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论文_杨祖悌

杨祖悌 河南省南阳南石医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60例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处理,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结果以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分别是(92.09±11.17)分钟、(4.97±2.43)分钟、(13.49±2.17)分钟以及(7.02±2.54)分钟,和对照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四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处理后,可以起到很好的可控性和镇痛疗效,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关键词】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46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47-02

在所有创伤中,颅脑创伤往往是最严重和危及生命的,是导致儿童和青壮年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一旦没有及时的抢救治疗,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带来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因此围术期正确的麻醉管理对改善患者的转归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分别采用舒芬太尼(观察组)与瑞芬太尼(对照组)随机分组进行麻醉处理,比较研究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两种药物在急诊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观察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为此类手术的麻醉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1月~2015年0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每组各30例.男36例,女24例. 其中交通事故伤42例,坠落伤8例,挤压伤8例.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CS), 重型颅脑损伤(GCS6-8分),39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年龄20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49.44±6.34)岁.对照组,年龄20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49.70±6.63)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入手术室后检测BP,ECG,SpO2 PETCO2,建立静脉通路,输注平衡液及代血浆; 两组病人常规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插管;两组均设置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4.0mg/L(March模式)(生产批号;GB76,阿斯利康公司),对照组术中瑞芬太尼持续泵注,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在麻醉过程中间断推注. 手术操作由同一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操作,麻醉操作由同一经验丰富的麻醉主治医师管理,术中密切观察麻醉维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术中生命体征出现波动时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连接DatexGOhmeda检测仪连续监测心率(HR),SBP,DBP,MA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BIS,体温.分别记录患者诱导前,诱导后即刻,术中30 分,50 分,70 分以及手术结束时心率(HR),SBP,DBP,MA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BIS,体温和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观察意识消失时间及体动情况;手术结束后统计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使用总量,观察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X- ±S)或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分别是(92.09±11.17)分钟、(4.97±2.43)分钟、(13.49±2.17)分钟以及(7.02±2.54)分钟,和对照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四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瑞芬太尼是当前临床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短效镇痛药物,作用时间比较短, 但是其见效非常快,在临床大量应用后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症状,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具有较好的麻醉疗效,但是在外科手术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的麻醉疗效,因此开始探索新的麻醉镇痛药物,不断发现舒芬太尼也具有较好的麻醉镇痛疗效,同时镇痛麻醉时间比较久,可以满足急诊脑外科手术时间较长的要求,同时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可以透过患者的血脑屏障和血浆蛋白相结合,发挥更好的药物疗效,有效维持镇痛效果,进一步调整药物剂量,发挥镇痛疗效,促进手术顺利实施. 因此通过本文对两种不同药物的麻醉效果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后,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分别是(92.09±11.17)分钟、(4.97±2.43)分钟、(13.49±2.17)分钟以及(7.02±2.54)分钟,疗效更优,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处理后,可以起到很好的可控性和镇痛疗效,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减少不良病症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1] 龚小芳,李昊.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7):104-105. [2] 王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70-71. [3] 孔建忠.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中外医疗,2015,(9):139-140.

论文作者:杨祖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论文_杨祖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