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的兴起和影响〔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摇滚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背景
50年代,特别是1951年朝鲜停战谈判开始,继而在1953年缔结停战协定以后,从美国历史来看,是相对稳定和繁荣的一个时期。两位英国驻美记者在他们所写的《当今美国》一书中说:“50年代经常被视为大多数美国人的满足的时代”〔2〕。让我们来看50年代以前:20 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欧美发生经济危机,出现了经济大萧条。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再看50年代以后: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之一,由于出兵参加越南战争,遭到人民反对,使全国处于社会、政治极不安宁的状态。当然,任何一个时代,包括50年代,都不会没有一点问题。例如,除了1950年参加朝鲜战争外,还有:50年代初,参议员麦卡锡耸人听闻地指控共产党在政府机构中进行颠覆活动,使很多人受牵连、遭迫害;种旋歧视严重存在,1954年最高法院不得不作出裁决:反对学校实行黑白分校等等。尽管如此,总的形势堪称稳定。艾森豪威尔于1952年就任总统后,美国经济稳定,没有或很少通货膨胀。大家感到,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之后,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一般家庭都有可以预见的将来;只要从小好好念书,上了大学,然后结婚、工作,男人养家,女人料理家务,所得工资除了支出之外还可有点积蓄。于是,中产阶级逐渐多起来。他们拥有自己的房子、汽车、一台刚刚上市的电视机,假日里还可外出旅游。他们养儿育女,出现了一个生育高峰时期。“这个世界一下子就成了青年人的天下,青少年数量之多是空前的”〔3〕。年轻的父母们, 尽可能为下一代提供最优裕的生活条件,子女们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当时,孩子们在课余生活里,常常与全家呆在一起。电视节目也还比较健康:家庭喜剧、西部影片、儿童节目、新闻、卡通、戏剧、运动、音乐等。“摇滚乐时代以前,在流行音乐中并没有出现大的鸿沟。青年人和老年人跳舞和欣赏的音乐基本相同——都是由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乐队’演奏的”〔4〕。 当时的流行歌曲被称作“波普”(pop),沿续了几十年的廷潘胡同(Tin Pan Alley)歌曲风格,歌词经常表现单纯的爱情,音乐也不带威胁性,尽量给人一种舒适、安宁的感觉。
如果说波普是那时美国流行音乐中的主流的话,那么,同时期还有两个支流,体现了与主流音乐不同的特点,一个是南方农业地区的乡村音乐,另一个是50年代的黑人音乐。黑人音乐包括爵士、灵歌、福音歌、节奏布鲁斯等,特别是其中的节奏布鲁斯,得到很大发展。正是它与廷潘胡同歌曲、乡村音乐三者不同程度的结合,形成了后来风行全国的摇滚乐。
二 摇滚乐的三个来源
1.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
美国的种族隔离,特别在南方和西南方一直很严重。在居住区、学校、教堂和各种社会设施中,白人和黑人都是分开的。很多旅馆和餐厅禁止黑人入内;在公共汽车上,黑人被限制在最后三、四排就座;候车室、候诊室、洗澡间、海滩、公共场所的饮用喷泉等等,黑人都是被法定隔离的。即便1954年最高法院宣布对白人和黑人实施分校教育为非法之后,情况仍然没有多大变化。在种族隔离政策下,黑人保留着自己的宗教、语言、服装、舞蹈和音乐。节奏布鲁斯象其它黑人音乐一样,有着自己的表演者、 唱片公司和顾客。 它被称作“种族唱片”(racerecords),与白人流行音乐市场是分开的。 节奏布鲁斯的表演者和唱片很少进入白人流行音乐市场,也不企图与波普或乡村音乐展开竞争,争取黑人以外的听众。
节奏布鲁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鲁斯音乐继续发展的结果。这里,有必要先对布鲁斯(blues)作一简单介绍。 布鲁斯不仅在黑人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美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基础之一。例如,它被爵士乐所吸收,成为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自身仍在不断发展变化。最初,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南方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歌唱形式。其来源已无从考查,一般认为,它可能是从田间号子和劳动歌曲演变而来。早期的布鲁斯也叫农村布鲁斯(rural或country blues),主要反映农村生活感受,并随流传地区不同有密西西比三角洲布鲁斯和德克萨斯布鲁斯之分。对黑人来说,布鲁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歌词。布鲁斯的歌词常常诉说个人的不幸。“布鲁斯”这个词本身就表示“忧郁”。“许多人认为,除非你有一种‘忧郁的情绪’或‘感到忧郁’,不然,你是不会演唱这种音乐的”〔5〕。演唱布鲁斯,就是为了摆脱blues,摆脱痛苦和烦恼,寻求慰籍。布鲁斯音乐区别于其它音乐的特征之一是它的布鲁斯音阶(blues scale), 即在普通大音阶中增加两个布鲁斯音符(blues notes)。以C大调为例,它的两个布鲁斯音符就是听起来大致介于E与[b]E,B与[b]B之间的两个音。由于钢琴上没有相应的键,人们通常用同时触击两个琴健(如E和[b]E)来获得这种效果。 布鲁斯音调接近语言,有很多滑音,而且夹有叹息、呻吟和说白。布鲁斯的另一个特征是布鲁斯曲式(blues form)。它由三句组成一段,每句四小节,4/4拍,第二句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句,形成AAB的结构。 如《孤儿布鲁斯》:
不过,农村布鲁斯歌手都是即兴演唱,比较自由,歌曲的这种结构并不象后来那么规整。
歌手一面唱,一面自己伴奏(使用吉他、班卓等)。伴奏除敲击拍子,也与歌声相呼应,形成第二条旋律线。在第二条旋律线常常模仿人声,插在歌声暂停之时,叫“间插”(break)。 伴奏的和声主要是ⅠⅣⅤ三个基本和弦,进行模式如下:
曲式: A│A′│B ‖
小节: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
和声: Ⅰ----- │Ⅳ— Ⅰ— │Ⅴ— Ⅰ— ‖
20年代,农村布鲁斯吸收了流行歌曲特点,变得流行起来,被称作“古典布鲁斯”(classic blues)。古典布鲁斯常常有作曲家参与, 不完全靠歌手即兴演唱。 最著名的歌手是贝西·史密斯(BessieSmith)。30年代,当大量黑人为了谋生,拥向工业中心时, 农村布鲁斯也跟着进入城市。城市布鲁斯(city或urban blues )反映成长于城市的新一代年轻黑人的心态,主要不再是表现愁苦、哀怨的生活和情绪,而具有一种音响比较强烈的现代风格。城市布鲁斯与农村布鲁斯相比,除了歌词内容不同以外,结构比较定型;伴奏更加复杂,如使用小乐队、电声扩音乐器、钢琴等;而且,有的歌手还发展起一种粗糙的、不加修饰的、喊叫式的演唱风格,与同时期白人流行歌曲的演唱风格形成明显对比。
大萧条以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鲁斯唱片一直由小唱片公司经营。战后,由于黑人的参战、黑人人口迁移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几家大唱片公司对黑人音乐也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的变化也显示在《广告栏》(Billboard )杂志的排行榜上开始用“节奏布鲁斯”来代替原来“种族唱片”的称呼。节奏布鲁斯在城市布鲁斯的基础上,结合了黑人摇摆乐队(swing band)〔6〕和钢琴音乐布吉乌吉〔7〕的特点,声音更加有力,更加突出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节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一代黑人更加自信、自尊的精神状态。代表这种新风格的布鲁斯歌手有B·B·金(B.B.King)〔8〕、沃特斯(Muddy Waters)、 乔·特纳(Joe Turner)等。
节奏布鲁斯已不再是单纯的独唱和伴奏,而更象一种合奏音乐。它有主要曲调(独唱或独奏, 或两者合在一起)、 伴奏小组(backupgroup,对领唱、领奏作出响应, 如间插段中的第二条旋律线等)和节奏声部(低音提琴、低音电吉他、鼓、钢琴等),但仍然保留了黑人音乐即兴演奏的传统。合奏时,由于普遍采用可以重复很多遍的12小节布鲁斯曲式与和声框架,因此,只要一个人说:让我们在[b]B调上演奏吧,并决定一下速度:“一、二、三、四”,不用说别的,乐队就可演奏起来〔9〕。
节奏布鲁斯是摇滚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上述基本风格和特点在摇滚乐中很多都得到了直接体现。特别是早期的摇滚乐,其中有的就是节奏布鲁斯不同的“翻唱版”(cover version),即同一首歌曲, 可能换了标题,或不换标题,由另一人演唱。如摇滚乐《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原来就是一首名叫《跳舞,闹腾, 翻滚》(Shake,Rattle & Roll)的节奏布鲁斯。
2.廷潘胡同歌曲(Tin Pan Alley)
50年代初,全国大多数人所听的流行音乐“波普”(pop )就是廷潘胡同传统风格的继续。它带有好来坞电影音乐、百老汇音乐剧和30年代及40年代初盛行的摇摆乐(swing)的影响。廷潘胡同是个地名, 位于纽约第28街(第5大道与百老汇街之间)。19世纪末起, 那里集中了很多音乐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歌曲推销员整天弹琴,吸引顾客。由于钢琴使用过度,音色疲塌,象敲击洋铁盘子似的,于是有人戏称这个地方为“廷潘胡同”(Tin Pan Alley,或意译“锡盘胡同”)。 廷潘胡同不仅是流行音乐出版中心,也成为流行音乐历史上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风格的代表。它差不多沿续了半个多世纪,从19 世纪90 年代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
廷潘胡同歌曲一般都由白人专业歌曲作者所写。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风格不同,但有共同特点。从内容来看:以爱情为主,充满浪漫情调,或带点怀旧、伤感,或比较欢快、风趣。不管国内外发生什么事情,很少在廷潘胡同歌曲中得到反映。它主要表现生活的光明面,好象美国人都是无忧无虑地在尽情享受人生似的。出版商关心的是推销歌曲,不管实际的社会问题。歌曲的作用是尽量让人忘掉现实的烦恼,离开日常生活中的困苦。从表现形式来看:歌唱性的旋律,容易记忆,不复杂的节奏(包括简单的切分),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有时也使用带有变化音的和弦,甚至乐句之间出现转调等,结构对称,大多采用“节歌一叠歌”(verse-chorus)形式〔10〕。廷潘胡同歌曲常由职业歌手按谱演唱,讲究声乐技巧,有乐队或小合唱队伴奏。
50年代,流行音乐市场主要由五大唱片公司经营:美国广播唱片公司胜利(RCA Victor)、哥伦比亚(Columbia)、凯皮托(Capital )、墨丘利(Mercury)和迪卡(Decca)。他们拥有一大批专职人员,从编曲、写词、抄谱、演唱、指挥、录音、压模到制成唱片、公开发行,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作和销售系统。一般来说,一首好歌在市面上可以流传两个月,最红的歌曲可持续16—20周。很明显,当时制作波普的,从公司经理到作者、演员,几乎全是成年白人,流行音乐市场的消费对象也是成年白人。50年代,人们钱袋里的钱有所增加,但在那十年之初,钱仍是由成年人支配的。成年白人是流行音乐制品的主要顾客,十几岁的青少年只是欣赏他们父母的音乐,没有人感到这有什么不正常。但是,仅仅几年以后,情况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3.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
乡村音乐的前身叫山区音乐(hillbilly music), 是美国南方比较贫苦的白人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音乐,最早由英国移民沿续流传下来。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分节歌形式。与城市里带有伤感情调的流行歌曲相比,它带有较多的乡土气息。歌词主要叙述家乡、失恋、流浪、宗教信仰等等。通常是独唱,有时也有伴唱,伴奏的乐器有吉他、提琴、班卓等(5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的乡村音乐乐队里没有鼓)。乡村音乐的演唱经常使用鼻音、滑音,而且还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真假声来回转换的山区民间唱法“岳得尔唱法”(yodel)。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区音乐影响不断增加,从南方各州(田纳西、肯塔基、西弗吉尼亚等)扩展到西南和中南各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被改称“乡村音乐”或“乡村和西部音乐”(country and western music)),而且有了全国影响。尽管如此,它基本上仍然是一个地区性的乐种。象节奏布鲁斯一样,它有着自己的市场,自己的演员、唱片公司和顾客。乡村音乐大部分由独立的小唱片公司发行,它们分散在南部、西南和中南部。特别是田纳西州的首府纳什维尔是乡村音乐的大本营,那里的广播节目“美好的老奥普里”(The Grand Old Opry)吸引了很多乡村音乐的作曲者和表演者来到纳什维尔定居,以致“纳什维尔声音”(Nashville Sound)成了乡村音乐的同义语。后来, 加利福尼亚的贝克斯菲尔德(Bakersfield)和德克萨斯的奥斯汀(Austin )也都成了乡村音乐的中心地。而且,乡村音乐的风格也呈现出远比山区音乐复杂的面貌,有的与流行歌曲结合,使乡村音乐和流行音乐两者很难区别。但是,不管怎么变化,乡村音乐的听众,也象波普歌曲一样,是成年的白人。
三 摇滚乐的出现
如上所述,50年代初,节奏布鲁斯、波普和乡村音乐是三个分开的市场,就象互相之间有堵围墙一样。 可是, 短短三年时间(约1954—1956),墙砖移动了,直至整个围墙倒塌。正是在这废墟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音乐品种:摇滚乐。
墙砖怎么会移动的?还要从“市场交叉”(crossover )和“翻唱版”现象说起。“市场交叉”就是原来只在一个市场发行的唱片在另一个市场也发行。50年代以前,虽然也有过这种现象,但不象50年代初那么常见。如1953年“金莺”(The Orioles )乐队表演的《教堂的呐喊》(Cryin'in the Chapel)在节奏布鲁斯销售市场上名列前茅, 在波普排行榜上也被列为第11位。看到了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交叉情况,大唱片公司很快就根据一首流行的节奏布鲁斯生产出自己的版本,由此导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现。大公司不仅发行节奏布鲁斯歌曲,还模仿节奏布鲁斯生产自己的原版歌曲,如流行音乐歌手斯塔尔(Kay Starr)演唱的《摇滚圆舞曲》(Rock and Roll Waltz ), 费希尔(EddieFisher)演唱的《蓝布娃娃》(Dungaree Doll)等。 这些新的声音在青少年中越来越受欢迎,反映了一个重要现象:一种青少年文化正在形成。
美国的青少年,特别是战后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青少年,生活在经济繁荣、物质条件优越的环境里,没有象他们父辈那样经历过战争或其他生活苦难,受家庭宠爱,手头宽绰。原来在成年人口袋里的很多钱也转到了他们手里,这在一代人或几代人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经济上的自由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上的自由。绝大多数青年能乘上小汽车,或自己拥有小汽车,而小汽车的小天地和机动性又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他们不理解、不习惯父母们那样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不珍惜父母们所珍惜的东西,不愿意走父母们为自己安排的道路。他们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爱好,而且由于人多势众,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于是,出现了新一代青少年自己的服饰与外表:斜纹布、旅游鞋、厚运动衫、T恤衫、 陀螺形裤子、黑皮夹克,等等;女子发式是小马尾巴式,男的是在后边梳成一个“鸭子尾巴”(ducktail)或“鸭子屁股”(duck's ass),留很长的鬓角。他们不再跟随父母欣赏那些多愁善感的流行歌曲,正好在摇滚乐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摇滚乐简单、有力,直接了当。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紧密相关。
也就在50年代中期,出现了专门以十几岁青少年为对象的电影,如《无故造反》(Rebel without a Cause )、 《一堆混乱的黑板》(Blackboard Jungle)等。特别是《一堆混乱的黑板》影响很大。 它讲的是一群青少年起来造反的故事,他们企图强占大城市的一所职业训练学校, 其中, 用了一首摇滚乐曲《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Clock),一下子引起了轰动。这首歌曲于1955年7月在流行音乐(波普)排行榜获第一名,标志了摇滚乐时代的开始。它的演唱者比尔·哈利(Bill Haley,1925—1981)成了青少年崇拜的第一个摇滚乐偶象。 从此,摇滚乐风靡全国。
四 比尔·哈利
其实,《昼夜摇滚》并不是第一首摇滚歌曲。究竟哪一首是第一首摇滚歌曲? 众说纷纭。 很多人认为它是1951 年由布伦斯顿(JackieBrenston)演唱录音的《火箭88》(Rocket 88)〔11〕。 比尔·哈利也并不是“摇滚乐”这个名词的始创者。1951年,克利夫兰电台唱片节目主持人弗里德(Alan Freed)从一首节奏布鲁斯《我们要去摇,我们要去滚》(We're Gonna Rock,We're Gonna Roll)中制造了“摇滚乐”(rock' n 'roll )这个词儿来代替原来对具有种族印记的“节奏布鲁斯”的称呼。
《昼夜摇滚》的演唱者比尔·哈利所做的是什么呢?他所做的是使摇滚乐闻名全世界。他虽然没有达到后来普莱斯利那样高的名声,却常被人称作“摇滚乐之父”。他的音乐生涯涉及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和波普三个方面,也正好说明了50年代中期摇滚乐产生的三个源头。
1925年,比尔·哈利生于密西根,父亲是纺织工人,会弹班卓,母亲是钢琴教师。比尔·哈利从小演奏吉他,演唱乡村音乐,但也喜欢和熟悉节奏布鲁斯,并于1950年成立乐队“骑马人”(Saddlemen)。 乐队里除了通常的乡村音乐乐器如钢弦吉他外,还有节奏布鲁斯乐队中的架子鼓和萨克管。比尔·哈利在演唱乡村音乐的同时,偶尔也用乡村音乐风格演唱节奏布鲁斯歌曲,发现白人听众也能接受。1953年,他把乐队改名为“彗星”(Comets)。在演唱《疯子,发疯了》(Crazy man,Crazy,1953)和《跳舞,闹腾,翻滚》(Shake,Rattle & Roll,1954)等歌曲时,他有意识地把乡村音乐与节奏布鲁斯强劲有力的节奏结合在一起,没想到听众反应如此强烈。《疯子,发疯了》赢得了《广告栏》排行榜第15名,《跳舞,闹腾,翻滚》原是由布鲁斯歌手乔·特纳(Joe Turner)演唱的一首节奏布鲁斯,哈利演唱的这个版本进入了排行榜前十名。1954年演唱录音的《昼夜摇滚》起初仅获得一般性的成功,只是当它于1955年与电影《一堆混乱的黑板》连在一起时,才产生了轰动的效果,在剧场引起骚乱。《一堆混乱的黑板》被指责为一部堕落的电影,因而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被撤消放映。但是它的这首歌曲一再发行,在排行榜上列为榜首,揭开了流行音乐历史上新的一页。
随着《昼夜摇滚》的巨大成功,节奏布鲁斯、乡村音乐和波普音乐之间的围墙开始倒塌:一个白人乡村音乐歌手和他的乐队,演唱节奏布鲁斯,上了波普排行榜上的第一名——从1955年7月9日那一周开始,持续2个月之久。
1955年,比尔·哈利的“慧星”乐队就是摇滚乐风格的代表。他本人在1956年主演了电影《昼夜摇滚》,60年代去欧洲巡回演出,还在美国理查纳德(Richard Nader)摇滚回顾演出节中露面, 都受到热烈欢迎。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超过那首歌曲《昼夜摇滚》给他带来的成功。他不可能成为摇滚乐继续发展的代表人物,毕竟,他已过了40岁,前额有点秃(尽管他按照流行样式,把前额的头发“打个弯儿”梳下来),人们需要一个更年轻、更“帅”、更有造反精神的新偶象。
70年代,比尔·哈利罹患妄想狂,酗酒,于1981年死于心脏病。
五 普莱斯利
50 年代最有影响的歌手是埃尔维斯·普莱斯利( Elvis Presley,1935—1977),有“摇滚乐之王”的称号。 他把摇滚乐推广到整个社会,没有其他人做到这一点。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普莱斯利,摇滚乐可能就象它的贬低者所说的那样,流行一阵子就完了,如同戴维·克罗克特〔13〕的熊皮帽子和围绕身体快速转动的呼拉圈一样。”〔14〕
普莱斯利,1935年生于密西西比州的图佩洛,家境贫寒,父亲是一名卡车司机,生活在白人社会低层。在当时种族隔离严重的南方,贫穷白人常与黑人杂居,社会地位与黑人同等。普莱斯利从小就接触到白人和黑人两种文化。他在教堂福音歌的熏陶下长大,11岁开始学习吉他,有机会倾听到他周围的各种声音,因此,他既吸收白人音乐、又吸收黑人音乐影响,如节奏布鲁斯、福音歌、乡村音乐、蓝草音乐〔15〕、西部摇摆乐〔16〕和波普等等。1948年,普莱斯利全家迁往孟菲斯,经济状况也没好转,住在由联邦政府资助的房子里。普莱斯利就读的中学的学生,都是黑人和白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本来,种族隔离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种族身份,但普莱斯利可以在两个种族之间自由往来。他经常去城里的黑人区听布鲁斯歌手布鲁恩齐(big bill Broonzy)、B·B·金(B.B.King)、克留达普(Arthur "Big Boy" Crudup)等人的演唱。普莱斯利的穿着打扮也体出了白人和黑人下层的结合:敞开的衬衣,黑皮夹克,领子上翻;头发抹油,梳成鸭尾巴式,留着很长的鬓角——这样的形象决不是50年代中期白人中产阶级青少年所有的。
1953年,普莱斯利中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卡车司机的工作。那年夏天,他走进“太阳”唱片公司(Sun Records)录音棚, 录制两首歌曲,作为给他母亲的生日礼物。 唱片公司老板菲利普斯(SamPhillips)一直在物色这样一个人:他是白人,但有黑人的声音和感觉。普莱斯利正合这标准。菲利普斯知道这样就可以赚大钱,于是与普莱斯利签约, 并配备了两名乡村音乐吉他手为他助奏 (其中一名叫穆尔Scotty Moore,也是普莱斯利的第一位经理人)。经过几个月的排练,他们在1954年7月录音,发行了第一张唱片《那很不错》(That's AllRight),在当地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那很不错》具有所谓的“山区摇滚”(rockabilly)的风格,它结合了乡村音乐与节奏布鲁斯的特点,用一种福音歌(gospel)的感觉唱出来。同年8月, 普莱斯利开始进行现场演出,有时也在电视台表演,给他带来更大名声。当时,他被视为一名最有前途的乡村音乐歌手,但是他演唱的乡村音乐,带有很重的节奏布鲁斯和福音歌的影响,而且在表演时身体有很多大幅度的动作,如扭动臀部,这些都是没有先例的。每当他和其他歌手联合演出时,人们发现观众中的青少年,特别是女性,对他总是情不自禁地呼喊、尖叫,气氛异常活跃,而对演唱风格比较传统的歌手就比较冷淡,形成强烈对比。这些遭受冷遇的歌手和成年人对这种现象很生气,他们不知道眼前的事实正是“音乐领域中一场革命的开始”〔17〕。
1955年秋,有两件事促使普莱斯利进一步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歌星。一件事是更为精明能干的帕克(Colonel Parker)替代穆尔成为普莱斯利的经理人;另一件事是帕克把普莱斯利原来与太阳唱片公司签订的唱片发行合同转到了实力雄厚、 拥有庞大销售网的 RCA 胜利唱片公司。1956年,随着《断魂旅馆》(Heartbreak Hotel)的发行,普莱斯利象离弓的箭一样,名声大振,在全国处于突出地位。《断魂旅馆》是他在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和波普排行榜上均登榜首的第一首歌曲〔18〕。几个月里销售量超过百万。接着《想你,要你,爱你》(I Want
You,I Need You,I Love You)、《不要残忍》(Don't be Cruel)、《猎犬》(Hound Dog)、《柔情》(Love Me Tender)等, 也都获得同样成功。仅1956年,普莱斯利的唱片销售量就打破一千万的记录。今天,我们也许已经见惯不惊,但在50年代中期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他的歌曲流传情况,再次表明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和波普三者之间围墙的消失。1956年普莱斯利拍摄电影《铁血柔情》(Love Me Tender),立即受到热烈欢迎。他一生共拍片33部,大部分都属于好来坞三流音乐影片,评论家反应冷淡,但观众仍踊跃前往观看。影片的音带象唱片一样畅销,也给普莱斯利带来巨大经济收益。1958年,普莱斯利应征入伍,被派往德国,直到1960年复员。60年代初,摇滚乐移向新的风格,他的歌曲也更多地结合了温和成分,向波普靠拢,如一系列再次被列于榜首的歌曲:《要么现在,要么永不》(It's Now or Never)、 《今夜寂寞吗》(Are You Lonesome Tonight)、《投降》(Surrender)、 《好运护身符》(Good Luck Charm)等。从1962年到1968年, 普莱斯利除了拍电影,很少与听众接触,隐居在孟菲斯老家。 1967 年与博利尤(Priscilla Beaulieu)结婚,婚后生有一女。1968年12月当他再次举行公演时,魅力不减当年,仍然吸引了千万听众。他的经理人帕克成功地为他组织在全国大小城市的巡回演出,特别是1973年首次通过卫星向全世界转播夏威夷演出实况,掀起了“普莱斯利热”的高潮。但是,好景不长,他的个人生活情况不佳。同年,他离婚,女儿判给女方,他精神受到刺激,意气消沉。他的体重超过200磅,有损舞台形象。他节食, 吃减肥药,加上吸毒,健康大受影响。1975年以后,只是偶尔在拉斯维加斯演出。1977年8月16日因心脏病在家中去世,终年42岁。
一代歌王离开人间,全国为之震动,《牛津流行音乐之友》说:“公众的反应可能比对肯尼迪之死还要强烈”〔19〕。截至他死时为止,至少5亿张唱片已被售出。 他的歌曲保持了(排行)榜上有名的最高记录,最多的歌曲被列入“最佳十首”,最高的连续十佳记录,最长时间的no.1位置(47个星期)。连续27年(包括他死后),排行榜上都有他的名字,而他的歌唱生涯只是从1953年到1977年,不到25年时间。他死后, 在孟菲斯的他的老家格雷斯兰(Graceland )成为一个旅游点。 1995年8月,密西西比州大学召开普莱斯利国际会议, 研讨他的音乐的文化意义。
确实,普莱斯利被称作“摇滚乐之王”不是偶然的。他是摇滚乐的化身。他的模样逗人喜欢,带有不落俗套的反叛性;他信仰宗教,孝顺父母,爱国(如志愿入伍),从不逃税(不少歌星逃税是经常的事)。最主要的,是他比当时任何歌手都更出色地把两种文化结合在一起。贝里、多米诺和小理查,主要继承了黑人节奏布鲁斯的传统;比尔·哈利和霍利听起来完全是白人音乐。只有刘易斯一人也把两种文化结合得很好,但他的艺术生涯太短了,没法与普莱斯利相提并论。而且,普莱斯利还在两种文化结合的基础上,歌唱出多种音乐风格。如果一名歌手,只掌握一种风格,他的观众有可能只是喜爱这种风格的一小部分人。普莱斯利不是这样,他的歌唱有呼喊型的,温和型的,叙事的,爱国的,宗教的,逃避现实的,社会评议的,乡土气息的,浪漫情调的,等等,以此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他成了不同音乐爱好者都喜欢的人物。普莱斯利死后,音乐工业很想再找到一位象他那样多面的歌手,但一直没有成功。普莱斯利是难以造就的人才。
六 摇滚乐的影响
摇滚乐,从思想内容、艺术趣味到表演技巧,一般来说,都很难与古典音乐相比。它们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艺术。“凡是有过沉浸到真正艺术作品的激烈体验的人,都不堪忍受廉价效果的应用,并且会坚决主张只有一种艺术……”〔20〕但是,摇滚乐在许多听众那里很有市场。从它兴起到现在已有四十几年历史,它的风格不断变化,派生出很多分支。摇滚乐的听众有增无减,新的乐队和歌手层出不穷。它是一种“大众文化”,深入到千家万户和各种公众场合。无论谁人,你可以不喜欢它(如果不喜欢的话),但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和影响。
历来的音乐就有两种:一种比较雅,一种比较俗。俗音乐,在过去,主要是民间音乐。但是,二者并非形同水火。民间音乐对专业音乐创作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大作曲家的作品虽然更精美,更高雅,更有艺术性,但不能没有民间音乐作为自己创作的养料和素材。而专业音乐对民间音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俗文化中的流行音乐异军突起。它的地盘在扩大,民间音乐的地盘在缩小。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如果不采取特别措施的话,“话匣子”(收音机)到哪里,哪里的民歌就会销声匿迹。加上民间音乐的流传本来就受特定区域的限制,所以,流行音乐成了俗文化的主要代表。
就象过去的作曲家常常把民间音乐当作自己创作的素材一样,现在也有一些作曲家采用摇滚乐等流行音乐进行创作。拉威尔当年对爵士乐就有很高的评价。他认为:“爵士乐是对当代艺术音乐最重要的贡献,这一点就象西班牙舞曲、匈牙利狂想曲或俄罗斯民歌一样明显。”〔21〕何况,摇滚乐等流行音乐还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西方不少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结合摇滚乐成分,表现现代生活。这也是使自己的创作趋向通俗化,便于群众接受的方法之一。越来越多的音乐学家们在他们的历史著述和评论中,表现了对摇滚乐的重视。民族音乐学已将摇滚乐列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之一,至于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更是把摇滚乐,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现象、心理现象当作它们的重要研究课题。
摇滚乐的社会影响(主要指在西方)从以下几个方面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
1.它不仅已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也改变了其他流行音乐的面目。摇滚乐的声音在电视、电影、广播中随处可闻,它特有的所谓“大拍子”(big beat)渗透到流行歌曲、爵士乐和乡村音乐之中。它的听众涵盖面最宽,几乎不受社会阶层、民族、地域的限制。甚至在遥远的东方——中国,也流行起“老年迪斯科”。与严肃音乐的惨淡经营相比,摇滚乐的巨大市场更显得热火朝天。摇滚乐的唱片、录音带、录象带不计其数。差不多任何一个稍有点名气的摇滚乐队或歌星,都会有专门的书刊对他们迅速进行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有关普莱斯利的专著已出版300多本〔22〕,有关玛多娜的专著已出版100多本〔23〕。
2.引起青少年的狂热反应,造成对社会传统的巨大冲击。摇滚乐基本上是一种青少年文化,反映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艺术要求,反过来,又影响和塑造了青少年。摇滚乐不仅左右青少年的音乐趣味,而且也在服装、发式、语言、生活方式,甚至政治观点等方面对青少年发挥作用。正如有人所说:“摇滚乐不仅使流行音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服装、写作、会话、广告、语言、电视、电影、杂志设计、唱片套艺术、录音技术、以及人们对爱情、老年人、吸毒和政治的态度,它也发生着极其巨大的影响。”〔24〕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摇滚乐经常与吸毒、性解放等联系在一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对传统的反叛联系在一起。他们对传统的观念、行为、道德准则等抱着怀疑、冷漠、甚至蔑视的态度。有人认为,有些摇滚乐“表达了对社会政治规范发自内心的不能容忍”〔25〕。看看那些摇滚乐音乐会的巨大场面!那是过去的音乐会所难以想象的。例如1973年7 月在纽约的沃金斯格伦(Watkins Glen)举行的摇滚音乐会:60万人挤在90英亩的草地上,交通堵塞,缺食少水,没有适当的卫生设备,却从中午开始,一直闹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半结束;三个乐队轮流上场演出。据报道,在使用麻醉剂和发生性活动等方面,这次音乐会也许不算突出;但是,仍有几名女孩不着上装舞蹈,几名男子光身走动,有一人因病死亡,150 人被送进医院〔26〕。
值得注意的是摇滚乐听众的年龄层正在向两头扩展。电视台的有些摇滚乐节目吸引着年龄更小的青少年;而50年代的年轻人现已步入中老年的行列,他们却可能仍然对摇滚乐,尤其是当年的摇滚乐,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27〕。
3.社会争议极大。对不同音乐,有不同看法,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音乐形式象摇滚乐那样,引起人们如此广泛而激烈的争论乃至对立。
摇滚乐产生不久, 即遭到指责和反对。 麻省地方检察官伯恩 (G.Byrne)认为:“摇滚乐给年轻的无赖找到一个借口聚集在一起。它挑动十几岁的年轻人,以达到淫猥的目的。”〔28〕纽约《每日新闻》谴责唱片公司和节目主持人“煽动起青少年最坏的趣味”〔29〕。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梅里奥(Merrio)甚至惊呼:“如果我们不堵住这种带有麻醉节奏起伏的摇滚乐浪潮,我们就要在它流传的送葬舞蹈中完蛋。”〔30〕50年代末,美国很多城市举行反对摇滚乐的示威游行。地方政府明令禁止摇滚音乐会的事情时有发生。波士顿当局曾成立专门委员会,通过调查,宣布电台摇滚乐唱片播放员是“社会渣滓”,建议禁止他们参与公共娱乐活动。但是,摇滚乐照样流传,摇滚乐乐队和歌星在很多群众中仍然很受欢迎。1980年,当披头士的主要歌手列农(John Lennon)被人枪杀的消息传来。几乎所有欧美电台停播预定的节目, 只播他的音乐。当晚,成千上万的人自动聚集在他纽约住宅的周围。手里拿着蜡烛,为他守夜。1981年, 牙买加雷盖乐歌手鲍勃·马利(BobMarley)死后,牙买加为他举行国葬,十万人参加,总理致悼词。歌星们在崇拜他们的歌迷的心目中占有难以估量的地位。一个16岁的小孩认为尼克(Nick Rhodes,英国杜兰·杜兰乐队 Duran Duran成员, 1962年生)就是他的世界,他说他每天要看着贴在墙上的尼克的招贴画,听着尼克的录音,才会“感觉好一些”〔31〕。一位结婚多年的女士说:马尼洛(Barry Manilow,美国歌手,1946 年生)帮助她“度过一生”〔32〕。另一位女士解释为什么当她听到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死讯时那样伤心:“作为青少年,我曾经是一个很孤独的人。埃尔维斯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填补了我生活中的空白……听他的音乐,看他的电影,就可以忘掉我的悲痛和孤寂。”〔33〕
我们不能不正视在群众中发挥如此巨大作用的这样一种音乐。
注释:
〔1〕本文是作者所著《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一书中的一章, 该书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2〕福西特和托马斯:《当今美国》,高振亚译,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378页。
〔3〕格雷克尔:《摇滚乐和19世纪浪漫主义》,马楠译, 《国外音乐参考资料》,第20辑,第41页。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还说,“摇滚乐时代的出现,既不是因为法国革命,也不是因为工业革命,而是由于人口。”
〔4〕同上,第41页。
〔5〕奥利弗 Paul Oliver:《布鲁斯》Blues, The new Grove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ans,第2卷,第813页。
〔6〕摇摆乐swing是30年代取代20年代新奥尔良爵士而盛行的一种爵士乐。它的乐队规模更大;在淡化原来爵士演奏中的忧郁成分、非洲特色和过分喧闹、奇特的音响的同时,吸收了廷潘胡同歌曲柔和、流畅的特点;强调独奏乐器的即兴表演;特别是对每小节四拍的每一拍都同样加以突出。摇摆乐使爵士乐在30年代得到了大普及。
〔7〕布吉乌吉(boogie-woogie),一种敲击式的即兴演奏布鲁斯的钢琴音乐。它来源于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的伐木区里的“酒店音乐”。19世纪末,那里有许多黑人过着艰苦、单调的伐木生活,唯一的消遣是周末夜晚在小酒店里跳舞取乐。起初,由吉他乐手演奏布鲁斯,后因音量太小、节奏不够强烈而换成钢琴。布吉乌吉的最大特点是左手(低声部)有一个固定的节奏型,衬托右手钢琴上的布鲁斯音调,产生一种强劲有力的节奏效果。
〔8〕B·B是Blues Boy(布鲁斯男孩)的缩写,他的代表有《三点钟布鲁斯》Three O'clock Blues、 《我每天都有布鲁斯》Every DayI Have the Blues , 以及专辑《某处一定有个更好的世界》ThereMust be a Better World Somowhere等。
〔9〕节奏布鲁斯也经常从廷潘胡同歌曲和福音歌改编而来, 所以12小节布鲁斯结构逐渐地已不象原来那么重要。有的节奏布鲁斯采用16小节曲式,有的节奏布鲁斯在12小节布鲁斯曲式的重复中,插入其它曲式结构的中间段。
〔10〕廷潘胡同歌曲大部分是分节歌,带有16 或32 小节的叠歌(chorus,即副歌)。节歌(verse)主要叙述歌词内容, 叠歌展开节歌的乐思,更加抒展或带有戏剧性。也有的歌曲省略了节歌,变成一系列叠歌。爵士乐曲也常常采用这种仅由叠歌构成的曲式。
〔11〕比尔·哈利作为白人歌手中的第一位,在同一年晚些时候也演唱录制了这首歌曲。
〔12〕当时,克利夫兰唱片商店报告弗里德一个现象:小伙子成包地购买节奏布鲁斯的唱片。这给了弗里德一个想法,他可以在他主持的“幻月”节目(Moon Dog Show)中播放节奏布鲁斯,来吸引年轻人。 弗里德这样做了,为把黑人的节奏布鲁斯推广到白人年轻听众中去,起了很大作用。
〔13〕戴维·克罗克特(David Crockett,1786—1836),美国边疆开发者,政治家、传奇式人物。
〔14〕斯图西 Joe Stuessy :《摇滚乐, 它的历史与风格发展》Rock and Roll, Its History and Stylistic Development,Prentice Hall,New Jersey,1994年,第34页。
〔15 〕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 ), 40 年代由门罗(BillMonroe)和他的乐队“蓝草少年”(Blue Grass Boys )演奏的音乐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乡村音乐风格。它的前身与乡村音乐一样也是山区音乐(hillbilly music),即由古老的玉米脱壳晚会上的班卓音乐、 提琴音乐和南部山区的叙事歌等结合而成。蓝草乐队通常由4—7人组成,自己演唱自己伴奏,伴奏的乐器都是原声弦乐:提琴、班卓、曼陀林、吉他和低音提琴等。蓝草音乐的演唱音域,一般比乡村音乐高,常常达到C[2],二重唱时,第二声部(男高)在旋律的上方;三重唱时,旋律下方增加一个男中音声部。
〔16〕西部摇摆乐(western swing), 一种带有爵士风味的乡村音乐,20年代从得克萨斯发展起来,通常由大乐队演奏。
〔17〕斯图西:《摇滚乐,它的历史与风格发展》,第37页。
〔18〕普莱斯利后来在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和波普三个排行榜均居榜首的歌曲还有《不要残忍》(Don't be Cruel ), 《猎犬》(Hound Dog ), 《玩具熊》(Teddy Bear ), 《监狱摇滚乐》(Jailhouse Rock),《感觉不错》(All Shook Up)等。
〔19〕甘蒙德 Peter Gammond:《牛津流行音乐之友》The OxfordCompanion to Popular Music,1991年,第470页。
〔20〕阿诺德·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陈超南、刘天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74页。
〔21〕戈斯 Madeleine Goss:《包列罗, 拉威尔生平》Bolero,The Life of Maurice Ravel,Tudor Publishing Company , 纽约, 1945年,第225页。
〔22〕1995年8月5日《纽约时报》。
〔23〕根据1994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馆藏书目索引。
〔24〕达奇斯 David Dachs :《美国流行音乐》American Pop,Scholastic Book Services,1969年,第149页。
〔25〕皮查斯克 Pichaske :《摇滚乐的诗意》The Poetry ofRock,Peoria,IL; Ellis Press,1981年,第2页。
〔26〕尤恩 David Ewen:《美国流行音乐通史》All the Yearsof American Popular Music,Prentice Hall Inc.1977年,第638 页。
〔27〕摇滚歌星加西亚(Jerry Garcia)于1995年死后,《纽约时报》在第二天(8月10 日)发表文章提到:美国副总统戈尔和他的妻子承认他们是加西亚乐队“愉悦死者”(Grateful Dead)的爱好者, 麻州州长韦尔德(William Weld)也是如此。一位60岁的心理学家洛弗尔(Vic Lovell)说他现在有时候仍出席摇滚音乐会:“我看到那些小伙子就象我所记得的我们当年那个样子,看来,我们有了一个乐队,它从一代传到另一代。”
〔28〕尤恩:《美国流行音乐通史》,第569页。
〔29〕同上。
〔30〕同上。
〔31〕弗里思和古德温 Simon Frith and Andrew Goodwing:《记录在案:摇滚、波普和书面语》On Record:Rock, Pop, and theWritten Word,Pantheon Books,纽约,1990年,第482页。
〔32〕同上,第481页。
〔33〕同上,第395页。
[编辑部收到本文日期:1997年1月27日]
标签:摇滚乐论文; 音乐论文; 节奏布鲁斯论文; 布鲁斯论文; 布鲁斯音乐论文; 独立唱片公司论文; 流行音乐风格论文; 摇滚精神论文; 唱片制作论文; 乡村音乐论文; 流行音乐论文; 黑人文化论文; 比尔·哈利论文; 普莱斯利论文; 歌手论文; 唱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