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基础施工和地基处理是两个极为关键的施工环节,因此,在高层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基础施工和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以提高高层建筑建设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发展趋势
1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现状
1.1传统地基处理技术
传统建筑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上世纪60年代法国发明的强夯法地基施工技、日本70年代创造的高压喷射技术及我国在90年代发明的桩基施工技术等。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规模也逐渐扩大。这些地基处理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仍得到大量使用。但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房屋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必须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结合相关成功经验进行有效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年限。
1.2现代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技术的选用应严格遵循房屋建筑的地下环境进行,其施工机理就是通过夯实、换填、挤密等方式加固地基。也可以分为地基加固技术、桩基技术与辅助地下连续墙技术。地基加固技术应用的目的就是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有效增加,进而达到降低沉降量,减少变形等情况的出现。桩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向地基深层位置进行上部荷载力的传送,利用缓冲作用对其所承受的冲击力进行有效削减。辅助地下连续墙技术主要是进行侧向支护的提供,在处理地基中,必须对其地基进行改良,对其地基抗剪切强度进行有效提升,起到地
2 高层建筑基础过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2.1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引起很多质量问题,从表面上看,很多违规操作对整个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影响不大,实际上,背后潜存着巨大的质量危害,所以必须加强现场管理,从细节入手,不断加大施工巡察力度,一旦有违规操作发生,要立即进行批评和纠正。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检验施工工序的交接,只有强有力做到施工工序交接,才能从整体上控制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一道工序完毕,必须详细审查这道工序中任何细节问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必须进行详细的返工操作,直到质量问题不在发生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与此同时,还需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的监控力度。在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时,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结构型式、建筑技术经济、机械设备性能等各种因素,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并使得机械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促使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对于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详细的检查,合理操作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的前提。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机械使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2加强测量控制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一旦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将会引起原承台设计及受力的变化,从而增加了工程成本。严重的桩位偏差将会导致桩位作废,需要重新补桩等处理措施。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桩基施工要求
桩基施工是基础工程施工的重点工序,在利用桩机吊桩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距离应控制在4m以内,而且控制偏吊距离在2.5m之内。在吊桩过程中,必须控制速度平缓,在桩身处系上缆索,保证缆索方向不一,并经过人工控制来稳定桩身。拿人工挖孔桩来说,当各个工程桩基在挖到设计深度时,必须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监理等进行实测验孔,在实测验孔过程中,先用一根制定的管,其管的长度以及底部直径等尺寸,均与实际桩相同,将管通入桩底,并旋转几圈,技术验收人员进行观察记录,如果制定管不能自由转动或者根本不动,表示挖孔未达到设计要求,必须进行修孔处理。反之,当制定管能够自由旋转,施工人员即可激励下井进行检查,首先检查,桩径及桩底扩大头的几何尺寸,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第二,检查孔底岩层是否达到设计标准。第三,检查孔底有元松散岩块及用小锤敲击孔底岩层(敲击孔底岩层要有经验人员操作)。第四,检查孔底清渣情况。第五。在桩顶放下线坠到桩底监测桩身垂直度。第六,经监测符合设计要求之后,由施工方、监理等方进行原始记录签字,随即交由铁工安装钢筋笼,在浇筑桩芯混凝土前还要进行一次清底工作。
3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3.1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夯实水泥土桩足通过人工或机械成孔,采用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的比例掺和,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而形成的水泥土上,分多层向孔内回填还需强力夯实。从而形成均匀的水泥土桩。与CFG桩类似,先往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形成复合地基。因为夯实中形成的高密度以及水泥土本身的强度,与搅拌水泥土桩比较而言,夯实水泥土桩桩体拥有比较高的强度。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如下特点:桩身强度比较均匀、施工速度比较快、不会受场地的影响、造价较低、无污染。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夯实水泥土桩成孔亦可采用机械成孔(挤土、不挤土)或人工成孔,混合料夯填亦可选用人工夯填和机械夯填。该方法应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十等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10m。
3.2高层建筑地基的注浆加固技术。注浆加固是用压送设备将具有充填和胶结性能的浆液材料注入被加固的地层中,使土颗粒的间隙、土层的界面或岩层的裂隙内,使其扩散、胶凝或固化,以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防止地层变形和进行托换的地基处理技术。按照流动浆液体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方式,一般可分为渗透注浆、压密注浆和劈裂注浆三种。在实际注浆中,注浆体往往是以多种运动方式作用于土体的。按照注浆工艺,可分为单管注浆(花管注浆)、套管注浆(塑料袖阀管注浆)、布袋注浆和埋管注浆四种。在高层建筑地基加固中,通常采用花管注浆和埋管注浆两种,前者用的较为普遍,后者则用于人工挖孔桩。桩端附近软弱地基土层的加固,在采用花管注浆法进行加固处理时,有时还用微型钢管混凝土桩与注浆法联合进行加固,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和改善地基的不均匀性的目的。
3.3高层建筑地基的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水泥搅拌桩是通过特制的搅拌轴的轮叶,从地面开始破坏搅拌至需要深度,打开阀门将水泥浆或水泥粉由搅拌头注入土体,用搅拌头强制搅拌均匀使水泥等固化剂与原土充分混合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强度大、压缩性小的桩体,桩体和桩周土共同承担外部荷载形成复合地基。它可分为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搅法。水泥土的抗压强度除了与被加固土体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水泥的标号、掺合量、龄期及外加剂等有密切的关系。水泥标号愈大强度增加愈大,水泥标号增加10号,强度可提高30%。因此实际中尽量采用高标号的水泥。水泥的掺入比愈大,水泥土的强度逐渐增加,当掺入比小于5%时,对水泥土的强度影响不大,因此掺入比必须大于5%,一般的掺入比采用10%-15%;水泥土的强度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大而增大,超过90d后,强度的增长才开始稳定,一般采用90d的龄期作为标准;外加剂如木钙、三乙醇胺和石膏等,对加固土起早强、缓凝、减水和节省水泥的作用,但必须避免污染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和地基处理需要按照特定的施工流程进行,同时,一定要把握好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控制施工的质量,采用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来提高施工的水准。
参考文献
[1]王宁.地基基础设计问答实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侍倩.高层建筑基础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陈东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地基论文; 水泥论文; 技术论文; 基础论文; 注浆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强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