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分析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分析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结构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体系论文,逻辑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12-0024-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七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总结和里程碑。它是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在理论形态上的坚持、丰富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党的十七大以来,理论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008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重要讲话,其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一个主题、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展开分析。这是十七大之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科学分析和完整概括的重大研究成果,为理论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启迪。2008年12月2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上的讲话》中又提出第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从“围绕一个主题、探索和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的角度加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思想深邃。理论界对它的研究在方法和角度上不尽一致、众说纷纭,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合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是一个理论层次很深的学术性问题,有广泛的研究空间,不宜定于一尊。邓小平曾经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1](P39)后来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多的功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1](P43-44)今天,理论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也应如此,应该不断进行深入学习、宣传、研究、践行。同时,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拓宽视野、多维度地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简单叠加,它是由一系列有着内在逻辑性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构建成的科学体系。笔者认为这个体系应包括14个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时代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理论、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国际战略理论、军队国防建设理论、和平统一理论、党建理论、党的思想路线。但作为体系研究,我们不能仅止于平面的罗列,还需要对其逻辑结构进行深入剖析,把各个基本理论观点在整个体系内部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内在逻辑关系厘清,这样会给人以立体感,便于深刻理解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本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的14个基本理论分为理论基石、基本内容、理论核心、体系灵魂4个层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时代理论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部分。三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又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更深层次的揭示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其他理论、观点实际上都是它的延伸和反映,都是以它为立论前提和基础。初级阶段理论准确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历史方位,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客观依据和出发点。时代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时代问题的理论创新和科学论断,主要包括时代特征、时代变革、时代思维、时代走向等理论观点。从空间来看要求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从时间来看应该站在世界时代潮流的最前沿。当今世界发生深刻变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互动关系非常密切。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在内的世界先进经验的滋养,同时必须回应国际上新时期不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譬如世界上普遍面临的经济危机、金融风暴、生态恶化、恐怖主义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理论创新必须结合时代特征,赋予鲜明的时代感。在经济全球化愈益明显,时代特征日益突出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石还应包括时代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时代理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有机整体。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否则就不称其为社会主义;同时必须结合初级阶段的中国实际国情,根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一切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然就不能称其为中国特色;此外,还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时代脉搏,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落后于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便会陷入孤立困境。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2](P9)这就启示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时代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中的极其重要地位,具有基石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理论、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国际战略理论、军队国防建设理论、和平统一理论、党建理论等。它们实际上都是以“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时代理论”的理论基石为立论前提和基础。

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的改革开放理论。基本观点包括: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改革的原则是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改革的方式是全面的渐进式的;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开放必须是全方位的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要求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改革开放必须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坚持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相结合,坚持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等等。

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基本分配制度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发挥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等等。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积极稳妥地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等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在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确保正确导向和宏观控制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和社会文化多样性相统一,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设和谐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和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世界文化有益成果,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改革文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文化产业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繁荣文化市场,等等。

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和谐社会建设的原则是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举措是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景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等等。

互利共赢的开放性国际战略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在国际政治上,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政治多极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在国际贸易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文化交流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国际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在地球环保上,凝聚共识、加强合作,责任共担、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坚持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等等。

以保卫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使命的军队国防建设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军队建设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统一协调推进;国防建设方针是积极防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军队国防建设的历史使命是“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上,以信息化为核心和本质,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等等。

以“一国两制”为原则的祖国和平统一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和平统一的核心和基础是以一个中国为前提,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和平统一的原则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两种制度并存,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行高度自治;和平统一的实现方式是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积极促谈和两岸“三通”,等等。

以建设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党建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建设目标方面,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目标;思想建设方面,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组织建设方面,健全民主集中制,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风建设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制度建设方面,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惩治腐败,等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构成,其理论核心应该是党的基本路线。它是立论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时代理论的基础上。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鲜明体现,也是以初级阶段为客观依据,同时也是现时代的内在要求。

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建党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党的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胡锦涛在十七大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3](P13)这一精辟的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党的基本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它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实践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围绕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理论核心。

党的基本路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核心,同时也是其他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总的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都是理论核心在理论形态上的具体展开,并紧密围绕理论核心建立阐述各自的理论观点。

四、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

党的思想路线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理论,同时,它也是整个体系的灵魂,它是能够认识和提出其他基本理论的思想武器,辐射贯穿于这个体系的理论基石、基本内容、理论核心之中。党的思想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全过程,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和科学指南。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不能从对社会主义教条式的认识中解放出来,就不能创立社会主义本质论;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就不能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就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不能认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危害性,就不能把社会建设置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为“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胡锦涛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4](P2)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实践表明,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能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能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能打破人们长期形成的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标准的传统观念,就不能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崭新论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不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科学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在坚持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一灵魂基础上创立和发展的。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思想武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就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这个活的灵魂。正如习近平指出:“抓住机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他进一步要求全党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2](P16-23)

总之,我们在深化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研究它的丰富内涵。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多视角、多维度地对其逻辑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厘清各个基本理论观点在整个体系内部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内在逻辑关系,这样有助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标签:;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分析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