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城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大厦地下室主体结构防水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控制,以期对同类型的地下室工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下室 结构防水 混凝土 质量 外防水 施工缝 后浇带
一 工程概况
某大厦位于市区交通要道,建筑面积为49324m2 , 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底板埋深8.5~9.0米,地下室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地下水较丰富,水位较高,地下室主体为现浇混凝土箱形框剪结构,结构外设置外包防水层。
二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1、工程重点
本地下室工程为大型地下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以及外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是主体结构防水施工的重点。
2、工程难点
(1)本工程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对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高。
(2)本工程后浇带和施工缝多,细部防水处理要求高。
(3)本工程采用全包外防水,对外防水层的施工要求高。
三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控制
(一)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1、施工段的设置及施工顺序。本地下室工程考虑到上部主体分为三栋独立塔楼,为了防止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与结构收缩变形过大,根据设计要求将整个地下室沿长度方向设置两条后浇带,宽度方向设置一条后浇带。由此地下室结构被分成六个施工段,各施工段的施工顺序根据工期要求及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每个施工段的结构混凝土分为两个步骤进行施工:第一个步骤是底板及其上方50cm侧墙混凝土浇筑,第二个步骤是侧墙与梁板混凝土浇筑。
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对于防止主体结构混凝土的开裂和渗漏至关重要。为此,监理部组织召开了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混凝土搅拌站共同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对本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提出了以下要求:
(1)采用掺粉煤灰、减水剂和缓凝剂的混凝土;
(2)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水泥用量范围为280kg/m3~320kg/m3;
(3)混凝土材料级配要求均匀;
(4)混凝土的塌落度应控制在12~18cm范围内,水灰比不超过0.45;
(5)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超过33度;
混凝土搅拌站根据以上的要求进行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试配,并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
3、混凝土浇筑。本工程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直接影响到主体结构的防水性能因此混凝土浇筑是控制主体结构防水质量的关键工序。在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现场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进行控制:
(1)本工程每个施工阶段均安排了有丰富经验的混凝土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参加混凝土浇筑,并在施工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2)混凝土浇筑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情况,尽量避免在雨天施工。(3)提前落实好混凝土材料的预约、混凝土泵的准备工作,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浇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混凝土浇筑前先清除一切杂物,用水湿润模板,并涂脱模剂。(5)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或地泵输送,并分层(每层的厚度不超过300mm)、水平、对称进行浇筑,分层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最长不超过4小时。(6)混凝土的自落高度大于2m时,采用串筒或管进行输送,以防离析和产生石子堆积影响质量。(7)侧墙混凝土浇筑至顶板交接处需间歇1~1.5小时,然后再浇筑顶板混凝土,以免侧墙、顶板连接出现下沉开裂。此外,侧墙与顶板连接处的顶板钢筋每隔2m预留一根钢筋先不绑扎,以作为浇筑侧墙的混凝土入口,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待侧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利用1~1.5小时的间歇时间进行绑扎。(8)加强对混凝土的振捣管理,避免过振或漏振。采用针式振动器时,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约为10~30s,并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采用平板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9)认真做好混凝土面终凝前的压实、收浆、抹光处理。
4、混凝土的养护。防水混凝土的养护对其抗渗性影响很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本工程施工时,当混凝土浇筑进入终凝即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以便水泥充分水化,使其生成物将毛细孔堵塞,以断毛细通路,从而使水泥石结晶致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少于14天。
5、拆模时间的控制。为了避免因拆模过早引起混凝土早期受力产生结构裂缝,应选择合理的拆模时间。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于侧墙模板,均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才开始拆模;对于顶板模板,均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才开始拆模。
(二)后浇带和施工缝的处理
1、后浇带的处理。本地下室工程的后浇带较多,后浇带的防水效果对工程的影响甚大,因此后浇带的处理是防水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之一。在现场实施过程中,首先是要确保止水带(包括橡胶止水带和钢板止水带)的规格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连接部位应牢固可靠;其次,要防止施工过程对止水带造成损坏,如发现损坏情况,应及时进行修复;最后,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要求必须振捣密实。
2、施工缝的处理。本工程的施工缝可分为竖直施工缝(每个施工阶段的分界位置)和水平施工缝(每个施工阶段底板上方50cm处)两种。对于竖直施工缝,施工缝部位采用一次性模板——快易收口网加钢板止水带进行处理。快易收口网既能加强分段浇筑的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又可增强施工缝部位的抗渗能力。快易收口网采用钢筋或木板条固定在结构内外层钢筋上,其骨架必须朝向第一段待浇筑混凝土部分,其横向连接部分应以骨架网套进行套接,并且以150mm间距绑扎好,纵向连接的搭接宽度为150mm。对于水平施工缝,施工缝部位采用钢板止水带进行处理。此外,在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立即用钢丝刷将施工缝的表面浮浆清除,边刷边用水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在继续浇筑新混凝土前,先在施工缝面刷一道水泥净浆,并铺20mm厚1:1的水泥砂浆或与浇筑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砂浆,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时,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0~1000m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处混凝土的捣实工作,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三)外防水的施工质量控制
本地下室工程外防水层采用911聚氨酯和YN防水卷材,为了保证外防水的效果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施工时从以下几方面对外防水的质量进行了控制:
1、严格把好材料关。所有进场防水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经抽样送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2、涂刷聚氨酯和铺设防水卷材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检查基面,保证基面平整、牢固、清洁、干燥。其中,底板防水层施工时,为了防止由于毛细水上升造成基层潮湿,施工时需将地下水位降至垫层以下不小于300mm处。此外,由于现场施工环境以及工期的限制,为了保证基面的干燥,现场需配置专用煤气喷枪用于基面的喷干处理。
3、铺设防水卷材前,先做好放线、弹线定位工作。
4、聚氨酯涂模施工必须按纵横两个方向分两次垂直涂刷,确保涂模厚度。
5、防水卷材铺贴前,先在基面上涂刷一层基面处理剂,待基面处理剂干燥(约0.5~1小时)后,方可铺贴防水卷材。在铺贴防水卷材时,应将防水卷材底面隔离纸完全撕净,使卷材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然后用滚筒压实,使卷材和基面粘贴牢固。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长边为70mm,短边为150mm,搭接部位必须涂刷一道非焦油聚氨酯,以保证搭接牢固。
四、结束语
目前,大厦已交付使用四年多,从现场使用情况来看,地下室主体结构防水效果良好。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1、地下工程防水效果是工程质量情况的综合反映,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均应将防水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
2、地下工程防水的关键在于主体结构防水,必须认真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结构外防水也是地下工程防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防水材料的选择以及外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是影响地下工程防水效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论文作者:古玉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地下室论文; 卷材论文; 振动器论文; 主体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