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新集中心小学 743024
在科技化、信息化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根据实际情况巧用多媒体来凸现课堂的美感,能够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时 代化特点,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学习过程中,审美能力和知识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美感,用“美”吸引学生呢?下面我以《草原》一课为例阐述这个问题。
一、“美想”,使美感形象化
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负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的思想。”因此美和形象是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感。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有丰富的想象力,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进行“美想”,把没见过的事物想象得如临其境,贴近自己的生活与感受, 从而受到感染。如《草原》一课,它所描述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天、草原上的地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情景。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是没到过草原的,充其量也只在电视、电影中,图片上见过罢了。那么如果能通过“美想”感受草原这几方面的“美”,使学生的想象与课文的语言表达相通,两者完美结合,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是很有作用的。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因此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等,教师在这里可以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草原的这些美景,激发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自己带进草原,准确生动地再现课文的内容,让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然后各抒己见,谈谈想象之后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另外,此处应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蓝天碧野的草原图片,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对课文精美的语言,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进行品味,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还能积累优美词句,并再次激发学生进行“美想”,使他们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整节课都让学生沉浸在“美想”的氛围之中,很好地凸显了课堂的美感。
二、“美读”,使美感直觉化
“美读”是指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美感的方法,这“美读”是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前提下进行的,它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在小学阶段,由于有声思维还起着主要作用,因此美读时要使学生通过语调、节奏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体会课文内在的感情变化,而理解是美读的基础,所以首先应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才能“美读”。
如老舍先生所写的《草原》一课,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文章既写出了草原美景,又写出了内蒙古同胞的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为了激发兴趣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内蒙古大草原风景区,让学生谈谈所知道的草原,展示从网络找来有关“草原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以及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同时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腾格尔《天堂》MTV,以此将学生带进高远辽阔的草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才正式进入“美读”。
如何才能运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让学生真切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呢?我们知道:老舍先生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作者的心情是何等的愉悦和激动!因此全文要读出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可使用多媒体播放牟青——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伴奏,采取比赛的形式,如个人赛、小组赛、男女比赛等,营造一个生机勃勃、书声琅琅又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并因此得到美的享受。
三、“赏美”,使美感多元化
除了教科书内的课程资源外,它的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不断更新、搞活、拓宽课程内容,不断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这样语文课程内容才是取之不尽、丰富多彩的,也就更能凸显语文课堂教学的美感了。“赏美”就是美感来源的其中一种途径。如教学《草原》一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欣赏赞美草原的歌曲如:“四首经典的草原歌曲——歌唱草原 ”等,从中感受草原空阔旷远的境界,充分地了解体会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 使学生恍若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对美丽草原的向往和对牧民爽朗豪放的性格的热爱之情;还可以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画笔描绘出草原的美丽景物,让学生直接领略个中的诗情画意。
四、“悟美”,体现美的情感性和愉悦性
美感美感,情感是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成功地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并因此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这就是“悟美”的最终目的。如《草原》一课,全文是通过对草原上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生动描写,表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犹如置身于草原的美景之中,还要对“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可心是一样”“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等语句进行细细品味,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深切体会到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友爱,进而赞叹祖国的辽阔美丽,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论文作者:陈淑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草原论文; 美感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人情论文; 一课论文; 情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