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的理论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市场论文,试论论文,特色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积极参与世界市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基本点,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邓小平着眼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在总结我国和其它国家经济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他自己的独具特色的世界市场思想。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不但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基本精神,而且还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加以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战略性、自主性和多样性的理论特色。
一、时代性
邓小平的世界市场思想,不是就世界市场而论世界市场,也不仅仅是就中国的事情而论世界市场。相反,它的基本立足点是当今时代。邓小平是从解决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前途以及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来阐述这一思想的。从世界市场出发,探讨和解决时代主题是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时代性特色的主要内涵。
世界市场的发展,受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严重影响和制约。考察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必须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也就是时代主题为依据。邓小平在构建自己的世界市场思想的理论体系时,一直持非常清醒的态度。80年代中期,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就曾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05页。)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同时,邓小平特别强调,发展问题不仅是当代世界主题之一,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主题,是核心问题。解决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既然如此,人类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邓小平的基本观点就是要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出发,在世界市场的扩展中寻找答案。
首先,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世界市场如何扩大的问题。目前发达国家虽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决定性的支配地位,但它们同样面临着一个发展速度和再发展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发达国家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06页。)正象邓小平所讲的那样,“不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的发展总是要受到限制的。”(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06页。)由于二战后世界经济中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技术输出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渗透,这就使得西方国家所需要的世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缩小,从而影响了它们进一步的发展。对此,邓小平尖锐地指出,“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79页。)只有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不断开发、利用经济落后国家的新市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西方国家必须利用它们的资金、技术优势,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它们的经济吸纳能力。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只有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关于这一点,邓小平特别指出,“西方政治家要清楚,如果不帮助发展中国家,西方面临的市场问题、经济问题,也难以解决。”(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79页。)“如果发达国家不拿出钱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的市场也就没有了。”(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0页。)“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06页。)可见,对于困扰发达国家的再发展问题,邓小平一贯主张必须从世界市场的扩大中寻求解决办法。这是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时代性特色的表现之一。
其次,市场世界化程度决定着落后国家发展问题的解决。关于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市场的方式,邓小平指出,一是南北对话,二是南南合作。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决定着发展中国家的前途。南北对话不仅是发达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特别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落后,发展的起点低,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发展目标,它们必须利用世界市场上已有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尽管如此,邓小平同时认为,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只能根据自己的生产力水平,采取与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方式参与世界市场的运行。这样做,虽然有助于减少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但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设置了一定障碍。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经过深入思考,邓小平明确指出,“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要靠南北对话,我们主张南北对话。不过,单靠南北对话还不行,还要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就是南南合作。”(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56页。)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在自己经济未获发展之前利用世界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接近,国家之间经济交往的阻力较小,能够形成一个区域性的世界市场,在成员内部进行资金、技术的流动,提高区域经济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更在于近年来各发展中国家都有了一定发展,各国都有一些好的东西和经验,可以相互交流与合作。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强调,“我们欢迎发达国家同我们合作,也欢迎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的合作,这后一种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82页。)“在可能的范围内,通过这种合作总能解决一些问题。”(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0页。)并且着重指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前景是很好的。”(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56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的核心,是为了解决我们时代面临的发展问题。换言之,世界性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必须到世界市场的扩展中去寻找答案,这就是邓小平的结论。这种精辟分析,与跨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一致的,从而使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的时代性特色更为鲜明。
二、战略性
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为什么有了空前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63页。)事实上,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特点,同样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获得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地把自己融进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经济运行。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问题。发达国家自不用说,正是它们的活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即使是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参与世界市场的结果。对于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曾经指出,正是由于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相联系,才决定了这些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遗憾的是,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在实践中往往忽略了世界市场的重要性,或者强调两个平行市场,或者闭关自守,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不应有的挫折与失误。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通过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从世界市场角度对中国的贫穷落后状况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他指出,在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如果不与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从全球角度思考资源配置问题,那它就无法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一再强调,“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90页。)“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高不开世界。”(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78页。)“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90页。)在邓小平看来,中国要实现自身的发展,除了利用世界市场即走市场国际化的道路外,别无选择。一方面,通过市场国际化,可以利用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发展自己,增强对外经济吸纳能力;另一方面,这样做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对外扩张能力。正由于有这种明确的认识,邓小平才多次指出,“要研究多方面打开国际市场”,“逐年减少外贸逆差是个战略性问题”,(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59—160页。)“加强同欧洲的经济联系,这是作为一项政策来考虑的。”(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9页。)不仅如此,邓小平还从我们长期发展战略的角度阐述了世界市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他强调,要使中国经济接近发达国际水平,不利用世界市场根本不可能实现。“我们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怎么办?统统在国内销?什么都自己造?还不是要从外面买进来一批,自己的卖出去一批?”根据这一认识,结合历史上的教训,邓小平告诫我们“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90页。)至此,邓小平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既要有很强的对外扩张能力,又要有较强对外吸纳能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世界市场的总的指导思想。另外,邓小平还从立足世界市场、发展自己的战略性角度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2页。)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国际化找到了一个切实的突破口。
可见,不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还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世界市场对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邓小平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使自己世界市场思想的战略性特点更加突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代中国,我们必须全面把握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的实质,从战略高度认识世界市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历史地位,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自主性
恩格斯曾经指出,“各民族的诚恳的国际合作,只有当其中每个民族都在自己内部完全自主的时候才能实现。”(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47页。)邓小平在他的世界市场理论中,坚持并发展了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强调在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经济利益,要以此为基点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与往来。这就是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的自主性原则。
邓小平所以强调自主性原则,是出于以下考虑:
第一,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市场国际化与民族经济利益存在一定矛盾。市场的国际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各国生产力要想获得较快的发展,也必须充分利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国际交换与国际分工。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二者在世界市场体系中处于明显不平等的地位: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高,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强,故而处于主导的、支配的地位;发展中国家由于受自身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世界市场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则居于从属的、被支配的地位。在这样的历史情况下,市场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利益必然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它们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把自己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国际化水平维持在与其市场竞争力相适应的有限程度,才能保持自身正常的非依附性发展。独立自主是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因此,邓小平主张,在发展民族经济问题上,顺应时代潮流,把本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的整体框架之中,是一种必然选择。否则我们就没有出路。故他特别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48页。)“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31页。)
第二,世界市场对社会主义具有双重作用。应该承认,正是世界市场的存在与发展,落后国家才首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马克思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是遵循通过世界市场上存在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而不是自身生产力高度发展这样一种途径由理论变为现实的,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就形成了一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就它们之间关系中存在着否定和斗争的属性而言,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和替代物,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自然不可避免。事实上,资本主义国家一直试图通过世界市场这一媒介,对社会主义进行全方位渗透,以求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方向。邓小平在阐述自己的世界市场思想时,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强调,我们必须注意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33页。)另一方面,也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现在国际市场已经被占得满满的,打进去都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31页。)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不仅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而且适用于所有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市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巩固其垄断地位的一种工具。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有过明确论述。他指出,“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市场”是资本主义摆脱自身危机的一种手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57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是以非资本主义或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为基础的。虽然世界经济国际化趋势不断发展,各国经济、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是不管这种趋势如何加强,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非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的情况下,世界市场上的国际分工从本质上讲,就是资本和雇佣劳动在国际范围内的对立。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虽然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归根结底,它属于其世界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完全根据它们自己的利益需求进行安排的。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统治地位。因此,世界市场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容易产生一种新的不平等关系,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更容易受外来影响。特别是世界市场特殊传导机制的作用,当世界市场上一国经济发生变动时,就会给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邓小平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页。)“历史证明,越是富裕的国家越不慷慨,归根到底,我们要靠自己来摆脱贫困,靠自己发展起来。”(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82页。)近几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动,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理论预见的正确性。
四、多样性
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的多样性特色,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国际化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利用世界市场的新形式。
应该承认,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时,只是在原则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和世界市场的一般关系,对于落后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究竟如何利用世界市场,他并未提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具体化,形成了社会主义利用世界市场的新模式:
第一,实行对外开放。在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坚持发展本国经济的自主性原则,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91页。)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积极走向世界市场,才能使我们分享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邓小平特别强调,“现在国际垄断资本控制着全世界的经济,市场被它们占了,要奋斗出来很不容易。象我们这样穷的国家奋斗出来更不容易,没有开放政策,改革政策,竞争不过。”(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18页。)因此,对外开放同样是个战略问题,它是社会主义利用世界市场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形式。中国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不能离开这个政策,离开了这个政策不行。”(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03页。)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世界市场仅仅是一种手段,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部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我们全面考察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再联系邓小平的世界市场思想,就会发现,从世界市场出发来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似乎更为确切。也就是说,在邓小平看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利用世界市场的一种有效形式。对此,邓小平主要强调了两点原因:
其一,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及时准确地了解世界信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面对世界经济的信息化趋势,邓小平强调,“重要的是,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关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连信息都不灵通。现在不是讲信息重要吗?确实很重要。”(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06—307页。)那么,怎样才能获得信息呢?邓小平认为,必须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建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其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世界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各地的国内市场、区域市场越来越密切地和世界大市场接轨。一个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世界市场体系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它要求各国按照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进行商品的自由贸易和生产要素的直接流动,实现资源的全球配置。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在我们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必须建立符合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生产国际化的一种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第三,扩大“一国两制”的影响和使用范围。“一国两制”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它首先是基于祖国统一的需要而提出来的,而且我们已经利用这一原则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考虑问题的思路,就会发现,“一国两制”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利用世界市场的一种选择方式。它是根据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制定的,是我们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观察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验、先进观念的必然要求,是一个大改革、大开放的思想。特别是根据这一原则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后,“一国两制”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更加突出。长期以来,香港在市场经济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内地进行市场转轨的借鉴场所。通过“一国两制”,一方面,香港能够为大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最直接而有效的参考;另一方面,维护香港现行社会制度不变,保持其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可以使香港继续发挥独特的经济优势,充当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的纽带。正因为“一国两制”的作用如此独特,邓小平才说,虽然我们不能把内地社会主义建设是否成功完全寄托在香港是否繁荣上,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繁荣与否对大陆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不能说没有。”(注: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3页。)我们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实行“一国两制”给香港带来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创造中国进入世界市场的有利条件,在世界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总之,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的丰富内函及固有特征,再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博大精深,反射出这一理论开拓性、创新性的特质。他的世界市场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基本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其发扬光大,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标签: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市场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