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视角下的情报学_哲学论文

科学哲学视域下的情报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视域论文,哲学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以及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知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1]。对科学哲学的定义进行思考,为情报学研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情报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吗?科学哲学能否为情报学研究带来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视角?该学科的哲学基础是什么?等等。

通过分析国内外情报学的已有研究,我们发现了不少探索科学哲学与情报学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来看,Hjφrland在对情报学元理论和哲学假设的探索中利用了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历史主义和实用主义[2-3];王芳在对情报学范式的探索中用到了库恩的范式理论[4]。虽然这些成果并未冠以科学哲学的名称,但用到的多个主义和库恩的范式理论却都隶属于科学哲学的范畴。国外情报学界直接命名为科学哲学的研究出现于英国《文献工作杂志》2005年第1期专刊上,主题名称为“图书情报学与科学哲学”。从研究地区来看,对于元理论与科学哲学的相关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对这个主题有兴趣的研究领域所证实(特别是在欧洲)。而将科学哲学应用于情报学研究的有代表性的是瑞典Boras大学图书情报学院[5]。俞传正分析了科学哲学中的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以及历史主义对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6]。

但是,已有的研究较为零散,即使是相关程度较高的《文献工作杂志》2005年第1期主题名称为“图书情报学与科学哲学”专刊也只是分别介绍了批判实在论、实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构建主义、集体主义、解释学、后现代主义、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等对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7-14]。而且每个主义和扎根理论的立足点更多的是从认知论的观点出发,并未立足于科学哲学的整体观。这些主义分别处于科学哲学的哪个发展阶段?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需要从科学哲学本身的发展脉络来进行解释。因此,本文从科学哲学的整体观从发,在分析和提炼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科学哲学与情报学的关系、科学哲学的各个主义应用于情报学的哪些领域以及在科学哲学面临多个转向的时代背景下情报学是否也呈现出类似的转向。

1 科学哲学及其转向

1.1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是随着科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而其思想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不过,它当时仅仅是作为认知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包含于一般的哲学体系之中。科学哲学的真正建立一般以20世纪2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为标志[15]。探索科学哲学的研究内容可以从科学哲学的诞生背景来分析。科学哲学的产生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对科学的一种“反思”和“自我意识”,而这种“反思”与“自我意识”正是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的起源来看,其具有浓厚的实证主义色彩,而且所指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科学观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内容是由经验事实与逻辑结构来决定的。这就是说,决定自然科学知识发生方式是自然界而不是社会过程,是以先验的方式独立存在于人类社会。随后,科学哲学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向历史主义过渡的科学哲学、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以及人文主义融合四个主要阶段。但无论科学哲学发生何种过渡,其基本研究问题都是一致的,只是分析的立足点不同。邱仁宗对“什么是科学哲学”做了进一步的界定,提出了科学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科学的性质、科学的功能、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发现与证明、科学理论的评价、归纳逻辑、科学问题、观察与理论的关系、假说与定律……各门科学的哲学问题[16]”。

1.2 科学哲学的转向

随着科学哲学的逐步发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哲学逐步体现出语言转向、解释转向、修辞转向、社会学转向、认知转向和后现代转向。每个转向的内涵及意义与科学哲学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如图1所示。

图1 科学哲学的发展阶段及多重转向

从总体上看:(1)科学哲学的语言转向、解释转向和修辞转向被多数学者视为科学哲学研究的三大转向。由图1可知,语言转向发生于逻辑实证主义时期。语言转向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核心的分析哲学的广泛运动,它试图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逻辑分析来把握隐含在词语背后的经验意义,从而推崇科学主义的极端观念和形式理性的绝对权威[17]。语言转向为科学哲学提出了从语言学视角分析科学哲学的研究内容。解释转向以库恩为代表,认为人是接受科学解释的主体。因此,解释必然涉及解释者自身的信念、如何使用信念以及使用哪些语言进行表达。修辞转向源于当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修辞是对科学问题进行艺术论证的方法,恰当地使用修辞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例如,可以采取丰富生动的模型、隐喻或类比等方式以呈现对科学理论的描述。(2)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是社会学转向的标志,与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建构、社会认知等思潮的兴起有一定渊源,强调从社会学角度对科学进行研究。(3)认知转向则是在科学哲学内在因素的驱动和外在认知科学的“诱导”下产生的,强调科学研究主体(科学家)的主观心理性和科学认知因素。(4)后现代转向发生于后现代科学出现的背景,对应于科学哲学与人文主义融合时期,主要是探索在后现代科学思想背景下,科学哲学将走向何处。后现代科学在某种意义上的一种观念或假设是对现代科学或技术的基本特征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与以往有一定对立的科学或技术观念[18]。

2 情报学中的科学哲学分析

2.1 科学哲学与情报学的关系

从科学哲学的研究内容来看,各门科学的哲学问题(如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等)是科学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虽然科学哲学主要是分析自然科学问题,但鉴于情报学的多学科性与跨学科性以及科学哲学逐步转向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我们可以从科学哲学角度探索情报学的相关问题。如前所述,情报学界早已有学者在该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只不过并未冠以科学哲学的名称。最为典型的是科学哲学由逻辑实证主义到历史主义过渡期的代表性人物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原理对情报学哲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理解科学哲学与情报学之间的关系,我们构建了科学哲学与情报学的关系模型,如图2所示。科学哲学的构成可以从“科学”和“哲学”两个维度进行分析。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的“科学”和“哲学”是位于科学哲学语境下的两个狭义概念,“科学”与“哲学”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模型中以双向虚线箭头标识)。模型中的哲学并非所有的哲学,而是与科学相关的哲学,具体可表现为科学哲学每个阶段对应的各种哲学思潮,如逻辑实证主义、历史主义、实用主义、实在论等。

图2 科学哲学与情报学关系模型

注:●代表各种哲学思潮

科学哲学与情报学可从“科学”与“哲学”两条途径建立联系。从科学哲学的哲学维度到情报学主要通过对应的多元哲学思潮作为中介来实现。从整体上看,多元哲学思潮首先可为情报学提供元理论和哲学基础的支持;从情报学的具体研究主题来看,多元哲学思潮又可指导各个领域的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多元哲学思潮都适用于情报学的所有研究主题。

模型中的“科学”重在揭示学科的科学性,传统的科学哲学主要针对自然科学。情报学是科学的学科吗?判定标准是什么?这正是科学哲学的“科学”维度可以回答的两个问题。前文提到的科学哲学研究内容,如科学的性质、科学的功能、科学的方法、科学理论的评价、归纳逻辑、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的结构与要素、科学的发展模式等都体现了“科学”的功能。从已有研究可知,科学哲学为情报学提供方法论方面的支撑,例如,探索和反思情报学采用的方法论是否科学;科学哲学的库恩范式理论体现的是科学的发展模式,为考察各个学科的科学性和发展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情报学便可用库恩范式去探索情报学的范式变迁问题。但科学哲学中存在与库恩范式相关的科学发展模式:积累进步模式、否证论模式、研究纲领方法论模式和解决问题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今后不仅要从库恩范式,而且也要从这些多元科学发展模式视角对情报学的范式变迁问题进行研究。

2.2 多元哲学思潮在情报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探索多元哲学思潮在情报学研究中的体现。本文仅选择与科学哲学相关的哲学思潮进行分析。科学哲学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与特定的哲学思潮相联系,通过分析哲学思潮可以间接反映科学哲学对情报学的影响。因篇幅所限以及本文的立足点主要是从科学哲学的整体观出发来探索科学哲学视域下的情报学,所以,我们着重总结与科学哲学相关的哲学思潮的最基本观点及其在情报学具体研究领域中的体现或应用,详见表1。

表1 情报学中的科学哲学思潮及体现

就哲学思潮而言,依据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可将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还原论、实在论归为传统的科学哲学;而解释学、结构主义、建构主义、集体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则是科学哲学与人文主义结合阶段的哲学思潮。为了真实再现科学哲学在情报学已有研究中的应用,我们用表1予以展示。表1中情报学相关领域一系列的内容是依据原始文献中提到的领域名称进行展示,并未考虑分类标准。但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其中的各项做了合并、归类处理(见表2)。我们将归类的主题及其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后,采取Excel生成雷达图,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将人机交互、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文本读者与阅读的关系划分到检索系统设计。虽然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比检索系统的概念要大;人机交互是面向任何信息系统而非仅指检索系统;文本读者与阅读的关系实质上亦可视为读者与文本的交互问题,与人机交互有一定的类似,只不过人机交互侧重电子资源,而文本读者与阅读则侧重纸质资源。鉴于这几个二级类目的特点以及为了便于揭示情报学的特征,最终以检索系统设计命名为一级类目。

表2 归类后的情报学相关领域

注:(n)代表该二级类目在表1中情报学相关领域出现了n次。

Ingwersen指出,情报学的核心领域由信息计量学、信息搜寻、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和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五大部分构成[22];Meadows对英国近50年的情报学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得出信息检索、信息搜寻、信息交流和文献计量学是情报学研究的主要领域[23]。由图3可知,科学哲学视域下的多元哲学思潮已经应用到了情报学的这些核心领域。其中信息行为研究最为突出,频次高达12。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信息行为是应用多元哲学思潮分析的最活跃领域。同时这也进一步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否有一定的背后原因?我们将在下一节分析这两个问题。

图3 情报学主题在多元思潮中的分析频次

2.3 应用现状对情报学研究的启示

以上主要从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对多元哲学思潮进行了归类,并对已有文献中情报学具体应用领域进行了二次划分,以揭示科学哲学视域下的多元哲学思潮在情报学中的应用。这些哲学思潮对今后情报学研究的启示,仍然可以依据其应用于情报学的具体领域来得出。

(1)多元哲学思潮之间既有相互关联(如经验主义、理性主义与实证主义),也存在本体论与认知论层次的对立,甚至是冲突(如解释学与实证主义、实在论与建构主义有本质的差别)。不难发现,每种思潮对情报学研究都有特定的贡献。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强调对科学进行规范化研究;结构主义、建构主义、集体主义强调语言、社会文化和认知因素的重要性;后现代主义可以用于解释情报学的发展趋势;解释学和还原论可以为情报学元概念的理解提供独特视角;实用主义强调解决问题,与结构、功能和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情报学提出的“情报学既不是纯理论学科,也不是应用学科,而是面向问题解决的学科[24]”的理念不谋而合。Hjφrland提出了采用折中主义来解决多元哲学思潮的对立问题[25]。折中主义不限定于某一特定思潮,而是立足于各种理论观点之外平等看待它们。但这仅仅是一种临时的解决方法,因为情报学的最终目标需要建立一致的理论观点且要避免内部的矛盾。

(2)相对于情报学的元概念、方法论、范式与趋势等,信息行为领域是涉及多元哲学思潮最活跃的领域。由于信息行为涉及用户、系统、信息资源、外界环境四个维度。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与系统、用户与信息资源的交互变得越来越重要;外界环境影响用户对信息相关性的判断;即使是用户本身,也逐渐呈现出协同与网络化关系的趋势。由于信息行为的主体涉及主观性较强的用户和外界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而客体涉及客观性较强的系统和信息资源。多元哲学思潮争论的科学是客观认知还是主观认知都与信息行为研究的特点相对应。然而,哪个主义更为合理?我们不予以解答,因为这是哲学领域长期思辨的问题。我们主要是采用实用主义和折中主义的观点来进行研究,旨在探索每个思潮的引入能为该领域的研究带来哪些贡献。

3 科学哲学转向中的情报学

由此可见,科学哲学与“科学”和“哲学”两个维度相关,“科学”主要体现为一门学科如何研究才算是科学?科学的演变范式和历程是怎样的?等等;而“哲学”主要体现在多元哲学思潮中。如果说“科学”是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哲学”是协助解决这些核心问题的理念和中介,那么可以把科学哲学的转向看成是科学哲学研究视角转变的突变点。不过,有些转向(如解释转向和后现代转向)直接与具体的哲学思潮相对应,其余则与其他具体的学科相对应。下面着重从科学哲学转向的历程中来分析情报学是否也有类似的体现,以进一步揭示科学哲学与情报学的关系。

3.1 语言转向

科学哲学的语言转向,也称语言学转向。为了便于理解语言转向在情报学中的体现,我们从多元哲学思潮、语言转向、情报学领域三个层次构建了科学哲学语言转向视域下的情报学,如图4所示。利用语言学的知识分析可知,语形学以句法形式为取向,形成逻辑—语形分析;语义学以言说对象为取向,形成本体论—语义分析;语义学以语言使用者为取向,形成认知论—语用分析[26]。就多元哲学思潮而言,逻辑实证主义与语形相对应,强调语言的逻辑形式;经验主义与语义相对应,强调语义是基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而形成的;实用主义与语用相对应,强调科学是人类应对世界的工具。语境则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语言转向的发展趋向,但该转向是发生在科学哲学的后期,而并非逻辑实证主义时期。

图4 科学哲学语言转向视域下的情报学

就科学哲学语言转向而言,情报学也有类似的体现,只是不够明显而已。图4列举了情报学研究领域中能够体现语言转向的三个典型研究主题和一个相关的国际会议。情报学元概念之一的信息可以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已被情报学界广泛接受。虽然语法与语形有一定的区别,但从整体趋势上看,与科学哲学逻辑实证主义时期的语言学转向的发展路线是一致的。对信息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的度量(采用数学函数的推理)也体现了科学哲学运用逻辑实证主义时期强调的逻辑与语言的统一。知识发现的目的是将信息变为知识,以实现知识创新进而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例如,情报学研究中的非相关文献知识挖掘、基于知识挖掘的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面向服务的知识挖掘等主题都是知识发现的具体研究课题。然而,想要真正高效地实现知识发现,就不能局限于语法和语义层面,关键是要实现语用层面,只有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但是,限于技术的发展,目前知识发现仍然处在重点探索语义的层面,而上升到语用甚至语境层次是知识发现的未来趋向。信息行为研究中重视情境与语言转向中的语境环节相一致,都强调研究对象外在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与情报学相关的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CoLIS(Concep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第五次会议于2005年在英国举行,主题为“图书情报学领域中语境的本质内涵、影响和作用”,涉及的具体议题包括信息与语境的关系、信息搜寻中的语境与相关性、信息技术的语境评估等。由此可见,情报学界已经意识到语境的重要性,强调将具体的研究领域置于语境之下进行探索,与语言转向中的语境不谋而合。虽然我们只是列举了几个零散的现象,但已能够体现出科学哲学语言转向视域下语形、语义、语用和语境在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

3.2 解释转向

科学哲学的解释转向实质上是引入了人文主义解释学的观点。解释学转向强调将理解视为一种对话或交谈,把真理和意义看成协商的产物,把人类的行为、科学、文化或整个历史时期作为文本来阅读,强调研究主体和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性。解释转向在情报学研究中的体现实际上就是解释学哲学思潮在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我们曾以卢泰宏提出的情报学研究的面向情报源的S规范、面向情报传递过程的C规范和面向情报用户的U规范,构建了哲学解释学(解释学的最后一个阶段)视域下的广义的SCU模型,如图5所示(详见文献[27])。由图可知,解释学哲学思潮已经对情报学产生了较大影响,涉及S(信息资源建设)、C(信息查询)、U(信息利用)的全过程。意义生成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哲学解释学转向所强调的对话、交谈,视域融合是实现对话和交谈的“中介”。

图5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广义SCU规范

3.3 修辞转向

科学哲学的修辞转向实质上是一种对科学问题艺术论证的策略,典型的体现是:“以丰富、生动的模型、隐喻、类比等修辞方式来实现科学理论的相关性、一致性和普遍性,使作为整体的理论受到严格的语义限定,走向合理的、有效的、有说服力的必然陈述[28]。”从整体上看,在情报学各类研究论文中,各类理论模型的构建以及对研究结果采用可视化软件展示都体现了一种修辞艺术。从具体研究领域看,信息检索系统和各类网站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可归入信息构建)体现修辞转向较为明显。信息检索系统和网站界面设计可以采取隐喻功能,以有效提高用户检索效率,提高对网站界面上的符号的认知与理解,达到使用网站的目的。在符号学和语义学来看,网络界面上除文字外的一切的元素都是隐喻,一方面,隐喻是基于对事物、行为、现象等之间相似性的感知,这是隐喻的体验观,认知模型、意象图式、常规关系等对其具有解释力;另一方面,隐喻也可以创造相似性[29]。在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中,系统和网站上的信息资源本身并未发生变化,但经过精心设计后,可以大大提交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效率,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实质上更是一种艺术设计策略。

3.4 社会学转向

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以库恩为代表,具体表现为科学评价标准、科学划界标准、真理观及科学发展图景的社会学转向。情报学也出现了社会学转向的趋势,体现在将社会作为情报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主要包括元概念、情报学范式、情报学方法论、情报学研究工具四个方面:(1)情报学的元概念信息和情报都具有社会性,因为信息和情报的功能在于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效益。(2)研究情报学学科整体发展趋势采用的库恩范式理论,这种学科范式的究实质上是从社会性的范畴视角进行研究,因为“范式”、“体制”、“分层”等都具有社会性的范畴。(3)就情报学方法论而言,集体主义方法论(如领域分析)持有的是一种社会认知的观点,重点纳入社会范畴的因素,同时也是社会因素与认知转向中认知因素的结合。(4)情报学中的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行为领域常常采用的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如Pajek、Ucinet、NetMiner等)就是直接将社会学成果应用于情报学的重要表现之一。

3.5 认知转向

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要求从科学家的认知过程出发来考察科学理论,为研究科学理论的本质、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范式的转化、科学信念的改变提供一个更深刻的解释视角[30]。认知与情报学的关系较为密切,在情报学研究中也体现的非常明显。情报学认知学派便是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对国际情报学有重大影响力的Belkin的“知识非常态”、Ingwersen的“在情境中集成信息查询与检索”以及Hjφrland的“社会认知观”和“领域分析”都是情报学认知学派的典型代表。Ingwersen将情报学认知观分为两个阶段:1977-1991年以用户个体认知为主的“传统认知观阶段”和1992年后重视从社会和特定领域背景下研究用户的认知特征,以社会认知观为典型代表[31]。在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视域下,情报学也体现出对认知观的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情报学认知观是源于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分析两个学科认知的起源可知,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内在驱动因素是由于其语言转向、解释转向、修辞转向并未摆脱认知的困境,其外在推动因素为认知科学(包括心理学、人工智能、哲学、人类学、语言和神经科学)对科学哲学的渗透。情报学认知观的形成也是源自70年代认知科学的渗透以及强调信息检索中从系统观向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转变。由此可见,认知科学的确立和渗透是科学哲学认知转向和情报学认知学派形成的一致“诱因”。

3.6 后现代转向

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的目的是在针对科学哲学缺乏批判意识、历史意识和实践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思想可通过后现代主义思潮体现。与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相一致,情报学界也逐渐有不少学者探索后现代主义对情报学的影响。情报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情报学的学科发展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趋势,包括情报学元概念的非表达特质、学科边界的不确定性、发展的多元性、研究内容的去中心化、研究内容的转换解构了自身的学术传统[19]。(2)后现代主义对于构建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启发,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情报学的理论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性、非确定性、非线性[32]。(3)情报学利用后现代主义思潮时需要提高警惕,不能全盘引入,因为无论是后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都蕴含着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如果片面强调相对性和差异性,则会造成情报学研究的混乱。

4 结语

本文从科学哲学的整体观出发,着重梳理科学哲学各个阶段的演变历程及其经历的多重转向。在此基础上,沿着“科学”和“哲学”两条路线分析了科学哲学与情报学的关系,并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最后探索了科学转向中的情报学是否也经历过和面临语言转向、解释转向、修辞转向、社会学转向、认知转向和后现代转向。主要结论如下:

(1)科学哲学对情报学的作用可以从“科学”和“哲学”两条路线分析,“科学”可以为情报学提供学科范式和方法论的支持,“哲学”对应相应的多元哲学思潮,可以为情报学寻找自身的元理论和哲学提供支持。

(2)科学哲学对应的每种哲学思潮对情报学的启示不尽相同,且它们之间有的甚至存在对立和冲突,而折中主义仅仅可暂时作为临时的解决办法,情报学的最终目标需要建立避免内部矛盾的一致的理论观点。

(3)科学哲学的六大转向在情报学中也有相应的体现,语言转向、修辞转向、社会学转向体现的较为零散,而认知转向、解释转向和后现代转向则体现较为明显。

不过,本文仅仅是对科学哲学视域下的情报学的一个初步的、宏观上的研究。对科学哲学对应的哲学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与科学哲学对应的情报学六大转向有待进一步挖掘,而每个转向下的情报学具体领域的系统性也有待加强。对待科学哲学的关键是借鉴其合理部分,今后如何借鉴和集成科学哲学、活动理论、系统理论、社会认知论、马克思主义、信息哲学等更多的知识以构建情报学的理论体系等,将在今后进一步探索。

收稿日期:2011-05-31

标签:;  ;  ;  ;  ;  ;  ;  ;  ;  ;  ;  

科学哲学视角下的情报学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