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生产资料市场综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资料论文,综合分析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以来,我国的生产资料市场比较稳定,主要物资产品保持了供求平衡或供略大于求的基本格局。物资企业经营仍然困难,亏损继续扩大,购销稳中偏淡,价格低迷,1—10月份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同比下降1%,比上年末下降0.1%。1—10月份,主要物资国内资源和需求仍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但由于物资进口不平衡的影响,全国主要物资资源总量大于需求1.4个百分点。16种主要物资全国资源比上年同期增长7.7%,而全国使用比上年同期仅增长4.4%。那么,近年来生产资料市场低迷徘徊的原因何在?1997年生产资料市场供需走势如何?本文作一简要分析。
一、近年来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平稳,销售平淡的缘由
1.近两年生产资料市场受到了前几年过分火爆的滞后影响,相对处于低潮。在80年代及90年代初,我国的生产资料市场上大多数产品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因而在1992年投资需求回升,经济增长加快的情况下,刺激了使用者的需求,由于当时市场秩序不规范,进口盲目,许多中间商哄抬价格,国内市场价格一路走高,使用户产生了错误的心理预期,放大了正常的市场需求,使社会物资销售额猛增,库存上升。在大量库存的作用下,近两年社会物资销售额增幅下降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2.投资对生产资料的影响。90年代以来,投资增长曲线与社会物资销售增长曲线及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曲线基本吻合,即投资增长高的年份(如1993年投资增长58.6%),也是销售增长快(1993年增长43.6%)和价格高(1993年增长38.2%)的时候。1995年投资增长幅度较低(为17.5%),这是生产资料市场降温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从投资的构成上看,90年代以来,投资构成中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其他费用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已由1990年的7.6%上升到1995年的12.9%。其他费用投资比重的上升无疑减弱了投资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拉动作用。
3.流通格局演变的影响。“八五”时期物资流通形成了多元化竞争格局,生产企业直接销售在社会物资流通总规模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目前已经占60%以上。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一方面减少了成本,使价格水平有下调的可能,另一方面也缩减了社会物资销售总规模。与此同时,各类物资流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下降,目前已不足30%,尤其是物资系统销售市场占有率已从1993年的28.7%下降到1995年的14%。这些大型流通企业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减弱了流通企业所应起的缓冲作用,供需稍有变化,便会明显地反应在市场价格上。由于小型企业资金有限,因而中间库存大大减少,社会销售就相应有所减少。
4.资金的影响。资金紧张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近两年企业资金紧张呼声更为强烈,这一方面表现为国家货币政策同经济过热时已有明显的不同,而企业一直企盼中央银行放松银根,重视经济过热时的情景,以速度求效益。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企业之间商业信用降低,相互拖欠加剧,以致煤炭行业出台了“三不”政策。另一方面,在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较高(1996年前年利率为10.98%),而企业效益不佳的情况下,企业流动资金有固化的现象,即存入银行坐收利息,表现为企业定期存款上升幅度大,而代表货币流动性的指标M1/M2则是一路下滑,单位货币引起的需求降低。
5.技术和市场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而对物资消耗的弹性有所降低。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发展生产时渐渐地以需定产,注重市场变化,对生产资料的购买比较谨慎,开始追求资金效益的最大化。这些都是造成近年来生产资料市场有所疲软的原因。
6.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国外资源的利用是造成市场价格徘徊的一个重要原因。“八五”时期,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基础原材料的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建设投资累计新增生产能力:煤炭开采13,755万吨,炼钢777.3万吨,炼铁921.8万吨。同时,“八五”时期物资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1991—1995年物资进口占全社会物资销售的比重达到23%左右。
此外,市场秩序的规范,用户消费行为的逐渐成熟,也是生产资料走向平稳的一个原因。正如1988年消费品市场异常火爆之后,90年代进入了平稳发展期一样,生产资料市场在1993年购销两旺,价格迅速攀升之后,近年进入了盘整期,平稳将是主要的发展基调。
二、1997年生产资料市场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
1997年对于中国具有重大意义的是:香港将结束其殖民历史回归中国及党的十五大将在下半年召开。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必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内地经济相互关联与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加强,香港已成为我国大陆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及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同时祖国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香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以及从别国或其它地区无法得到的宝贵机遇。因此,如何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实现邓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的宏伟构想,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1997年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从经济角度看,做好香港回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1997年继续保持国内经济的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分析各方面的环境,1997年存在着不少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一是1996年物价涨幅大幅回落,将使1997年我国改革与发展的余地增大;二是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前几年改革的基础上,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投资、外贸、外资、金融领域的政策措施。这些举措大大丰富与完善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增强了调控能力,为1997年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与制度基础;三是1996年企业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为1997年微观经济运行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从1997年工业经济景气状况看。由于我国不合理的工业结构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不可能在一夜之内实现优化,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997年,工业结构调整有可能在部分行业有所突破,但整体来看,仍处在调整的初期,不会带动整体效益出现明显改善;同时,受历史遗留问题过多、配套措施不完善和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国有企业改革仍将是探索性的,步伐不会太快,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将有可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工业经济效益改善的进程。因此,我们对1997年工业景气走向持谨慎乐观态度,景气指数总体水平将会比1996年略好,但不会呈现大幅度上升态势。从影响总指数的主要因素看,产品订货和设备利用状况会比1996年有较大改善,产品销售回升,效益有所提高,资金供应状况保持稳定,但能源供应、特别是电力供应将趋于紧张。景气趋势显示,1997年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将走出1996年的低谷,进入稳步回升阶段。但回升幅度是平稳的,不会出现象1992年那样的急速上升。
根据以上考虑和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我们认为1997年在国家继续保持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多方完善宏观调控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前提下,国民经济总体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增长速度将比1996年适当加快,预计全年GDP同比增长可达10.5%。在工业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推行扭亏增盈行政领导负责制将会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预计1997年国有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会有所改善。随着国家“双加”工程的开展,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国有企业的产品结构将更趋于适应市场的需求结构。此外,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集体企业及其它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预计1997年工业生产总的状况将比1996年要好,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可达14.2%,增幅比1996年高。
三、1997年国际环境分析
首先,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根据联合国估计,1997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长将达3.2%,世界贸易额预计增长8.4%,其中与我国经贸关系较为密切的亚太地区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出口方面由于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国际市场需求也稳中趋升,加上目前国内出口退税进度加快,利率两次下调又有助于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预计1997年出口将在1996年的基础上平稳回升,全年出口可达1,712亿美元。从进口的情况看,受国内经济平稳增长,及1996年大批新的外贸企业的建立等因素的影响,1997年进口增长将有所加快,全年预计进口1,553亿美元。其次,预计随着西方经济的逐渐好转,进口需求逐渐趋于恢复和增长,国际商品市场的情况会有某些改善,世界初级产品的价格在经过一个时期的徘徊和下跌后,将逐渐趋稳和回坚。但由于西方经济增长力度不足,国际商品市场总的说来,尚难望有明显的改观。
四、1997年生产资料市场预测
首先从影响生产资料市场的关键因素即投资来看。在资金来源方面,1997年保持相对较高的投资率是可能的;在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方面,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比较强烈。同时由于1996年两次大幅下调利率,对企业投资的信心也会有所提高。但是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实行,对投资规模和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9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的估计是:199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左右,比1996年增长幅度略有提高。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增速较快,预计增幅高于基本建设投资增幅1个百分点左右,生产性投资将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会保持较高的增幅,不过增速有所放慢。投资虽对生产资料市场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由于近几年我国投资结构和建设项目成本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第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项目前期各种费用持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生产资料实物量增长之间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即名义投资增长远远快于生产资料消耗的增长。在“七五”时期投资增长与生产资料消耗增长之比约为2∶1,1994、1995年则分别上升到8∶1和5∶1。投资对生产资料市场的拉动作用不能太乐观。第二,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同志曾经提出,在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九五”计划时,要把住房建设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住宅建筑业,从上到下已基本达成共识,而住宅建筑业的发展与生产资料市场的兴旺与否密切相关,住宅建筑业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生产资料市场走出低迷,同时住房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被提上议事日程,也会提高生产、流通企业对市场的预期。第三,利率两次大幅下调,表明金融货币政策更为灵活,企业利息负担大幅下降,生产成本有所降低,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会有所缓解,物资购销会恢复生机。展望1997年的生产资料市场走势,尽管1997年预计经济增长仍保持较高水平,但生产资料市场总体上仍将保持平稳,价格上涨幅度不大。
1.消费需求适度增长
根据1980—1995年GDP增长与钢材和煤炭消费的弹性分析(1980—1995年钢材消费弹性大约为0.83,煤炭消费弹性大约为0.54),1997年国内物资消费增长比上年会有所加快,但仍保持平稳增长格局。出口需求在1996年低迷徘徊、基数较小以及企业逐渐适应了退税率变化的情况下,1997年出口需求会有较高增幅。
2.资源供给有保障
经过1994、1995年的宏观调控,盲目进口物资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加上限产、压库、促销的有效运作,社会库存水平大为降低。但是现在我国的生产资料市场同80年代相比已有了明显的不同,从总体上看,现已基本上不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只要市场有需求,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解放,新增物资资源供给的潜力很大,加上适当的调剂品种进口和利用库存,完全有能力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3.社会物资销售有所加快,市场价格增长有限
90年代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全社会物资销售之比呈不断上升趋势,但1995年这一趋势有所减缓。考虑到1994年和1995年的物资销售增幅下降是在1993年物资销售高幅增长及投资增幅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出现,而1997年投资增速有所加快,库存利用已无多大余地,因而投资与物资销售之比会有所下降,初步估计,1996年全社会物资销售增幅达到20%以上。
尽管物资销售有所加快,但市场价格上升不会太大。影响市场价格上升的因素有:一是1996年国家上调煤炭、电力、铁路货运价格后,主要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成本将有较大的提高;二是随着生活费用的不断上涨,生产企业面临着提高企业职工收入的压力,工资成本会有一定提高;三是由于前两年市场价格较低,一些生产企业的效益下滑,渴望提高产品价格的冲动较大。但市场价格能否攀升,关键还是取决于供求关系,在目前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企业资金虽有好转,但不会有根本改观的情形下,多数产品价格基本平稳,少数生产能力可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但在国际大市场的影响下,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虽有反弹,但上升幅度不会太大,估计在10%以下。生产资料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缓和,生产企业的总体效益会有所改善。
五、主要产品的供需预测
1.钢材
1997年,在住宅建筑业逐渐升温的情况下,钢材国内消费尤其是建筑用钢材需求力度会有所回升,在此带动下,估计钢材国内消费需求增幅在8%左右。受消费需求拉动,钢材生产有望摆脱近两年来低速增长的局面,增幅可达10%左右,产量达到9,300万吨左右。由于钢材生产能力经过“八五”期间投资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因而钢材价格虽会有所反弹,但只能是结构性价格上涨,总体涨幅不会太高。
2.煤炭
尽管其它形式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煤炭作为能源消费的主要品种,其绝对地位近年来是不可动摇的。作为占我国能源消费70%以上的煤炭消费需求在经济平稳运行、经济结构变化不大的背景下,1997年煤炭消费仍将维持1996年的消费增长格局,煤炭生产在保护资源意识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法不断规范的情况下,1997年与1996年相比,生产增幅会有小幅回落,价格水平继续上涨,但涨幅较1996年会明显下降。煤炭的地区性紧张依然存在。
3.水泥
90年代以来,由于大批水泥生产厂家投产,水泥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水泥生产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水泥的市场需求。水泥生产与建筑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目前的情形判断,由于投资需求回升,各地方普遍重视安居工程的建设,住宅建设投资、贷款力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大,1997年对水泥的需求会有所加大。另外,由于农村居民个人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建房仍是农村居民个人投资的主要方式,农村用水泥也会保持稳定的增长。估计1997年国内水泥消费增幅在9%左右,带动水泥生产增长9.5%左右。但由于水泥近几年来有大量库存可以利用,因而从总体上讲,水泥供需可以保持平衡,各品种价格涨跌不一,总体价格水平不会上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