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内固定植入物分2组,各组30例,对照组行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138.32±37.12)min、(21.56±2.56)w均比对照组短,且出血量、引流量(350.21±131.26)ml、(91.56±23.11)ml均比对照组少,骨痂评分(2.79±0.49)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比对照组23.33%低(P<0.05)。结论 与加压钢板固定相比,带锁髓内钉固定用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加快骨愈合,促进骨痂形成,且创伤少,并发症风险小。
关键词:四肢骨折;骨不连;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并发症
在骨折疾病中,四肢创伤骨折极为常见,其包括胫骨、肱骨头、内踝骨等部位骨折,若未及时医治,可致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骨组织自身具一定的修复能力,经系统治疗后,大部分骨折可自愈,但仍有少数骨折无法正常愈合,临床称该现象为骨不连[1]。在四肢创伤骨折中,骨不连多发生于上肢,并伴发软组织损伤。内固定植入是治疗四肢创伤后骨不连的主要手段,通常包括外固定架、加压钢板定、带锁髓内钉等植入物固定,而后两者在临床中应用较广,故对于二者疗效存在较大争议。为探究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效果,我院以2007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X线、CT检查诊断出骨不连,距上次手术治疗超6个月,自愿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病理骨折致骨不连、二次骨折、手术禁忌、严重器质性疾病等患者。按不同内固定植入物分2组,观察组30例,男女比例17∶13,年龄26-74岁,平均(51.03±10.21)岁,病程4-12个月,平均(6.02±1.24)个月;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19∶11,年龄24-71岁,平均(50.36±10.08)岁,病程6-14个月,平均(6.11±1.08)个月。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差异(P>0.05),且研究取得院内伦理委员会准许。
1.2 方法
对照组行加压钢板治疗:取仰卧,常规麻醉,切口作于大腿外侧15cm处,逐层剥离阔筋膜、股外侧肌,充分暴露病变,骨不连骨膜剥离后,按实际病况将长度适宜的加压钢板置于病变张力侧,随后置入适当皮质骨螺钉,再加压螺旋、植骨。观察组行带锁髓内钉治疗:取仰卧,常规麻醉,切口作于大腿外侧15cm处,分层剥离阔筋膜、股外侧肌,充分暴露病变,骨不连骨膜剥离后,梯形、横断截面修复骨不连端,骨刀凿除硬化骨质,扩髓处理,在大转子顶点进针,骨不连端植入髂骨块,待复位予髓内钉固定,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参照Fernadez-esteve标准评估骨痂愈合情况,0分(Ⅰ级):骨折端未见放射学骨痂;1分(Ⅱ级):骨折端显示雾状骨痂;2分(Ⅲ级):骨折端正侧位一侧形成骨痂;3分(Ⅳ级):骨折端正侧位两侧均形成骨痂[2]。
1.4 统计分析
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 ±s)表正态计量资料,用 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出血量、引流量均比对照组少,骨痂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组间对比,aP<0.05。
2.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比对照组23.33%低(P<0.05),见表2。
3. 讨论
骨不连是指骨折疾病经手术治疗后3个月仍未生成骨痂,且术后9个月无法正常愈合。目前,临床针对骨不连的发生原因,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①不适当应力阻碍骨折端供血而影响骨愈合;②软组织嵌入或牵引骨折端,使骨间隙扩宽,导致骨折不良对位;③缺乏血液供给;④因骨溶解或死亡而引发无菌性感染;⑤机体缺乏营养或激素药物等致骨难愈[3-4]。骨不连严重可致患者残疾,因此,一旦确诊骨不连,需积极展开骨折端处理、植骨等治疗措施。
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常用植入物固定,二者各具自身优势。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针对收治的6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别采取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比对照组少,骨痂评分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比对照组23.33%低;这与张振中等[5]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骨不连的效果比加压钢板更为显著,能加快骨痂形成,促进骨愈合,且手术创伤小,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加压钢板内固定虽能有效改善骨不连,但伴随着骨折吸收,加压钢板的作用逐渐降低,后期易形成应力遮挡效应,促使骨折再次发生;同时,加压钢板较长,需作较大的手术切口,且螺钉使用较多,这易破坏骨折血运,加上其是借助加压肌肉来作用于骨折端,会延长骨折愈合[6]。带锁髓内钉固定具弹性特点,其生理应力作用良好,可加快骨痂形成,加上髓内钉的弯曲应力较小,经加压后,能避免骨折发生旋转或移位;此外,髓内钉扩髓不易伤及皮质骨血管及骨膜,安全性好,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同时,带锁髓内钉是通过骨干中轴予以固定,在此条件下产生的弯曲应力是无负重的过程,使得加压压力均匀分布在骨折端,加上两端骨折被合理锁钉,从而能防止骨折短缩,这为骨折愈合创造了稳定、良好的力学环境[7-8]。在治疗后期,根据患者骨折愈合状态,将骨折端远、近两端的锁钉拔除,在适当地加压骨折端,可进一步促进骨痂生成。
总结上文,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带锁髓内钉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娇.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6):65-66.
[2]庞海统,罗义伟,王宏力,等.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经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9):23-24.
[3]戴海东,明文义,赵进征,等.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1-3,封3.
[4]熊健,佘远举,许永涛,等.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0):3873-3876.
[5]张振中,侯瑞青,沈静,等.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8):1345-1347.
[6]柯懂贤,程锐.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30例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6):156-158.
[7]陈冰,樊培新,高彦军,等.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5):31-33.
[8]宋财,梁西俊,刘向阳,等.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35):5663-5668.
论文作者:左伟明,陈爱军,卜亚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创伤论文; 并发症论文; 钢板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个月论文; 手术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