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分析论文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分析论文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分析

李秀奇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 慢性代谢健康问题频发与国民健康体质水平整体下滑成为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问题。而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可通过全体公民健康管理,全面开展慢性病靶向运动防治,为健康中国政策的落实提供依据。本文依据健康中国健身建设要求,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全民健身公共政策推进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介绍了全民健身公共政策主要要求,揭示了全面建设公共政策推进过程中公共服务组织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全面健身公共政策优化推进措施。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全民健身 公共政策 体医融合

《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发展目标。健康中国建设不仅是我国实现人力资本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支撑,更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根本要求。在近20年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虽然我国在弥补人民群众体力活动不足模块获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随着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传统全民健身运行方式弊端也逐渐显现。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全民健身公共政策进行进一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概述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提出了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体医融合、非医疗健康干预的政策。该项政策要求我国体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协同合作,从根本上打破以往社会发展壁垒,以体医融合为抓手,控制对人体健康具有威胁的不良生活方式疾病。全民健身公共政策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从时间视角对我国健康中国理念的推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而以体医融合为主导的全民健身政策,也是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对健康中国的新要求。

2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开展现状

2.1 主动健身理念缺失

主动健身主要相对被动健身而言,对于我国基层群体而言,我国社会基层群众只有在教学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强制要求的情况下,才会主动开展健身活动。而在健康中国背景下,被动性的健身锻炼并不能保证整体健身的持续性,也无法重根本上改善基层群体身体体质水平[1]

在前文分析中,视域可见度与全局整合度相关性较弱的问题限制了中山路教堂广场区域发展,降低了空间品质.而改善此问题,可以从控制整体街区的空间层次角度出发,以宏观层次为指导,以整合度的高低为划分依据将中山路街区的部分空间进行重新组合,使空间内各区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联与互动,提高街区的智能度,改善类似教堂广场的公共空间的视域可见度与全局整合度相关性较弱的问题,使其原有空间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空间品质得到提升,同时又不破坏街区原有肌理,保证街区的空间多样性.这种空间模式将使得中山路街区更加富于活力.

4)随着网架高度增加,网架用钢量变化不大,且正放四角锥网架和斜放四角锥网架用钢量也基本相同,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网架高度并不能显著节省用钢量。

2.2 全民健身大健康理念覆盖面积不足

专业运动康复型人才是全民健身公共政策顺利推进的保障。对于运动健康人员培养,有关教育部门可与当地专业机构合作,依据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健康方案制定、体质健康综合评估、健康方案指导、健身执行效果评估等全民健身各个模块,协同体质测试中心、商业体制健康测试点、医院体检中心、社会体育指导机构、医院运动康复部门、健身会所等机构,培养具备运动处方开设能力的体育指导及运动康复人员。在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可通过高等院校再教育、健身行业协会培训或函授的方式,以运动康复师从业资格证颁发的形式,加强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性,为全民健身理念的全面推广提供依据。

2.3 运动康复专业人才不足

随着“巨额医疗支出”的出现,单一的全民健身运行模式并不能有效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因此,从聚焦健康、全民覆盖、精准发力、联合行动几个方面,推进全民健身模式的实效专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聚焦健康主要是指在全民健身公共政策推进过程中,不仅应以基础场地设施建设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为主,而且需要加大个体及个体健康需要的重视。在娱乐性、广泛性、竞赛性、社交性这一全民健身绩效基础标准的前提下,相关机构需要将全民健身公共政策推行立足在真正提高、优化全体基层群众身体素质、真正控制慢性病发病率、提高慢性病生存率上。在增强基层群众体制水平、抑制慢性病这两条线路的指导下,以可行性、实效性为基准,逐步优化全民健身的健康绩效可测性,保证全民健康绩效的显性可现。

3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优化推进措施

3.1 完善全民健身运作体系

一方面,在我国国民亚健康问题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亚健康成为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威胁因素。因此,依据健康中国对全民健身的要求,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联合广播、互联网、书籍、电视等媒体或教育机构,加大主动健身理念的宣传力度。通过体育运动前置,促使社会基层群体认识到主动健身在健康干预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将运动健身放置在健康干预、非医疗干预的首要位置,促使全体社会基层主动承担健康理念传播任务,切实提高整体基层科学健身的能力。

3.2 创设体医融合全民健身新模式

在近几年马拉松竞赛中,频繁发生的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试猝死问题,从某个侧面表明了我国国民对科学健身知识缺失一定的认识。一方面在教育机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人员大多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并没有对预防损伤等健康素养提供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我国整体体育系统没有完善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也制约了全民健身政策的有效推进[2]

3.3 加大专业运动康复型人才培养力度

在我国近几年人群死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中,行为生物方式及人类生物学因素占60%以上。由此可知,健康中国的建设,不仅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国家卫生、教育、体育、文化等部门协同合作。虽然我国已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战略研究报告》,但是在现阶段慢性病防治过程中,大多为卫生部门主管。而医疗卫生人员并不能为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提供恰当的体育运动指导,这就导致我国慢性病发生率居高不下。由此可知跨部门联合攻关在整体社会推进水平不佳,即大健康覆盖面不足。

此外,为了进一步夯实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基础,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可将民俗运动与全民健身运动有机整合。如在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为了体现地域特色,区域政府可以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如火把节、花炮节、绣球竞赛、赛龙舟等,开拓全民参与的新型体育体系。同时与教育机构合作,组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进入专业教育机构内部进行培训再教育,结合适当考核机制,提高专业教育人员教育指导能力[5]。在这个基础上,有关部门也可以根据区域传统体育发展需要,结合新时代市场运营机制特色,以俱乐部为主要途径,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基地。同时可以要求当地居民担任传统体育项目指导人员,在提高区域基层群众就业率的同时,也可以为传统体育运动传承发展、普及推广提供有效的帮助。

动态心电图不仅具有无创的优点,还能对ST波段的变化情况进行长时间、动态记录,能够实时反映出患者的ST波段异常[3],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情况、缺血程度可予以有效的显示,从而降低漏诊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民众结构的复杂性、代际更替的反复性,全民健身公共政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技术工作。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为了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政策的切实推进,有关政府机构应以体质水平提升、慢性病防控为要点,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政策运行体系。结合“体医融合”创新模式的设置,加大全民健身核心使用技术的开发推广、普及应用,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切实推进提供依据,促使我国全体国民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毕玉祥.健康中国背景下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价值的融合与传承[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2):214-215.

[2] 卢元镇.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有力支撑[J].中国卫生,2016(9):25-26.

[3] 刘国永.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J].体育科学,2016,36(12):3-10.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3(c)-0203-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09.203

①作者简介:李秀奇(1980,3—),女,汉族,湖南安化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标签:;  ;  ;  ;  ;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