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兰西县第一中学校,黑龙江 绥化 151500)
摘要:化学是一门与当前学生现实生活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不 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还要求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引入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想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就应该积极尝试引入更为科学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对学生实施全方位教育和指导,为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高中 化学 新课程 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的涵义及其在探究学习中的作用
问题情境是指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我们根据对探究式学习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分析,概括总结出在课堂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主要过程为“情境—问题——探索”。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探究式学习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创设情境,即教师将化学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情境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整个教学的起点和成败的关键。其次是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问题情境激发着学生去掉非化学因素的情境,关注情境中的化学知识和学生不能解决的化学现象,从而主动感觉问题、提出问题,即情境问题化。
在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比较淡薄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或是在某些教学环节上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提示事实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再次,要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和调整。对学生来说,学习活动的情境不同,他们具体行为的展开也是各异的。因此,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当学习活动未能充分展开时,在做出学生是否能力不足的判断之前,先探讨一下自己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境对于学生能力的发挥是否适宜,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实验(包括一些趣味实验)中往往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或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自主进行这些有“奇怪”现象的实验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从而给学生提供了问题情境。例如,在“盐类水解”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用实验台上的试剂做以下实验:向盛有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石蕊溶液,观察实现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到了溶液的颜色分别变成蓝色、红色和紫色。面对这样的实验事实,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为什么有些溶液呈中性,有些却呈酸性或碱性?”教师适时引出探究的问题——盐类的水解,并引导学生从盐电离出的离子是否会打破水的电离平衡去分析原因。
中化化学教材中的化学趣味实验较多,如:白纸显字(白纸上用淀粉溶液写字,用碘水显字)、滴着水的火(棉花团沾过氧化钠粉末,滴水)、滴水生烟(氯水和氨水生成氯化铵)、黑色面包(硫酸的脱水性)、水中花园(硅酸盐)、西红柿发电(电解质导电)等,这些实验的“奇怪”现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从而为学生创设了一种问题情境。
3通过异常的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实验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理论与实验之间差异的情况。不要忽视实验中异常的现象,异常的现象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化学史上许多化学物质和定律都是从异常的实验现象中被发现的。异常的实验现象会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可进行开放性的探究活动。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在学生完成时经常会遇到异常的现象,例如,做乙醛发生银镜反应实验时,有时不水浴加热而直接加热却产生银镜;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按教材介绍只是产生白色沉淀不消失,而事实上的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又立即消失,再加溴水才会产生白色沉淀不消失,有时还有黄色沉淀;甲烷不能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但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制出的甲烷往往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从传统的眼光看,这些都是实验的失败,但是换一种角度,这却可以成为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中,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有部分学生看到溶液变为红色,与其预想的溶液不变色的现象不符,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并没有立即把答案告诉他,而是在及时肯定学生发现有价值问题的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氯化亚铁溶液具有还原性、空气中的氧气具有氧化性等方面去分析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
4总结
创设问题情境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可通过探究等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否则,创设情境的教学素材所涉及的知识若远离了学生实际,只会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金花;;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张军丽;;化学课堂教学的“要”与“忌”[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3]邢爱平;;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促进学生发展[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11期
[4]马静;;新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2006年09期
论文作者:周兴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溶液论文; 化学论文; 现象论文; 教师论文; 异常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