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任中凯

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任中凯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建筑设计院 山东济宁 272300

摘要: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合理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有效解决城市中雨水堆积问题,保证市政道路畅通无阻,为城市交通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更多保障。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海绵城市理念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革新与优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海绵城市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方针改善城市内涝状况。其中“渗”是借助渗透和绿地技术,从源头减少径流;“滞”是通过植草沟、滞留带等工程措施,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洪峰径流出现时间,降低排水系统承担的排水强度,缓解强降雨时的排水压力。通过建设各环节雨水设施和多项措施联合作用,降低地表雨水径流量,减轻城市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城市径流污染主要来源于降雨冲刷地面污染物和地下管网中沉积污染物。海绵城市基本方针中的“净”则可以通过过滤、降解、截留等途径初步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降低径流污染程度的作用。海绵城市利用下渗、蓄积的雨水,调蓄池收集雨水,经净化设施处理,将净化达标的雨水经各级管网的输送,作为市政浇洒、景观补充用水等。可节约城市用水,并有效降低污水的排放量。

二、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1市政道路层次性设计

想要建设“海绵城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进行分层的处理。拿最简单的道路的排水工作为例子,可以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选择不同的排水形式,根据各个路面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排水形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雨水的渗透工作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透水层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保证“海绵城市”的建设的最终效果达到标准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规划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着分层设计的原则,提高市政道路的层次性。

2.2人行道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最常采用的材料为不透水性的材料,这使得雨季时路面会集聚大量的雨水,进而引发湿滑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人们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不过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采用了透水材料,可以很好的将路面积聚的雨水下渗到地下,不仅可以起到调节路面温湿度的作用,而且下渗的积水还可为地下水源的积聚提供帮助。不过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路基的透水性能较差,需要设计人员在基层位置上设置相应的排水管道。并将其坡度进行合理控制,让雨水有效排出。通常情况下,纵向坡度一般控制在2.5%以内,横向坡度则会控制在2%左右。

2.3绿化带

(1)雨水收集

“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中的地面具有透水的功能,利用这个功能有利于收集绿化带雨水口附近的雨水资源。一般情况下,绿化带的位置一般会在距离路面大约20cm的高度上,这样的高度有利于路面上的雨水顺利通过雨水口进行排放。除此之外,雨水口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安装的位置、数量、高度等等,雨水口的安装要有利于雨水的聚集和排放,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2)水体过滤

对于雨水的收集工作来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过滤的环节,要保证雨水经过过滤的处理之后,它的清洁程度能够达到标准的要求。那么想要做到这一点,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做好下面这些工作。首先,第一个方面就是在合理的铺设路面上方的土,第二个方面就是合理的铺设针砾石,最后一个方面的工作就是安装渗透的管道。通过这三项工作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雨水在收集过程中过滤的速度,还可以保证所过滤过的雨水的清洁程度能够达到标准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缓排滞蓄

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想要提高设计的效果,有一个环节也是不能够避免的,那就是缓排滞蓄的相关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的之前,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城市绿化带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有利于设计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的工作。除此之外,在设计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城市的地形、地势,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和可行性。事实上,缓排滞蓄的建设有利于对雨水的渗透工作进行分层。比如说,雨水口处,要有明沟的存在,它的存在主要发挥着沉淀的用处。在它的两侧,需要安装两个出水的沟渠,结合明沟一起工作。如果雨水的量比较大,那么雨水在绿化带上的存放时间就会延长,从而使得绿化带上的植被和土壤能够得到更多的水资源,当绿化带上的植被和土壤获得的水资源足够多的时候,可以在水管的帮助下将其他的雨水资源排放出去。不仅如此,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在此处安装排水的系统,从而开展对雨水的收集工作。

2.4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个是路缘石、一个是路肩边沟。路缘石被分为平缘石和立缘石这两种,在设置过程中,需要结合这两种类型的特征进行合理设置。通常情况下,平缘石的高度会同地表高度相同,这样才能更好的将雨水引入到雨水口中避免雨水堆积; 而立缘石由于自身特征,虽然也能起到引导雨水的目的,但是却不能使雨水准确的引入到雨水口中,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重新规划。如打孔、豁口等。而路肩边沟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使用混凝土材料,但是由于其美观性差,容易出现堵塞问题,无法实现雨水净化效果,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会通过设置相应的植草沟,利用植被来实现雨水的收集、净化、排放和利用工作。

2.5设计排水沟施工

在对城市道路上的排水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设计建设排水沟的过程中,要注意分层设计,这样的设计方式有利于收集和过滤雨水,保证过滤过后的雨水的清洁程度能够达到标准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渗透工作的效果,在不对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合理的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推动水资源的循环使用。

2.6绿地衔接位置

通过道路与周边绿地之间的有效衔接,可以将路面径流实行分流处理。如 LID 源头渗透技术,其主要包括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等。且中途技术除植草沟以外,还有调节塘、渗渠等;末端存储技术有雨水湿地等。不过在衔接方式选择上,需要结合区域的特征合理选用。对于水量较为丰富的区域,通常会采用雨水截污净化技术,将雨水有效的引入绿地中,减少洪涝灾害对路面的影响。最常见的方式为,在径流位置设置雨水花园,通过植被的缓冲作用实现雨水净化分流效果;而在水量较为贫瘠的区域,一般都会采用一些措施将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并存储起来,应用到后期城市建设中来;在径流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需要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控,大多会采用雨水花园、植草沟这两种形式,将雨水实行净化处理,之后再引入到绿地中。

结束语:

市政道路设计所涵盖的内容较多,涉及到的施工项目也比较繁杂,如人行道、绿化带等的设计以及分隔带等区域中的排水设计等等,一旦设计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对人们的安全出行构成威胁。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则有效规避了上述设计问题,其通过自身属性,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何志诚,周洪兵,孙乔治,等.浅析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6( 21) : 74-75.

【2】徐锋. 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7(8):214-214.

【3】周圣兰.浅谈市政道路雨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4): 133-134.

【4】黄婉君.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国内的应用实践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13):72-72.

【5】方涛,高玮,方昌婷. 集雨型海绵城市建设研究概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6,25(3):35-36.

论文作者:任中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任中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