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点滴人文关怀论文_毕丹丹

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点滴人文关怀论文_毕丹丹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社会及学校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在这方面责任重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在教育教学的同时要注重人性化,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严以及符合人性的行为加以肯定。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都可以渗透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本文就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教育教学;人文关怀;教师;学生

新课程理念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社会及学校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在这方面责任重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在教育教学的同时要注重人性化,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严以及符合人性的行为加以肯定。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都可以渗透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

一、备课过程

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寻找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解所学的知识,同时力争搜寻到切合所学知识点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民主管理》一课时,涉及到了居民委员会这一内容,笔者采用了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一集,小区的业主投票决定如何建停车厂的问题,以此为例讲解,在课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营造“张弛有度”的课堂氛围,因材施教。体现人文关怀的教学,虽然学生还是教育的对象,但他们却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已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个人情况来设计组织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促进每位学生的学习进程。教与学不应是互不相干的两个问题,而是师生一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解答出来的问题,可以通过问题设计的或课文中的探究活动来探索出所讲的内容。对于单纯定义性的知识点,可以通过举例子来加深印象。如在学习实践定义时,讲完知识点,我简单的举了“蜘蛛织网”“工人做工”两个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习题课,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让学生来讲解和分析,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教学过程的互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不随意的抛弃、轻视哪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中来。

三、教学评价过程

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教学活动中按照一定标准或预期的目标,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进行的价值判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的教学评价常根据学生考查、考试成绩的相对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成功者来说是一种激励,但对于失败者是一种打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出学生的人文关怀,就必须在评价时不采用统一的评定标准,如可根据情况适当地进行“个人比较”评价,即进步的评价。另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智力的发展,还应关注德育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不同的评价角度,会激发出学生的潜力。

四、建立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注重师道尊严,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导,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和人格上是不平等。教育是单向的流动,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主动感受被忽略,情感交流被抑制,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起点。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它深刻而精辟地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重要作用。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应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走进学生心灵,方能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

1.用贴心的交流走近学生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通过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并通过谈话等方式给予关怀。在与学生谈话时应心平气和,必要时做些换位思来审视事物。

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效果固然好,但是需要双方均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因而我经常利用作业的批语与学生进行交流,或指出他在课堂上的不稳定的因素,或者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或者给予关心和鼓励……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已把读我的批语作为一种期待,并经常给予回复,师生间得到了有效的沟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会赏识学生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现在的学生都是比较脆弱的,没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打击。特别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他们的点滴的进步,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发扬光大,以此作为转化的“起步点”。赏识会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体会到教师的一分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快感。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望能够通过微妙的途径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按照积极的期望方向发展。教师的积极期望会通过师生沟通的途径传达给学生,让师生关系变得健康而富有活力。

五、教师自身的人格影响

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在于能为人表率,一旦教师成为学生人格向往和仿效楷模,就会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生活热情和理想追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包括知识的传授,人生的劝导、表扬和批评都会得到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响应。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以期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既是教师的一种最基本的专业素养,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成长不可缺少的人文环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以人文关怀的素养回报他人,回报社会,进而逐步使整个社会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温馨。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 124000)

论文作者:毕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点滴人文关怀论文_毕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