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洛溪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1431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创新与变革,而幼儿园作为教育的奠基阶段,对教学策略有效性的探究也从未停滞,并得到了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开展“小篮球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提高当今幼儿园教学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幼儿园;小篮球活动;教学;有效策略
幼儿园作为孩子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的衔接阶段,对培养幼儿适应能力、社会性以及独立自理等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而培育幼儿的综合素质需要有效的教学策略给予支持,有效性教学策略需要不断注入创新发展的血液。基于此,为了使当今幼儿园开展的“小篮球活动”更具现实意义,探究其有效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通过分级设立“小篮球活动”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策略有效性
为了使“小篮球运动”得到有效落实,幼儿教师应通过分级设立教学目标的方法落实教学策略有效性。例如,幼儿教师可按照篮球学习技巧,将其分级为接球、传球、运球、投球等级层,从而使幼儿更加明确学习重点,达到实现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依照幼儿群体的个体化差异,将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促使教学目标更加科学高效,符合不同年龄段与成长状态幼儿对篮球运动的需求[1]。
2.以幼儿为主体科学设立“小篮球活动”教学内容落实教学有效性
幼儿教师在进行“小篮球互动”时应注重幼儿个体性差别,并从幼儿理解能力着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以人为本”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促使幼儿教学更富成效。例如,幼儿教师可按照园区内年级将“小篮球活动”教学内容分设为四类:一是针对小班的教学内容。在对小班幼儿开展“小篮球活动”教学时,应以培养运动认知为主,并通过《我能拍的高》、《与篮球做好朋友》、《对面滚球》等主题活动,提高小班幼儿对篮球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加之简单的篮球活动,使得小班幼儿埋下热爱运动的种子,达到落实有效性教学的目的;二是针对中班的教学内容。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理解能力正在稳步提升,可以处理复杂的语句与含义,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丰富性为主增强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从而愿意参与到篮球活动中,与幼儿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为落实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基于此,幼儿教师可通过《小鸡吃食》、《小鼹鼠运橘子》、《篮球听我话》等相对复杂且多变的活动,保持幼儿对篮球运动的新鲜感,达到落实有效教学的目的;三是针对大班的教学内容。由于大班幼儿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可创设相对复杂且贴合篮球运动本质的教学内容,可适当组织大班幼儿开展篮球竞赛,培养幼儿的运动精神[2]。
3.通过创设“小篮球活动”有效模式落实有效性教学
第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有效性。由于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若将篮球动作要领、注意事项以及篮球技巧等理论知识,以说教的形式教授给幼儿,会使幼儿感到一头雾水不知说云,更不会感受到篮球运动的乐趣,从而无法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严重影响幼儿学习篮球的质量。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与身体运动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幼儿可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愿意开展“小篮球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幼儿教师可在教授幼儿运球技巧时,将课堂背景设立为“小鼹鼠运橘子”,而幼儿教师则引导幼儿装扮成小鼹鼠的样子,并以“鼹鼠村村长”的角色向幼儿引出学习内容“小鼹鼠村庄被施了魔法,只有将这些橘子(小篮球),用拍打的方式从你们所在的位置运到村长这个位置,才可以解除魔咒,并为运送最多橘子的小鼹鼠颁发奖励”,当幼儿进入到情境中后便会按照幼儿教师的指导,实践小鼹鼠搬运橘子的活动,而幼儿反复拍打篮球按照教师指导实践运球技巧的过程,就是落实有效性教学的过程;第二,通过将小篮球人性化实现教学有效性。在开展课程教学前,幼儿教师为了使幼儿可以更好的接受篮球这项运动,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可引导幼儿将篮球视为“好朋友”,让幼儿通过怀抱篮球、手捧篮球以及坐在篮球上面等与篮球进行互动的活动,从而让幼儿感受到“篮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好朋友”并开展有关活动,加强幼儿与篮球之间的联系。例如,幼儿教师可组织幼儿将手臂伸直,让球躺在自己的两个手臂之间,并且不能让篮球掉落,旨在锻炼幼儿臂肌、腹肌、背肌以及眼手脚的协调能力,从而达到实现教学有效定的目的;第三,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而好奇心则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从而积极参与到幼儿教师安排的教学互动中,然而单一形式的训练模式就算再有效,时间长了也无法保持新鲜感,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不同形式的篮球练习模式,使得幼儿可以时刻保持对篮球运动的期待,达到落实有效性教学的目的。例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传球技巧的联系时,可融合“木头人”这个游戏,幼儿教师可站在前面喊口令(一、二、三木头人,并回头观察是否有人正在动的状态中),而幼儿则需要在前进的同时将球传给其他小朋友,若在游戏过程中球掉落了、未进行传球或在幼儿教师回头时正在动则均属失败,如若在保持传球过程中且拍到了幼儿教师则属游戏胜利,并给予幼儿适当的奖励。与此同时,幼儿在教师在落实联系模式创新的同时,要兼顾幼儿身体的承受力与理解能力,从而使幼儿可以自主参与到练习过程中,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3]。
4.通过及时评价落实“小篮球活动”教学策略有效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促使幼儿在“小篮球活动”过程中容易沉浸在游戏活动氛围中,而将幼师布置的游戏任务与技巧训练等目标抛之脑后,从而影响教学策略有效性,使得幼儿即使充分实践了策略,也无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失去了“小篮球活动”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落实“小篮球活动”过程中,应秉持“适时、适地、适度”原则,通过及时评价策略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中,并体悟幼儿教师的教学目标。例如,幼儿教师为了使园区内的幼儿可以全都参与到该活动中,会依照园区内幼儿人数安装篮球框,并利用彩色丝带、链条等装饰物布置篮球活动场地,当幼儿看到与日常园区不同的空间时,则会表现出好奇、兴奋以及迫不及待想要开展篮球活动中的状态,导致大部分幼儿对篮球活动前期准备阶段并不重视,为幼儿开展篮球互动埋下安全隐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则可采用微课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向幼儿展示一些因忽视活动前期准备而造成的关节损伤图片,促使幼儿先认识到严重性,而后用和蔼的态度引导幼儿参与到准备阶段,并对积极参与且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适当奖励,从而在发挥及时评价良好效用的同时,使得幼儿可跟随幼儿教师的指令与规划按部就班的进行“小篮球活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作为成长的重要阶段,应通过有效的活动,提高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从而为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打下基础。为了使幼儿“小篮球活动”可以得到有效落实,并达到培育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幼儿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创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以及成长阶段幼儿身体与心理的个性化需求,促使“小篮球活动”更富现实意义,为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温国刚.广州市幼儿小篮球活动开展现状调查[D].广州体育学院,2016.
[2] 何时平.幼儿园趣味小篮球的"三式"推广实践[C].//2014年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论文集.2014:72-77.
[3] 汪云,王晓娜.趣、驱、趋--浅谈幼儿园"小篮球"活动的开展[C].//2015年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论文集.2015:215-215.
论文作者:潘颖蕾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幼儿论文; 篮球论文; 幼儿教师论文; 有效性论文; 目的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幼儿园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