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体位护理的临床作用论文_郑桂林

(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36)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体位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选取所在科室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B组和A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4例,B组进行常规护理,A组进行体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相对于B组的满意度和心功能改善情况,A组更好,P<0.05;相对于B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A组的更高,P<0.05。结论: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体位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心功能改善情况较好,治疗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体位护理;临床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327-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循环系统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各种心脏结构或者功能性疾病引发的心室舒缩功能不全,使得患者的心室充盈或者射血能力受到一定的损伤,是导致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次研究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体位护理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治疗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选取所在科室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B组和A组,每组的研究对象为34例。

B组,男14例,女2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是88岁,最小年龄是48岁,平均(66.9±8.4)岁。A组,男15例,女19例,患者的最大年龄是87岁,最小年龄是46岁,平均(65.3±7.5)岁。

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可比,差异不显著,可为之后的观察指标的对照研究做好铺垫(χ2检验或t检验,P>0.05),展开充分的对比。同时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的干扰因素。

1.2 护理方法

B组进行常规护理,A组进行体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2]:①心理护理:该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使得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护理人员在入院时积极进行评估并制定出个性化的心理指导计划,及时疏导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②舒适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需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为患者安排合理的病房,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减少因住院带来的不愉快的因素。③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对重点药物严格管理,严密观察其作用和副作用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不能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需要及时的向患者说明正确的用药剂量、注意事项及药物不良反应。④体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半坐卧位和右侧斜坡卧位交替,每隔2小时更换,增加患者的耐受性,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和活动能力,尽可能协助离床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准,患者的右侧斜坡卧位,将心脏的位置处于胸腔之上,进一步的减少其他器官对心脏的压迫,进一步的缓解患者的心脏负担。右侧斜坡卧位,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患者的膈肌位置不断的下降,增大了患者的胸腔容量,进一步的减轻患者的心肺压力,静脉回流不断的减少,缓解患者的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等。另外,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采用巴顿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进行评估,总分为23分,轻度危险为15~18分,中度危险为13~14分,高度危险为12分以下,对有发生压疮危险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不定期动态评估,对高危患者的受压部位严格交接班,适当缩短卧位交替时间,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而发生压力性损伤。

1.3 观察指标

1.3.1满意度 医院自制量表将满意度评分标准分为:一级满意度:总评分≥90分;二级满意度:总评分80~90分;三级满意度:总评分70~80分;不满意度:总评分< 70分为。

1.3.2心功能改善情况

1.3.3治疗依从性 医院自制问卷调查量表,依从性好:13~15分,依从性可9~12分,依从性差3~8分,分值越高,患者的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 34.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所观察的指标开展有效的统计,并且做出系统的分析,其中包括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本次研究中,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为计数资料,采用平均数(n,%)表示,χ2进行检验;心功能改善情况为计量资料,采用(x-±s)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间分析的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明显,即(P<0.05)。

2.结果

2.1 满意度

A组患者的一级满意度29.41%(10/34),二级满意度是29.41%(10/34),三级满意度是41.17%(14/34),不满意度是0%,总满意度是100%(34/34)。B组患者的一级满意度29.41%(10/34),二级满意度是17.24%(6/34),三级满意度是35.29%(12/34),不满意度是14.70%(5/34),总满意度是85.29%(29/34)。与B组相比,P<0.05。

2.2 心功能改善情况

B组患者治疗后LVEDD指标(63.12±7.67)mm,LVESD指标(52.01±8.61)mm,LVEF指标(40.12±6.75)%;A组患者治疗后 LVEDD指标(98.78±7.22)mm,LVESD指标(45.89±7.32)mm,LVEF指标(47.23±4.78)%。与B组相比,P<0.05。

2.3 依从性。(见表1)

3.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3],我国成人该病的患病率大约为0.9%,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34%,该病的疾病病情较为复杂,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容易复发,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上未见有效的治愈该病的手段,但是,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延长患者的寿命等。

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体位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舒适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用药指导,并予以恰当的体位护理,有效的预防因心功能衰竭长时间卧床导致压疮的发生,综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4]。

结合上述研究,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体位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心功能改善情况较好,治疗依从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刘辉,郑豫珍,杨丽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3413,48(12):1061-1066.

[2]向丽平,贾秀清.以出院护理计划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3416,28(8):103-105.

[3]唐丽春,王加红,景颖颖,等.自我效能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3416,11(7):962-965.

[4]朱冬敏,林征,刘洪珍,等.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3416,32(11):1002-1005.

论文作者:郑桂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体位护理的临床作用论文_郑桂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