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_世界历史论文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_世界历史论文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世界历史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全球化正在并将继续对当今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同经济、政治地位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不得不对“全球化”这一世界性的浪潮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从 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提出各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和实际对策。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国家,我们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今全球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全球化 的科学理论和应对之策,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全球化的科学预见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 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 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 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 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 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 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 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 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 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 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 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 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 95年版,第276页。)也就是说资产阶级开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按照自己的面貌为 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他们在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 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同时,也在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创造条件。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只有单个人随着自己的 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 配,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 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他们还明确指 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 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 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87、89页。)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兴起以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迅速扩展,到20世纪初,由于垄 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 ,抢占和控制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列宁在考察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 义阶段的实际情况后,作出了这样的论断:“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 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注:《列宁选集》第2卷,人 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8—579页。)“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 制度下就已经愈来愈国际化了。社会主义会把这三方面的生活完全国际化。”(注:《 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2页。)列宁还预言,垄断资本的全球扩 张,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前阶”,因为资本主义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的打破民族壁垒 、消除民族差别、使各民族同化的趋势,每过10年就显得更加强大有力,并且是使资本 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最强大的动力之一。

战后,西方列强除使用军事、政治手段控制不发达国家外,还依靠经济盘剥和文化渗 透,即“经济殖民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等方式,来维护并扩大它们在发展中国家 侵占的各种利益,以巩固“中心——边缘”式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计算机和网络技 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整,以及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也 使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推行全球扩张政策,这就使早已在世界历史 发展的过程逐渐萌发的“全球化”,充分暴露和显示在人们的面前。

当今的“全球化”与马克思所说的“世界性”和列宁所说的“国际化”,虽然不能同 日而语,但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完全可以说:今天的全球化,就是 从历史上的“世界性”和“国际化”发展而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直接提 出“全球化”的概念,但他们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对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 趋势作出了科学的预见。美国学者约·卡西迪说得好:马克思“写下了关于全球化、不 平等、政治腐败、垄断化、技术进步、高雅化的衰落、现代生活的萎靡不振的性质等动 人的段落。现代经济学家们又碰到了这些问题。他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步马克思 的后尘。”“‘全球化’是20世纪末每个人都谈论的时髦词语,但150年前马克思就预 见到它的许多后果。”(注:参见:《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 社1998年版,第1、4页。)墨西哥《至上报》发表的《新帝国主义》一文中也写道:“ 全球化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理论:资本的集中越来越迅速,企业家们的世界秩序正在逐 步逼近,他们的世界权力与其企业的兼并规模成比例的资本的大联盟由于《多边投资协 定》达到了高峰。”全面深入地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的理论和列宁关于国际垄断资本 主义发展趋势的思想,揭示“世界性”、“国际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是我们今天创立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环节。

二、正确认识当今全球化的特点、实质和影响

1.全球化的“二重性”和实质

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认为,“全球化”这个术语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用 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 、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世界各国的学者对全球化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 统一的定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透视当今全球化的种种新现象、新特点 ,不难发现:迄今为止的全球化具有深刻的矛盾二重性:一方面,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社 会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客观要求,表明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 内的流动和配置;另一方面,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 ,表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其势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也证明垄 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球化的上述“二重性”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反映了当今全球化的基本 矛盾和基本特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全球化的前一方面不过是基础 和手段,后一方面才是实质和目的。也就是说,全球化的物质技术方面,被国际垄断资 产阶级所把握和控制,为其剥削和统治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发展中国家,实现资本主义 的一统天下服务。西方某些政治家利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公然美化资本主义,反 对社会主义,声称要发动一场新的攻势,用资本主义制度征服所有的国家,或者说让世 界所有的国家都变成资本主义。这就充分暴露了西方所鼓吹的全球化的本来面目。对于 全球化的罪恶实质和严重后果,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给予了揭露和批判。有 的学者指出:受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的影响,西方国家开始形成一个跨国资本家阶级 。由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的老板以及超国家经济计划机构的管理精英、大众传播媒 体的统治精英、技术精英和某些国家的领导人逐渐组成的这一个新的霸权集团,其目标 是追求资本主义全球化并通过建构跨国机构和意识形态对全球进行统治。(注:《正在 形成的全球统治阶级:全球化与跨国资本家阶级》,美国《科学与社会》杂志,2000年 春季号。)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

2.全球化的历史进步作用

作为人类科技进步和世界交往扩大与深化的必然产物,全球化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的社会化以及人类的普遍交往与能力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这主 要表现在:(1)全球化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运用提供了 比较有利的条件。新科技革命正是借助于全球化浪潮,才不同程度地促进着世界各国的 产业结构日益现代化和“高级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全球化有 利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为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的统一配置准备 条件。由于全球化推动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向全世界扩张,使各国及其企业可以不受本 国狭小市场的限制,而是根据全球大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扩大生产规模 和生产能力,收到规模经济的效益。世界生产的增长和流通的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和 世界资源配置的效率的提高,是全球化发挥积极作用的总体表现。(3)全球化还促进人 们的世界性活动与交往,促进人类普遍的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 面的能力体系,造成世界性生产体系、金融体系、知识体系和管理体制,为在全世界实 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准备必要的条件。

3.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然而,迄今为止,由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力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扩张到全 球,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弊病扩散到全球,造成世界性的冲突和危机。全球 化的这种消极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全球化把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方 式扩张到世界范围,导致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等严重的“ 全球性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全球化把单个企业生产的计划性与整个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扩展到世界范围,把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市场经济体制 配置资源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浪费性等弊端也扩展到全球范围,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失衡 、危机与社会动荡。1987年美国股票价格的狂跌,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19 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货币金融连锁式的崩溃以及近年来美国“新经济” 的衰退,都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全球扩 展,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最终会加剧垄断资产阶级和广大工人阶级 和被剥削、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以提高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借口,肆意削减工人的工资与福利,减免资产者的税收,使资产者 与无产者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另一方面,又凭借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通过不 平等交换,加强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盘剥与掠夺,使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加剧。有 关统计资料显示,四十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现 在已上升到74∶1。

总之,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不是经济福音的 全球化。它根本不能给全世界带来普遍的繁荣和共同发展,反而将资本主义制度浪费各 种资源,破坏社会公平、压制个性自由、造成人的全面异化等反人道的本质日益暴露在 世界人民面前,使越来越多的人认清资本主义给人类造成的罪恶与灾难,并为实现新的 理想社会而斗争。

三、积极应对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挑战

1.正确把握全球化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

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它在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时,带有资本主 义与生俱来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 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 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 。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正像地质变革为地球创造了表 层一样。只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 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 怕的异教神像那样,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52页。)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 ,有利于我们既抵制完全肯定全球化的“全盘西化”论,也防止完全拒斥全球化的历史 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吸收、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文明 成果提供了极为广阔的舞台和便利的条件,为我们缩短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 ,进一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这些机遇主要有:随着资本 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我国能吸引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现代 化建设的步伐;能够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能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改善企 业经营管理的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等 。

2.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在经济方面: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阶段,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一系列配 套措施还不健全;稚嫩的民族工业难以经受西方跨国公司的巨大冲击,因而在国际经济 与科技的竞争中,我们将长期处于被动与不利地位。在政治方面:西方垄断集团借助于 全球化,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 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方面的斗争将更加艰巨复杂,有时甚至会十分激烈。在文化方面: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西方以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为主要内容的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趁机而入,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挑战,给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提出了诸多新的难题。

3.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新的历史性任务

在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以前,世界经济处于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当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之后,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被打破了,但由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相对弱小,再加上苏 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占据着主导 地位。在当今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新的历史性任务:一是如何有效地 利用国内和国际的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二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 体制,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以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在同资本主义制 度的较量中最终取胜。我们只要在积极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发达 国家的“肯定性”文明成果的同时,自觉抵制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就 一定能够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1世纪走向复兴 与高涨!

收稿日期:2002-07-11

标签:;  ;  ;  ;  ;  ;  ;  ;  ;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