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湘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南湘阴 414600
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临床糖尿病(DM)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为临床糖尿病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研究对象,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生化检验,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诊断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生化检验,诊断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检验,诊断有效率为70.00%(4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可明显提高诊断有效率,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作为糖尿病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常规检验;生化检验;诊断价值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环境、饮食习惯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糖尿病发生人数越来越多。糖尿病(DM)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主要特征为高血糖,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或生物作用受损,患者长期存在高血糖,并对心脏、血管、肾脏、眼、神经等造成一定的损害。“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1],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等,给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糖尿病患者病情重症程度与生化指标密切相关,早期行生化指标检验,有利于明确糖尿病诊断,帮助临床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院针对1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的诊断价值,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所收治,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9.68±5.32)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32±1.09)年。观察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29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0.34±5.34)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12±1.07)年。对2组糖尿病患者基线资料作分析,如年龄、性别、病程等(P>0.05),临床可比性较高。本组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完成此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检验,即行尿液检验,采集患者尿液,对尿液各种成分及其量超标进行鉴定,包括酸碱度、比重、蛋白、糖(GLU)和酮体(KET)[2],尿糖与尿酮体检查结果为阳性时,可判断为糖尿病。
观察组患者采用生化检验,项目包括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果糖胺、糖耐量实验(OGTT)[3]。生化检验仪器为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2ml,对空腹血糖和果糖胺进行测定,FPG>7.0mmol/L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血脂检验当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对TG含量进行检测;HbAlc采用层析法进行检测,采用EDTA抗凝全血,在300ml溶血剂冷冻管中,加入10L全血稀释,放入于预温器预热5min,随后进行HbAlc检测;糖耐量实验,清晨空腹取2ml静脉血,检测葡萄糖水平,将75g葡萄糖加入300ml水中,受检者5min内喝完,在30min、1、2、3h时刻再抽取2ml血液进行检查,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受检者情绪稳定,禁食禁烟。正常情况下,糖水喝完0.5h~1h内,血糖会迅速上升,2h后降至正常水平,若2h未降至正常水平,可判断患者糖耐受力降低。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并将其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相符为检测有效,否则为无效,检验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将其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数据处理工具为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在其中作计数资料处理,应用比例或百分率(n%)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卡方(x²)检验,如果结果为P<0.05或P<0.01,可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学诊断为糖尿病,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确诊42例,诊断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采用生化检验,确诊57例,诊断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患者诊断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造成血糖浓度异常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糖尿病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出现广泛的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可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双目失明、肢端坏疽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糖尿病一旦确诊,将终身患病,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减轻对心、脑、眼、肾、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的损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准确诊断,有利于帮助医师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我院采取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可准确测定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糖耐量实验等。当空腹血糖浓度在7mmol/L以上时,可称为高血糖症,可降低患者体内水分,增加血浆渗透压,直接刺激口渴中枢,表现为多饮水症状[4];同时高糖血症患者体内胰岛素减少,葡萄糖吸收度较低,大量消耗脂肪和蛋白质,表现为体重降低、乏力等症状。若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可称为低糖血症,可表现出一系列中枢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等症状,如心悸、多汗、虚弱、视力障碍、意识模糊、昏迷、抽搐等,持续性低血糖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脑损伤,危及生命。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及时发现并发症,调整患者血糖水平,同时用于区分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5]。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患病可能,可弥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不足,提高诊断准确性。果糖胺可评估血糖控制水平,测定方法廉价、快速,有利于客观反映血糖波动情况,帮助医师合理调整治疗计划,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对糖耐量进行检查,若糖耐量降低,需警惕糖尿病的发生[6],及时采取干预和治疗,加强运动、饮食、生活指导,可减低糖尿病发生率。
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检查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70.00%明显提高(P<0.05),提示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常规检查,可将生化检验作为糖尿病患者诊断的首选方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进.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1):88-88.
[2]胡洪兰.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09(3):81-81.
[3]吴玉晗.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临床应用及价值[J].医药前沿,2015,23(11):186-187.
[4]吴云.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7):151-151.
[5]李冬梅.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1(1):94-94.
[6]王娟.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96-96.
论文作者:范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生化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价值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