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沙坦酯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论文_李红燕

奥美沙坦酯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论文_李红燕

李红燕

(北京市顺义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1300)

【摘 要】目的:探究对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奥美沙坦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25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奥美沙坦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为94.62%,对照组为92.13%,组间差异不明显;在血压降低情况上,两组患者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对比上差异不明显;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奥美沙坦酯在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上能有效控制血压,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奥美沙坦酯;安全性;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9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以前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饮食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较大变化,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且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有研究发现[1],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与患者的饮食、早晚休息等具有显著相关性。奥美沙坦酯和缬沙坦是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的降压药物,为研究这两种药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院特进行本次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25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30例,男78例,女52例,平均年龄为(57.3±8.9)岁,其中1级89例,2级41例;对照组患者127例,男75例,女52例,平均年龄为(57.1±9.0)岁,其中1级87例,2级40例。

入组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在140-180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90-110mmHg之间。

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等疾病者;3.在最近一年出现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者;4.对本次研究的降压药物过敏者;5.妊娠期、哺乳期者。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级等基础性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显著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对象,先停用正在服用的降压药物,并服用安慰剂洗脱2周,然后对其进行24h动态血压的监测以及ABI检测,确定患者的各项资料符合本次研究的入组标准后进入治疗阶段。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美沙坦酯治疗,20mg/次/d;给予对照组患者缬沙坦治疗,160mg/次/d。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2]

依据《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关于高血压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本次临床研究中的疗效判定,显效:DBP下降≥10mmHg,降至正常水平或是下降超过20mmHg;有效:DBP下降<10mmHg,但是此时其已经降至正常水平;无效:未达到上述2个标准的判定为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数据分析

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临床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显示,差异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显示,差异对比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1所示为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可见,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62%,略高于对照组的92.13%,但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X2=0.645,P=0.422>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X2P

观察组1307845794.62%0.6450.422

对照组12775421092.13%

2.2 降压情况对比

见表2所示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诊室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均收缩压/舒张压的对比,可见,两组患者的四项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显著缓解,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组间对比上,P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的降压情况对比

指标/mmHg观察组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cSBP160.1±11.2135.2±5.5*161.3±10.5136.2±5.4*

cDBP102.3±5.585.9±5.8*100.7±5.884.2±5.7*

dSBP155.2±8.9128.1±7.4*154.9±8.7127.9±7.6*

dDBP97±5.075±3.2*96±5.676±3.7*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1.

2.3 不良反应对比

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出现1例头晕;对照组出现1例水肿和1例咳嗽,患者均能耐受,继续参与治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与遗传因素有关,在后天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下出现血压调节机制的失代偿[3]。近年来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人们更加关注对器官的保护,因此在临床用药中必须注意血压的有效控制。在本次研究中,对奥美沙坦酯与缬沙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降压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不明显。但是相较于治疗前,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奥美沙坦酯经过胃肠道的吸收后转化为活性分子——奥美沙坦,该分子能有效阻断AT1亚型血管紧缩素Ⅱ受体,从而促使血管的正常舒张,达到降压的目的。

国外有研究报道显示:服用20mg的奥美沙坦酯起始剂量能取得显著降压效果,而且患者对该药物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服用奥美沙坦酯后的4周,血压显著降低,疗效为94.62%,与服用缬沙坦的对照组差异不大,与类似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奥美沙坦酯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郭东华,韩清华.奥美沙坦酯加氨氯地平与奥美沙坦酯加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比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9(3):267-269.

[2]张引兰.奥美沙坦酯与缬沙坦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2):118-120.

[3]杨璇,李长江,武越等.奥美沙坦酯与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2013,8(2):159-161.

[4]刘静一,赵政党,李晓东等.奥美沙坦酯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对踝臂指数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6):471-473.

论文作者:李红燕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奥美沙坦酯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论文_李红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