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榕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分析探讨论文_赵佩璇,尚静,王岷珉

李梓榕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分析探讨论文_赵佩璇,尚静,王岷珉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 李梓榕教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善于辨证论治各种疑难杂症,经验丰富,见解独特。临床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李教授认为失眠初期基本病机为营卫不和,方用桂枝汤加减,久治不愈则变为气血失调,瘀血内生,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本文对李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进行分析探讨,以资共享。

【关键词】 失眠;营卫不和;瘀血内生;治于变前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368-02

1.对失眠的认识

1.1 定义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眠。《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中医学认为睡眠是人体内阳潜于阴,阴纳入阳,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失眠,中医又称不寐。

1.2 初期病因病机

失眠一证多属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及病后体虚所致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不安。《灵枢?营卫生会篇》载:“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渡,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代,故昼不精,夜不瞑。”明确指出,人之睡眠是因于夜半而阳入于阴,营卫相会才能入睡。少年之人睡眠正常是因为其身体强健,营卫循行正常而能使阴阳于恰当的时机相会,而老年人则营气衰少而营卫不能顺利相会故“昼不精而夜不寐”。《诸病源候论》亦述:“荣卫未和……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1]故而言营卫不和是失眠的主要病机。

1.3 久治不愈则成变证

失眠拖延日久或久治不愈,失治误治,形成顽固性失眠,则多由瘀血所致。血属阴,阴主静,静而能守,方能运行于五脏六腑,滋养全身。正如《医林绳墨》所云:“血乱而神明失常也。”[2]营卫不和,气血津液循环不畅,气血失调,瘀血内生,阻于脉络,内扰神明,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清代著名医家叶桂有言“久病入络”,由于久病,脉络瘀阻,络中之血亦随之而瘀,因病致瘀,进一步加重病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阻碍气、血、精、津之化生,使其不得滋养心神亦可导致失眠。气血失调,瘀血内生而使人体阴血不能摄纳阳气,滋养心神,则心神不安,入眠不易,梦中惊魇,彻夜无寐。

2.治法治则

2.1 初期调和营卫

明代医家李中梓所著《医宗必读?不得眠》中记载:“经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阴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所以阳气不得潜于阴,即可导致失眠。睡眠是《黄帝内经》从营卫不和认识疾病的直接例证,所以从营卫不和来治疗失眠多获良效。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代表方,方中桂枝通阳,用芍药敛阴补阴,生姜助桂枝通阳,大枣助芍药养阴血,生姜、大枣并调胃气以使气血生化有源,五药相合达调和营卫之功。并常加龙骨、牡蛎以滋阴潜阳分而达“阳入于阴”之效。

2.2 变证理气活血

顽固难愈之失眠,以气血失调,瘀血内伤为机要,其或为失眠之成因,或为失眠持续之因。李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每每投以血府逐瘀汤,收效甚佳,然而细心检查患者,有明显瘀血之征者绝少。问其原由,答曰:治于变前。

笔者对此粗浅认知为:当熟知疾病的发展及变化规律时,治疗应于变证之前,含有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先安未受邪之地,护于未然之意。所谓“前”,只是相对而已,其实在治之时,“变”已发生,其病机已经存在,只是隐于内而尚未显于外为四诊所获。临证治疗顽固性失眠时,不必待气滞血瘀之征明显,皆可以理气活血法达到安神入眠之效。

血府逐瘀汤首见于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提出:“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4]血府逐瘀汤为四物汤合四逆散,再加桃仁、红花、牛膝、桔梗而构成。全方升降同调,气血同治,活血与养血并重,共奏理气活血,通络宁神之效。气血畅行,则新血生,而阴血足,邪去则正自安,阴阳顺调,潜纳得宜,心神涵养,自得安眠。

3.典型病例

3.1 谭某某,女,42岁,主诉失眠半月余,于2015年5月3日初诊,患者半月前出现入睡困难,多梦,伴烦热,汗多,体瘦肤白,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营卫不和,阳不潜阴。治以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加减。处方:桂枝15g 白芍15g 大枣9g 生姜9g 生甘草3g 煅龙骨15g 煅牡蛎 15g 6剂,水煎服。5月10日复诊,失眠明显好转,仍睡觉较浅,脉弦细,前方去龙骨、牡蛎,加柴胡10g 4剂,水煎服。随访服3剂则愈。

按:本证为营卫不和之失眠,阳不潜阴则入睡困难,多梦,卫气不足,营阴外泄,故见汗多,阴血虚则烦热,脉细弱。桂枝汤化气调阴阳,辅以龙骨、牡蛎以安肾宁心。初诊后患者失眠明显好转,脉弦细,多为肝气失于疏泄,故去龙骨牡蛎,加柴胡疏肝升阳。

3.2 张某某,男,39岁,主诉失眠三年余,于2015年8月21日初诊,患者近两年入睡困难,不得眠时手足烦热,心头焦躁,入睡后易惊醒,晨起咽干口燥,几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平素体健,精神尚好,纳可,大便干,小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证属气滞血瘀,郁热扰心。治以理气活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柴胡12g 当归12g 赤芍12g 生地12g 川芎9g 桃仁9g 红花9g 怀牛膝9g 桔梗9g 枳壳9g 炙甘草3g 6付,水煎服。随访服1剂后则觉烦躁稍减,3剂后已明显好转。

按:本证属于气滞血瘀之失眠,失眠日久,气血失调,久病入络,瘀血内生,郁热扰心,故见入睡困难,手足烦热,心头焦躁。患者虽明显无血瘀之征,但根据李教授治于病前的理论思想,使用血府逐瘀汤常能获得佳效。

【参考文献】

[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黄作阵点校.第1版.沈阳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

[2]方隅.医林绳墨[M].第1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39.

[3]李中梓.医宗必读[M].邹高祈点校.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77.

[4]王清任.医林改错[M].穆俊霞,张文平校注.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6-29.

论文作者:赵佩璇,尚静,王岷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李梓榕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分析探讨论文_赵佩璇,尚静,王岷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