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影响_家庭教育论文

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影响_家庭教育论文

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诚信品质培育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品质论文,诚信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08)02-0122-05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把诚信道德建设则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1]。“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童心被染黑而缺乏诚信,这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社会大环境的浸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是受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年大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培育的消极影响

(一)家长重才轻德,忽视了对子女的诚信道德教育

我国普通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使家庭成员把家庭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智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智力高,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社会上渲染的“哈佛女孩”、“牛津男孩”更加深了家庭成员重才轻德的意识,不断加重智力投资,而忽略了做人的根本——诚信道德。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做老实人吃亏,能投机取巧才聪明。孩子上大学后,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排名,关注英语四级通过与否,专业就业形势怎样,在“技多不压身”的影响下更加看重各种竞赛和考证,很少有家长关心自己孩子的品德表现如何,是否能堂堂正正做人。有的家长甚至在高校陪读,想方设法“勾兑”任课教师,要求让自己的孩子考试过关。家庭教育的片面性以及家长这些不通过自身努力和诚实劳动就想取得成绩的行为很难让孩子成为诚信守纪的合格公民。

(二)家长对子女诚信教养方式不当所产生的负效应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往往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则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家长及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诚信认识和行为上的言传身教常常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在言行不一致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自然耳濡目染,不诚信意识也就随之根深蒂固。2002年,据天津市教科院[2]对天津16所中小学千余名学生及家长的连续调查,有70%~80%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过高,忽视孩子的天赋能力与兴趣,希望孩子绝对按照家长的要求和标准去做;有50%的父亲和60%的母亲对孩子过分干涉,29%的父亲和66%的母亲对孩子过分严厉,59%的父亲和65%的母亲对孩子过于溺爱或严酷管教,使得不少孩子自称是“管制对象”。不当的家庭教育,往往在孩子心理上形成家长难以意料到的负效应。为了应对家长的“智力第一”的要求,学生抄作业、考试作弊、撒谎、逃学、小偷小摸等不诚信行为没有让家长引起足够重视,促使学生养成任性、自私自利、缺乏礼貌和诚信的不良品格。

(三)家长的不当言行对子女诚信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诚信品质发展现状和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诚信教育水平愈高,孩子诚信品质发展水平也高,反之亦然。由于功利主义对诚信道德理念的冲击,以及社会上不诚信现象的存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又成为部分家长奉行的人生信条。家长片面地用现实生活中诸多缺德事例来教育子女,促使他们对人冷漠,不相信任何人,在社会生活中斤斤计较,追求功利,认为诚实忠厚等于愚笨,善良就会被人欺侮。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9.27%的学生认为社会风气没有好转,只有7.94%的大学生对当今诚信状况评价满意;有一半以上的人不同意“好人有好报”或“说不清楚”,76.02%的学生偶有被骗经历。人生最不能选择的是家庭。家庭成员的教育观点、教育水平、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关爱等因素对子女健康人格和诚信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成员及亲朋好友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偷税、说谎、行贿受贿、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缺乏诚信的不良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诚信观念的培养。子女不诚信品性一旦形成,后天教育很难扭转,很容易在外界环境引诱而自己辨别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越轨、违纪甚至违法。

(四)不良家庭作风对子女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

俗语讲“书香门第出才子”,此话深刻道出家庭文化及作风对子女及后代的教育和影响。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有限,对诚信及诚信道德教育认识不到位,形成言行不一的作风,自身的诚信道德标准难以达到,就更加难以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促使子女诚信品质形成。比如有的家长不惜重金为孩子买教辅参考书,请家教,经常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不要贪玩,要为自己的前程提前作好准备,而自己却长时间赌博、打麻将。作为孩子启蒙教师的家长,是否想过自己的行为会为孩子留下怎样的印象,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讲文明、懂礼貌、敬长辈,和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而他们自己却是夫妻之间经常斗嘴打架,或是不孝敬父母。有的家长要求孩子诚实,不许说谎,而他们却在孩子面前做一些弄虚作假的事情。家长再多的谆谆教诲,也不如他们的一个亲身示范更让孩子感受深刻。由于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将诚信道德知行结合,导致孩子一直是以父母为道德标准,难以形成知行统一的诚信品德。

二、借鉴中外诚信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加强家庭重诺守信文化建设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3]。大学生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将来的家庭生活中都要积极倡导和践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为全社会掀起家庭美德新风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借鉴中国古代家训加强青年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具有文化引导机制,是关系社会中的个体为血缘群体所接纳,获得生存的安全感而必须具备的一种伦理智慧,其诚信观是重自律、重人格信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认为“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后天下定矣”[4]。从古至今,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民族先贤和优秀人物,无不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我国的家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流传,资料汗牛充栋,思想蕴含丰富,其核心始终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古代家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囊括了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凝结了历代家庭教育的经验,汇集着数千年来家教的警句、格言,尤其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强调爱国崇礼、尊老爱幼、勤学诚意、廉洁奉公等,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学前儿童诚信教化从婴幼儿抓起,是中国古代诚信教化的第一个环节。学前诚信教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胎教。“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实质上是从怀胎之始即对孕婴进行诚信熏陶。第二,父范母仪。学前小孩最会模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其诚信与否对小孩诚信观的形成至关紧要。“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中国古代父范母仪,以身立信的例子不少,父范如曾子,母仪如孟母,可谓人尽皆知。第三,耳提面命。诚信品德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正确引导。司马光请婢女帮助剥核桃却称是自己完成的,其父司马池教育司马光小孩子不能随使撒谎,并教导他诚实是为人之本,有了诚信才能取信于人。第四,蒙养教育。蒙学教材把识字与培养诚信等伦理道德规范紧密结合起来。如南朝周光嗣编的《千字文》、宋代朱熹的《小学》、吕本中的《童蒙训》、吕德胜的《小儿语》等著述寓诚信教化于识字之中,并作为进行伦理教育的专门教材。通过各种蒙学教材,以识字、写字、背书为主,着重基本文化知识的灌输和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达到诚信教化的目的。在《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等著述中,都非常强调诚信教化。第五,宗族宗规、族约教化。其核心内容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欲相交”,“患难相恤”。凡人约者各人进修,互相劝勉,“讲信修睦,成为良善之民”。这些淳朴精炼、自然酣畅的古典文化精神给我们以心灵的启迪,成为我们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力量源泉。在现实的土壤上去审视古典,能使大学生缩短与古人的精神距离,并从中获得禅益。

(二)借鉴中国古代诚信、忠贞典故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比比皆是,有心者常信手拈来,用以教育子女,如卓恕千里如期会友、管鲍之谊、范式守信、商鞅立木、季札赠剑、刘廷式不弃盲妻、刘备三顾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辅助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也有因不守信用而致败亡的历史典故,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其警戒作用颇为明显;牧童“狼来了”的谎言最终使自己葬身狼腹也极具震撼性。尽早进行诚信教化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婴幼儿初来人世,童心纯真无暇,“如金之在镕,惟人所范;如泥之在钧,惟人所模。故视之以诚信,则诚信笃于其心矣;视之以诈伪,则诈伪笃于其心矣。模范之初,贵得其正”[4]。

一个人只有诚信,才不会被血缘群体所排斥,讲诚信完全是忠孝仁义的内容,必须发自内心,言行一致。同时,儒家文化的忠君孝亲的纲常礼教必然也要求以德性、自律为特征的内在诚信。中国历史文化中关于诚信道德教育教化的成果是非常丰富的,对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促进信用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借鉴国外法制教育和诚信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观教育

在西方,诚信观念从产生之初,就与法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将诚信原则纳入权利义务关系的概念,提高了法律保护个体权益的力度,健全了行为调控的制约机制。因此,我们可以批判地借鉴西方诚信观重他律、重契约信任等制度化精神。

首先,弘扬信用文明,加强规则意识培养。长期以来,诚信观念始终是社会信奉的道德准则,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但是,道德规范本身不具有国家强制力,道德规范的作用有赖于人们的普遍良知和内心信念。单纯的以理念形态存在的诚信观念,在人们的行为调控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制约手段的欠缺使诚信力度钢性不足。西方已经普遍建立了个人信用制度,个人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而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个人信用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标明,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可以视作个人的第二身份证。信用档案自由流动,却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号码,资信公司可以作出每个人的信用报告,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在美国,这样的信用档案十分严密,有过不良的民事记录甚至刑事记录的,如诈骗、空头支票、欠款不还、破产等,在贷款、上保险和求职时,比清白人麻烦得多,要多掏利息或保险费率。因此,我们应弘扬信用文明,加强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树立不诚信是要付出代价的意识,重视培养个人信用,用制度约束人必须诚实。

其次,注重诚信道德的隐性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在德国,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作出榜样。在德国,随地乱扔垃圾或者在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停车,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阻止并灌输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作好榜样的理论。德国用以监督社会成员是否遵守社会秩序的最好途径就是社会信用记录。日本的诚信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许撒谎”,到学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诚实”二字,在公司里“诚信”是普遍的经营理念。日本中小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道德手册,名为“心的笔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载着各种道德规范,诚实是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对我国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都有着借鉴意义。

第三,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道德教育合作体系[5]。学校、家庭、社会构成教育对象的客观环境,将三者合为一体的教育,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诚信教育的一致性。老师、家长、学生形成一致的现代诚信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处理个人之间关系的“私德”,更是一个处理好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公德”。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教育,通过家长联合会、社区义工等实践活动,共同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合作体系建设。在进行学校、家庭的诚信道德教育时,注重引导孩子把诚信当作完善人格来追求、来体验,把诚信看成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不断地从根本上摆正人与物的关系,提升社会诚信道德水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民在道德上是一个重大的促进,这个时代不仅仅要求个人洁身自好,更要去积极地改造社会,包括使社会环境更有利于诚信的回归。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是指向未来的,是体现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可塑性极大的学生,加强家校诚信教育,逐步引导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积极打造一个共同的教育平台,共同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

三、进一步优化诚信道德教育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又是子女的终身教师,因此,优化家庭环境对诚信道德教育建设非常重要。

(一)家长应成为诚信的模范,营造诚信的良好氛围

灿烂的华夏文明拥有深厚久远的家教传统,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所述的就是这个道理。家长在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是经常性的诚信理念教育,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身教示范作用。家长通过高尚的思想、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子女对人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出必行、表里如一、实事求是、有错就改。在目前的形势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家长率先垂范,遵守社会公德,崇尚职业道德,坚守家庭美德,要求子女做到的事情,自己以身作则、说到做到,营造诚信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使诚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加强。

(二)优化家庭人际支持系统

家庭人际支持系统是指来自家属、朋友、社会团体的支持与帮助的内容、方式的总和。优化家庭人际支持系统就是培养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树立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培养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等。把父母对配偶支持、父母角色行为及父母子女关系的满意性与子女的良好适应作为优化家庭人际支持系统的重要内容加以建设。家庭人际关系的平等民主,家庭成员自觉遵守法纪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子女养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子女的学业和诚信道德品质以及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家庭应加强对子女的诚信道德教育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对子女的诚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是父母、长辈对子女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重要实践环境,是父母永远不能放弃的道德责任[6]。家长要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合作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品性修养,接受教育专家的科学指导,用自己的诚信行为和诚信观念正面教育引导子女。家长对子女要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同时,家长要遵循子女的成长规律,切勿拔苗助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提倡民主精神,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诚信道德观念。家长要增强垂范意识,家长乃至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共同教育工作,加强与学校和老师联系,决不能让不良的家教冲击和削弱学校教育,以保证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

网络诚信教育要从家庭抓起。网络的兴起与计算机的普及是现代社会文明与发展的象征,在促进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的同时也向现代诚信教育提出了现实性的挑战[7]。虚假充斥的互联网是一个大染缸,涉世不深的学生很容易受到侵害。为此,家长要当好子女健康成长的第一卫士,在积极引导他们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收集和使用信息的同时,努力做好对子女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及法制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青少年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从人的成长经历来看,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培育。因此,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优良环境。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只要不断完善诚信道德教育体系,不断优化诚信道德教育环境,切实提高诚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当代大学生就一定能够树立诚信观念,提高诚信道德水平,践行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

标签:;  ;  ;  ;  

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影响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