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城市中建筑物的体积、厚度等参数都朝着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以高层建筑为代表的现代建筑承载负荷也在增加,为了确保建筑主体的承重和负荷,建筑工程中开始大范围的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但是在现实应用过程中,由于技术问题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自缩,产生混凝土裂缝现象,因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裂缝控制
一、大体积混凝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顾名思义,就是施工对象相对体积较大,相对应的结构断面在一米以上。在浇筑过程中,在热量和温度应力的作用下,自身的性能会发生改变,发生膨胀,形成大面积混凝土。这个过程中,混凝土的性能容易发生变化,产生裂缝,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好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都会采用全面分层和二次振捣方案来实现的,二次振捣可以有效的化解第一次振捣之后留存下来的孔隙和气泡,能够进一步增强混凝土工程结构的抗渗性和强度,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加强钢筋和混凝土结构的融合度,使得混凝土结构能够充分融合钢筋结构的柔韧性和强度,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浇筑水平和质量。如果想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就必须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振捣,这样才可以保证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有足够的密实度。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振捣时以表面泛浆为准则,确保振捣的时间和间隔都相对均衡,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之后将混凝土表面磨平,以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准备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当中,需要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和工艺,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应对。所以,施工单位要熟读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设计图纸,并且根据图纸对混泥土的用量进行再次计算,还要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同时,准备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施工工具,包括铲子、水泵等,制定施工的应急方案,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2.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
当前,对于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分层浇筑和推移式浇筑。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定进行施工,不能随意的留下施工缝。另外,在施工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建筑需要对混凝土的厚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同时,在利用机械泵等仪器输送混凝土时,工作人员要把混凝土的厚度控制在600mm之内。如果运送混凝土时没有机械泵可以使用,工作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铺设时的厚度要控制在400mm以上。施工人员不管使用的是哪种混凝土浇筑方法,都要对浇筑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人员必须确定在混凝土凝结前完成全部的浇筑工作。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前,要对混凝土凝结时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具有操作先进仪器的能力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如果对混凝土初步凝结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把握,或者由于其他的外界因素使混凝土各个层面间的浇筑时间间隔很长,就会产生施工缝。这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施工缝进行合理的处置。当前很多的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混凝土浇筑设备比较落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影响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特别是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时,与它所需要的浇筑条件不相符合时,我们可以利用推移式的混凝土浇筑方法。而分层式混凝土浇筑方法在当前的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中应用的比较多,有相对完整的浇筑体系和先进的技术作为指导。此技术可以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各层面的散热,也为施工时的振捣提供了方便,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3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收到不良因素影响时容易出现不良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这些裂缝现象,从而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很容易产生温度应力,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施工技术人员可以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分成多段进行施工,对分段的长度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不能过长影响施工效果,并与设置的施工缝紧密结合,有效地减小温度应力。大体积混凝土分段浇筑后期需要再将这些分段浇筑在一起形成整体。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对后浇带的间距进行合理设置,为了保证后浇带能够有效发挥控制裂缝的作用,其施工期限一般限制在40d之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后浇带施工前,必须要先在混凝土接触面完成凿毛工作,还要保持接触面的清洁度。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3.1降低内、外部约束力
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受地基和温度的影响非常大,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合格,和安全性达标,除了采用保温保湿相关措施对温度进行控制以外,还应在在浇筑的时候在底基层设置砂垫层,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痕的产生能够有效的避免。
3.2合理控制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受水化热的影响非常大,是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所以在施工中,水泥的用量要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可有效降低由于水化热导致的裂缝和变形问题发生,温度变化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影响比较大,所以在施工时间的选择上,尽可能避开高温环境下施工,如果工期需要无法避开的时候,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关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控制,例如增加内部水管循环,在浇筑位置洒水降温,采用多种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进行降低。
3.3提升抗裂性能
为了对混凝土的自缩值进行有效的控制,要将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可在混凝土拌合的时候适量的加入添加剂,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一些纤维性材料,同时,在浇筑的过程中,可适当配置钢筋网增加混凝土的应力,可使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效的提高,保证了整体施工的质量。
3.4加强养护工作
在完成混凝土施工后,要及时对其进行养护,在实践中可以得知,保湿养护是混凝土养护的主要方法,养护应该不小于15d,在保湿养护的同时还要对混凝土的外表面进行保护。比如撒一层灰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护。除此之外,还需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对其温度进行检测和调控。如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都会在常温或者负温条件下施工,其表面必须覆盖保温层。常温保温层可以对混凝土表面温度起到缓冲作用,像大气温度化或雨水袭击的温度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而负温保温层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地点、气温和混凝土内外温差等条件,但是负温保温层必须设置密不透风的材料覆盖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本能作用,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抗裂能力。
结束语
当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裂缝是其中最关键性的施工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减少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和减少约束力等方面采取措施,完善每一个施工细节,尽量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为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司国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14):285-286.
[2]李莉.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与讨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5):40-41.
[3]罗小兵.浅谈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7):44~45.
[4]张剑.浅谈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218.
论文作者:王晓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