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资源教室课程,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适合教育-以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为例论文

建构资源教室课程,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适合教育
——以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为例

詹世英

【摘要】 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普校成为融合教育实施的主体,资源教室作为推进融合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及平台,其支持性功能也日渐凸显。资源教室有效运作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源教室课程体系,以满足各类特需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从特需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适用的资源教室课程体系,为不同特需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升了学校融合教育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融合教育;特需学生;资源教室;课程

普校是融合教育实施的主体,资源教室是推进融合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及平台。当学生有特殊教育需求时,可通过获取资源教室有针对性的支持性服务更好地融入普通教育环境,使其学科、社会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要发挥资源教室的支持性服务功能,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源教室课程体系,以课程为手段支持特需学生。经过三年探索,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从课程原则、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各个板块推进资源教室课程建设,提升了资源教室课程质量,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了适合的教育。

一、资源教室课程建设原则

资源教室要能以最有效率和最有效果的双“有效”方式来帮助学生达成训练目标。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资源教室课程建设围绕以下基本原则进行设计。

除酰胺外,脂肪酸(或甘油酯)与乙二胺等还可以在氧化铝的催化下高温进一步脱水环化生成咪唑啉[11]化合物,如:

(一)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程支持体系

资源教室课程设计应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从地点、内容、实施人员、策略选择等多维度调动各类资源,扩展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搭建课程支持体系。资源教室课程内容不能局限于资源教室内,而应以资源教室为主阵地,同时根据学生训练的需要,在资源教室外开展,如操场、班级教室、家庭住所、社区商店等不同的地点。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71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9例,患者年龄介于24~83岁之间,平均年龄(51.45±4.76)岁,纳入研究的71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鼻咽癌19例,肺癌14例,颅脑肿瘤11例,宫颈癌5例,食管癌7例,结肠癌6例,直肠癌9例。

在实施人员方面,可培养学生担任小义工,参与或者组织融合小组游戏课;邀请学科老师进行学科补救或学科融合,如美术老师利用绘画活动或手工活动进行学生精细动作训练;邀请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或协助老师做好家庭部分的训练,如在家中让学生做家务改善其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邀请物理康复师为肢体障碍学生进行训练;等等。

(二)兼顾学科基础类课程与康复特色类课程

普校中特需孩子的功能性课程需求主要表现为:(1)社交技巧课程学习,如如何赞美他人、如何发起对话、如何等待、如何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如何在同学面前恰当地进行自我展示;(2)感觉统合课程训练,如平衡感差的学生练习平衡车,手眼协调能力差、专注力及动作反应慢的学生进行88轨道练习;(3)社区参与课程,如在社区商店购买日用品,乘坐交通工具;(4)其他针对特需学生的康复训练课程,如认知训练、言语训练。

除了学科补救课程外,资源教室还要充分利用康复特色课程,将特殊教育的内容注入其中,如奥尔夫音乐课程、戏剧教育课程、游戏活动课程、绘本课程等,这些课程的有效开展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家长培训课程的目的在于提升家长教养能力,改善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生活学习现状,更好地支持学生发展。家长培训课程主要内容有:各类特需学生的特点,如注意力障碍学生的特点;学习辅导策略,如多感官辅导策略,在沙子里练习写字;家长正向教养技巧,如帮助孩子抒发感受、鼓励和肯定孩子进步等;各种能力训练方法,如感觉统合训练、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训练。

(三)注重学生的认知、言语表达、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在我眼中,音乐是神圣的。神圣的来源是我对它的热爱。难过的时候,我就会听一首《女孩,别哭》,脸上就挂起了微笑;生气的时候,我就会听一首《快乐宝贝》,心中的气就云消雾散了;考试成绩不好时,就会听一首《童年》,提醒自己: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四)实施对象兼顾学生、教师与家长

资源教室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除了直接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以外,还应该包含家长培训课程及教师培训课程。教师培训课程包含各类特需学生的特点认识及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策略、课堂调整策略等系统培训课程,使教师能将方法在每日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以让学生在大班学习中尽可能跟上进度。家长课程如家长正面管教工作坊、各类特需学生的辅导技巧训练方法等,使家长能在家庭中对学生实施训练,训练的频率得到保障。资源教室开展家长课程与教师课程,有助于充分调动家长和教师的力量,更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发展。

二、资源教室课程内容

根据以上四个原则,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将资源教室课程分为以下四类课程。

(一)学科补救课程

普通学校课程主要以学科课程为主,系统性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特需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中学习,资源教室的课程内容应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特需学生所用的语文、数学学科教材为备课的主要选材。学科补救课程主要适用于学习困难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如可将各册语文书的生字表作为识字障碍学生的训练内容,可选择篇幅适合的课文作为阅读困难学生的训练内容,可从各年级计算题库中抽取题目制作计算障碍学生的训练题单。

资源教师首先根据特需学生的学业测评情况选择训练内容,再对所选教材进行调整:可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设计主题活动及实验操作;也可简化难度过大的材料、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还可打破单一知识点或单一学科内容的次序,开发形成全新的综合性内容。

学科补救课程要求“精准”,要基于知识点本位评估,编写知识点测试单,找到学生的起点,利用三秒识字法、放大书写、教具协助等辅导技巧进行训练。每一阶段训练结束后要进行再次测试,记录学生的训练效果。资源教师还定期与学科教师沟通,反馈学生训练效果,为学科教师提供教学建议。

青甸洼蓄滞洪区属于海河流域蓟运河水系,位于蓟县西南部,是蓟运河两大支流州河、泃河汇流夹角区,东临州河右堤,南倚泃河左堤。洼内地势北高南低,最低高程4.0m(大沽高程)。蓟运河的滞洪洼甸,在北三河防洪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保护宝坻县城、津蓟铁路、津蓟高速公路、津围公路等重要地区和设施防洪安全的必不可少的蓄洪工程。青甸洼蓄滞洪区担负着蓟运河防洪标准内洪水的滞蓄任务,可使蓟运河下游的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是蓟运河地区的重要防洪安全保障[4-5]。

(二)康复特色课程

康复特色课程主要以艺术休闲活动为载体,不以掌握某种艺术技能为课程目标,而是注重参与、体验、表达,旨在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发生的事件并表达他们自身的感受,从而改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

如戏剧活动课上,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会辨别戏剧人物行为的正误,获得对行为正误的判断;美术活动课上,学生通过涂鸦释放自己的情绪;音乐活动课上,学生通过分小组演唱、乐器演奏体验与同伴一起被接纳的美好感受;团体辅导课上,学生参与互动游戏,在同伴中大胆地展示自己,感受快乐。

(三)功能性课程

学校资源教师根据特需学生转介原因,选定评估方法,通过课程本位评估、家长访谈、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途径,评估特需学生的基本能力水平,全面了解特需学生的个别化需要,并将之作为资源教室课程选择的依据。

资源教室设立的根本目标在于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更好地融入普通学习活动之中,不能使资源教室成为特殊学生游离于普通教育之外的场所,因此资源教室课程的优先选材应该是基础类的课程,以帮助特需学生跟得上普通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升特需学生课堂参与度。[1]对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教材进行改编,使学生能在熟悉的材料中获得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技能。如改编《小马过河》一课,学生可以说唱课文、分角色表演、画出课文故事大意、进行生字接龙、模仿动物的动作等,从而在课文改编活动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能在小组活动中大胆地展示自己。另外,学科基础类课程还包括识字、计算、解决问题等以学科课程内容为基础设计的课程,这类课程旨在支持学生学科能力发展。

(四)教师及家长培训课程

教师培训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科教师掌握特需学生的基本特点、班级管理方法及学业辅导策略等。因此教师培训课程主要内容有:各类特需学生的特点,如听力障碍学生的学习特点;班级管理策略,如视觉化提示策略;行为管理方法,如行为契约、代币制等方法;同伴辅导策略,如肢体残疾同伴课间行走的协助方法;学业辅导策略,如为书写困难的学生提供可擦拭小白板。

普校特需学生中存在认知障碍的学生占比较大,是导致其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资源教室课程应充分考虑特需学生的需求,除学科补救课程之外,还应为低年级段学生开设认知课程。同时,普校特需学生情绪行为管理困难与社会交往障碍情况较多,会对其集体生活、同伴关系产生不良影响,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和社交技巧课程,可帮助特需学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使之更好地融入班级活动中。

在了解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入学英语听力能力测试结果和一年后的英语听力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种因素在制约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大致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三、资源教室课程实施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资源教室课程实施基本流程为:评估学生的个别化需要—确定资源教室课程目标—根据学生需求配课—课程效果评估与反馈。

聚类后选择“Cluster Explorer”可生成聚类详细结果(见表4),表4中每个聚类的关键词是按LLR算法排名比较靠前的术语,关键词越靠前对此聚类越具有代表性。

(一)评估学生的个别化需求

功能性课程也称生活技能课程,指以开展和培养实际生活中重要且必备的活动与技能,并考虑学生本身的能力以及在适应环境上的独特需求来设计的课程。功能性课程强调现在学、立即有用,内容组织以学生为中心,能帮助学生独立自主或减轻对他人的依赖,帮助学生参与社区活动。[2]功能性课程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变化,以补偿缺陷和开发潜能为目标,以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现阶段当下情景为主要训练目标。功能性课程注重实践性,尽可能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训练。

(二)确定资源教室课程目标

学校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召开个别化教育会议,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学生的核心需求确定明确的课程目标,以此作为课程实施有效性的评量依据。完整的资源教室课程目标,包含明确的训练对象(个体、小组、团体)、训练内容、训练测量评估方法(纸笔测试、朗读测试、操作测试等)、训练方法(直接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工作分析法、多感官教学法等)、训练课时、训练要达成的效果、记录标准。例如,课程目标可以确定为:

(三)根据学生需求配课

资源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如情绪行为、认知、社会交往、语言发展、注意力、学业以及课程训练目标,恰当选择课程内容并进行组合配课。

如书写障碍个案,根据评估结果分析,该生是因为手臂力量不足、视觉辨别能力差导致书写正确率仅为58%,影响了书写、写作表达。该生的配课为:家长课程中家长需参加书写困难学生训练策略课程的家长部分学习,在家中主要督促学生进行手臂力量训练——每天俯墙起身10分钟;教师课程中语文老师需参加书写困难学生训练策略课程的教师部分学习,学习三秒钟识字法、同伴互助训练法、放大汉字输入法,并在每日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到资源教室的训练为每周两次,练习用三秒识字法辨别记忆生字。

无论南北方种植区,土壤改良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但绝大多数种植者缺少长远持续的改土计划和理念。另外,也不知道如何改土。有机肥投入、枝条还田、果园生草、果园免耕、菌肥施用、树行覆盖、化肥控量、平衡营养、实施喷灌,这些措施都是改土的基本方法,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选择地采用。

学校为每个学生所配的课程都以学生评估结果为依据,提供满足其教学辅导和训练的场地、设备、资料、教学方法。如果有必要,为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配套的课程。

(四)课程效果评估与反馈

根据课时预算,特需学生在训练之前和训练之后均要进行正式量化评估,一是反馈配课的实施效果,反馈家长、教师、特需学生三方的训练是否有效。如书写困难个案汉字书写正确率在初期评估为58%,中期评估正确率提升为83%,训练后正确率则达到100%,用数据反馈资源教室课程实施的效果。二是对资源教室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丰富完善资源教室课程。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打破传统资源教室课程单独针对学生的模式,争取家长和学科教师的力量,三年来,学校资源教室课程建构基本成熟,越来越多的特需学生在资源教室课程支持下获得成功。

绿 地
郑策(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指导老师:张琳

参考文献:

[1]张立秋.大连市甘井子区资源教室课程建设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8(15):11-13.

[2]琚四化.美国盲校的功能性课程[J].现代特殊教育,2011(Z1):90-91.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650500)

标签:;  ;  ;  ;  ;  

建构资源教室课程,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适合教育-以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