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东[1]2001年在《嫡长与正统:明代皇位继承中的观念与实践》文中提出关于明代皇位继承的形式和影响,学术界存在着两种基本相反的意见。本文大体依时间的顺序排比历次皇位继承中的事例或者纠纷,力图揭示明人继承的观念,突出《祖训录》中所蕴涵的立嫡精神对明代皇位继承的影响,强调嫡庶之分和正统观念是明代君臣选立嗣君的基本准绳,并且对明代较有特色的做法和习惯——监国制度和择建藩府——进行了考察。
柳旦超[2]2016年在《明朝监国制度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监国,君行以太子居。监国之事源自西周,历秦汉、经唐宋发展至明朝,也因朝代的不同而各具特点。监国制度是明朝制度中一项重要而又成熟的制度,并得到充分实施。然而,关于明朝监国制度研究,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针对个案都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在详细梳理明朝监国制度历史沿革基础上,进一步从纵向(与前代监国制度的异同)和横向(与明朝主要政治制度的互动)两个方向综合分析,进而比较其特点及影响,深化对明朝监国制度理解。全文共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概述明朝以前历代监国制度情况,包括作为制度的渊源的先秦秦汉时期,超越古制发展的南北朝时期,集大成的隋唐时期,渐行渐少的宋元时期。不仅清楚掌握监国制度的发展脉络,而且宏观上也为研究下文明朝监国制度提供时代背景,为理解明朝监国制度与前代监国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又独具自己的时代特色奠定基础。第二章,主要梳理明朝监国制度的历史沿革。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洪武时期朱标、朱允炆的监国之事,论证明朝监国制度之始为洪武时期;第二部分阐述永乐时期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燧的监国之事,特别是朱高炽监国,是明朝诸多监国中的最佳范例,奠定了明朝监国制度的基础;第叁部分主要列举洪熙、宣德、正统时期的监国,而此时期主要为宗藩亲王监国。值得注意的是与朱高炽的代理型监国相比,郕王监国则是防御型监国的典型,对明朝的国家命运产生重要影响;第四部分明朝中后期正德、嘉靖、崇祯年间的监国,此时期的监国不具典型意义,甚至流于虚文;第五部分重点阐述南明诸王的监国。此时期的监国与之前的监国是一脉相通的,而南明作为特殊历史时期,使此时监国又带有浓重的正统的象征的特色。本章以时间为中轴,在缕述各时期的监国的同时又重点阐述各阶段的最佳范例,以期在把握明朝监国制度历史沿革基础上,深入体会明朝监国制度的特色。第叁章,主要综合分析明朝监国制度的特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比较明朝监国制度与前代监国制度的异同,从纵向上得出明朝监国制度具有“传统监国意义的继承”、“浓厚的皇位继承人色彩”、“皇太孙的存在与监国”、“后妃的积极参与”、“权臣权阉监国现象的弱化”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考察明朝监国制度与当时的主要政治制度的互动,从横向上得出明朝监国制度并非独立发展,它的发展演变与东宫制度、内阁制度、两京制度等制度几乎同步发展,并彼此影响。第四章,在前文梳理明朝监国制度历史沿革以及对比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分为叁部分高度总结监国制度对监国者本人、对当时明朝社会、对后世的影响,进而得出在明朝,监国为监国者提供一个合法而充分的参政平台,在维护国家政务正常运转、皇位继承、国家命运扭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遗憾的是至清朝,皇权集中的高压之下,监国制度倒行退化,未能与明朝的监国制度一脉相承。综上所述,以朱高炽代理型监国和以郕王朱祁钰防御型监国为代表的监国制度是明朝一项重要的制度,实施充分,风格独特,无论对监国者本人,还是对当时的国家社会都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嫡长与正统:明代皇位继承中的观念与实践[D]. 徐卫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2]. 明朝监国制度探究[D]. 柳旦超. 山东师范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