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低年段学生的数感论文_李玉梅

浅议如何培养低年段学生的数感论文_李玉梅

李玉梅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 528400

摘 要:数感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良好的数感能帮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教学中的数形结合、重视操作、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加强估算教学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感 数形结合 操作活动 估算教学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直觉思维,具有良好数感的人,能凭这种直觉思维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量之间的内部联系,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的数学方法。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往往较低,数感的养成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字符号、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数学概念来说,是无法简单直接地理解清楚的。因此,解决这一矛盾,让低年级的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与数学关系,并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感,是每一位一线老师的首要任务。

如何能很好地提高低年段学生的数感呢?根据多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总结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和心得。

一、数形结合,培养数感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建立在具体的实物之上的,头脑中还没形成数的概念,也就是说如果“数”没有具体形象物品来表示,学生很难理解这个“数”所表示的含义,更无法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1.认数教学上,以“形”引入,培养数感

小学数学的数学体系是从认数开始的,认数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步,教材在编排时就是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认数教学中编排了很多具体的事物引入,让学生从图中物品的数量中抽象出数来。

例如,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的准备课“美丽的校园”,教材就展现了学生熟悉的校园情景图,老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找一找图中的数量,告诉学生“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一座教学楼”、“一个足球”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两个单扛”、“两位向老师行礼的学生”、“两个黄色的垃圾箱”等等用数字“ 2”来表示。这些具体物品的数量,是看得见和数得出来的,是可以感受得到,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明白了数字“1”可以表示小到一粒米、一滴水,大到一个足球场、一幢楼房、一个地球等等,只要数量是一的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数字2、3、4……也是一样,这样从具体的“物形”引入,再抽象出数,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与理解。最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用这些数表示的,又把“数”与“物形”的数量联系起来,反复练习,在不断的数形结合后,学生理解了数的含义,慢慢就形成数感。而在学习更大的数,如万以内的数时,这时的“形”变成的特定的“小棒”、“小方块”、“算珠”等等,在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数小方块,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个十;再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满十进一”,理解了数数、记数的十进制,建立了数的位值概念,学生的数感也就逐步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在计算教学中,以“形”为载体,培养数感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很多学生计算常常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1)不理解算理,计算靠死记硬背;(2)练习量不够,计算不熟练。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算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算理能够看得见。

如在教学“认识加减法”时,我就让学生画一画“1+3=4”、“5-2=3”,把抽象的算式变成具体的图形,有了图形为载体,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也就明白了为什么“1+3=4”“5-2=3”。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的数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二、重视操作实践,培养数感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科学,而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将数学符号、数量关系与具体形象的实物相联系,建立起数学概念,并且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抽象的数、理解数与数之间有内在联系。

如在教学“加法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观察小丑图,理解小丑左手的气球与右手的气球合起来是多少,“合起来”算一共有多少。同时可让学生摆放小圆片,先摆出3个,表示小丑左手的3个气球,再添上1个小圆片,表示小丑右手的气球,告诉学生添上这个动作就是合起来,在数学上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列式为:3+1=4。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用小圆片摆一摆,理解了算式中每个数对应的实际含义。同时通过了将小圆片合起来的操作,理解了加法的概念。这样一来,学生能较容易地理解明白算式“3+1=4”的含义,学生的数感也会渐渐养成。在学生提高了数感之后,这种数和数的运算的“熟悉感”又会反过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在运算中能寻求到简洁合理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感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在教学时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更容易理解数理,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与数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知识。因此,让学生多找找生活中的数学,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如在教学“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公园情境引入,出示题目:“有15个气球,卖出了9个,还剩几个?”由于这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境,老师又展示出了看得见、数得出的气球图,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题目的数量关系。又如教学“认识序数”时,老师可让学生站成一列队,说一说自己所在队列中位置,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临时的观察来理解体会序数的含义。在这样的与生活实际例子的联系与体会中,学生的数感就得到了培养。

四、加强估算训练,培养数感

虽然估算教学在每一册书中的内容不多,但估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加强估算。但估算教学却是一个教学难点,到底什么时候就该估算,什么时候应该精确计算?如果要估算,应该怎么估?估大还是估小?什么时应该估大?什么时应该估少?解决估算的难题主要靠的是学生敏锐的数感。只有当学生对数量和数的运算有深刻的理解,形成了好的数感时,估算才能迅速和精准。反过来说,也正因为估算的灵活多变,它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更能提高学生的数感。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渗透估算教学,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数感就会慢慢养成。

数感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良好的数感关系到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的质量,更能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一个具有良好数感的人会有意识地把一些事情与数和量数联系起来,并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应时时刻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感。

参考文献

[1]马云鹏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

[2]周芳 邓学梅 浅谈学生数感培养的意义与策略[J].科技创业,2012,3。

[3]吴黎贞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J].教学新思维,2013,8。

论文作者:李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浅议如何培养低年段学生的数感论文_李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