察皮肤肿胀情况。③运转途中监测:保持患者平卧和担架平稳将患者移动至急救车辆,在前外医院途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瞳孔、呼吸、意识、血压等情况,继续给予静脉药物注射,维持患者呼吸通畅,并与医院取得联系,转达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让相关医护人员做好急救准备。④院内交接:到达医院后将患者迅速转入相关科室进行急救处理,向接诊的医护人员详细说明患者的用药情况、病症特征等,缩短患者等待救治时间,并耐心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病发至抢救时间、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治疗所需的治疗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发生几率,评估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分析,以t检验计量资料(x-±s),以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所需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病发至抢救时间为(39.65±13.68)min、溶栓治疗时间为(3.21±1.74)d、住院时间为(16.35±3.78)d,而观察组的分别为(39.65±13.68)min、(1.72±0.83)d、(9.24±3.51)d,观察组的治疗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体为:心力衰竭10例(18.18%)、心律失常7例(12.72%)、休克4例(7.27%),总发生率为38.1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体为:心力衰竭4例(7.27%)、心律失常2例(3.63%)、休克2例(3.63%),总发生率为14.54%;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在院外发病,发病后心肌细胞可在18min内坏死,若得不到及时救治,使坏死区域持续扩大进而威胁患者生命[3]。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发后,需要在抢救的黄金时间内进行及时、有效和正确的现场抢救,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取宝贵时间。
回顾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病发至抢救时间、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使患者急救治疗时间大大缩短,加速患者康复速度。原因考虑是:院前急救护理细化抢救步骤,使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实施每一步急救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效率。在接到急救信息后立即准备好相关急救物品及车辆前外患者病发地,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后将患者送入医院,缩短了患者从病发至抢救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4]。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分析后,采取静脉滴注、供氧、止痛等措施,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保证后续进行的抢救工作发挥作用。
结果还表明: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8%,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原因考虑是:对照组患者由家属送入医院,在运送途中由于缺乏正确的急救知识未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未送往医院前,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急救指导,有助于保证患者维持生命体征,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康复,减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5]。在患者运转途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密切关注,保持车辆平稳及患者平卧体位使患者维持呼吸通畅,避免患者在途中受到颠簸而加重病情,快速将患者送入相关科室进行急救,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保证抢救过程不受干扰,提高抢救质量。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急救所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7-669.
[2]冯翠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7):181-182.
[3]许文君.院前急救护理和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5):176-178.
[4]张娟,李雪,付艳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3):663-664.
[5]冯晓雷.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4):80-81.
论文作者:于丽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4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时间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家属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