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过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要做好一个项目的管理,无论是工程的发包方还是承包方,都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发挥自身的长处,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问题分析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问题
项目合同管理过程包含了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综合协调与管理、项目竣工验收之后的售后服务和相关资料、文档的管理工作等,而这些所有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参照都是合同,所以说,做好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工作,对整个建设项目所带来的实际使用性与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文本内容存在缺陷、合同签订不规范、经济纠纷难以解决
在项目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签署的合同文本内容存在很多问题及缺陷,如没有严格按照《合同法》规定的程序签订合同,未根据项目建设模式采用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或标准文本内容进行签订,从而导致权责划分不清、违约后果、合同变更、风险承担及索赔等条款约定不够明确具体,部分施工合同过多的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及违约责任,对发包方更多的是约定免责条款,而与承包方对应的制约条款相对较少,对履约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违约处罚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在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前没有制定严格的合同审查、评估程序,在签订合同时背离招投标的实质性内容,甚至存在双方签订“阴阳合同”的情况发生,即合同签订后发包方向相关部门备案的合同内容和双方实际执行的合同内容不一致,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难以控制的风险和纠纷,尤其是到了工程结算阶段,因为合同相应条款的缺失造成权益维护依据的缺乏,从而合同纠纷、扯皮及诉讼时有发生。
1.2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全面
在建设工程的具体实践中,双方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不够充分,相关管理人员对合同具体实施的情况漠不关心,缺乏严谨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的起草、审核、评估、签订、交底、履行、变更、中止及监督考评未能实现科学的全过程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合同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及条理性。在合同的层级管理、授权管理、监督管理、部门化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造成合同双方程序订立的不够严谨、合作方资格审查不够严格、风险核算与评估不够科学,对合同管理的监管能力相对匮乏。
1.3管理和实践脱节、监管作用不强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需要合同双方的全程监管,但是在实践中,合同签订后合同管理人员未对合同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有效全面的交底工作,从而造成合同管理办公室人员与工程现场管理的实际执行人员之间相互脱节,合同管理的时效性与监管效益缺失。规模较大的建设单位,招投标管理与合同管理通常会划为两个不同的部门,或者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脱节。在招标时发包方为规避风险,过度要求总价包干,忽视工程建设过程中已方应承担的合理风险、市场价格信息及政策性价格调整等,最终形成签订的合同内容与招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存在巨大差异,最终影响合同双方的综合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改善策略
2.1规范合同文本管理,维护合同双方权益,避免合同纠纷
合同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法》规定的程序签订合同,根据项目建设模式及项目任务特点,合理确定所适宜的承发包模式和价款调整条件,尽可能选择国家相关部门颁布实施的建筑工程合同示范文本或标准文本内容,再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招投标文件、合同谈判结果来起草合同,合同文本必须准确表达双方真实的意思,做到条款不漏项,文字表达严谨,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应审查合同是否合法、是否需要公证、批准和备案,是否采用了示范文本,双方的权利义务、应承担风险、违约责任或处罚条款是否公平合理,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合同补救措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等。约定发生工程变更、设计变更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综合考虑工程整体情况、设计方案、政策影响因素和市场因素对工程的影响,约定结算方式等。为保证施工合同全面履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组织宣传经济合同法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典型案例,从而加强合同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完善合同法律法规,以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发生合同争议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可查询,要在严把审查关的基础上,加大合同备案及合同履约管理力度。
2.2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一方面,建筑企业应根据合同管理的阶段特征、管理要求与风险控制等实际问题,项目建设各方要重视合同管理机构设置、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工作,强化合同管理职能,由上而下的建立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每个角度,健全合同管理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自上而下”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可利用资源和实际管理水平,构建全过程、每个环节、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之有章可循,责任分解,履约跟踪,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严格认真做好合同的审查、交底与后评价工作,做好合同签订、审查、授权、公正、履行的监督管理,强化合同管理职能,同时建立企业自身积极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监察和考核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指向作用,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保证合同管理制度的有效贯彻。另外,在签订合同之前发包方应严格审查承包方资质等级及承包范围,对承包方的技术、设备、项目管理能力、财务状况等进行整体的详细审核,评定合同履行过程的风险因素,平衡双方的权责。
2.3做好合同交底工作,保持部门的信息互通,加强监督核查
合同签订后,合同管理人员必须与合同执行的相关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合同交底,阐明合同权利义务、合同风险及违约后果等主要内容,并将相关事件的责任落实到责任人,使合同参与人明确自身工作范围和责任,合理行使权利,尽心尽职地履行合同义务,规避合同风险及违约情况的发生,积极配合合同相关方,共同实施合同管理。要注重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配合。合同管理部门应重视施工资料采集与合同证据收集工作,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汇总分析反馈到的工程实际情况,建立过程的合同内部监督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和人员组建审查小组,实现项目全过程监管,针对问题及时纠编,实现全过程的可控的有序管理。
3结语
总之,为了确保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增强项目管理的规范性与制度性,合同管理是专业化过程的保障和基础,本文对我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规范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并坚持对建筑合同进行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从而减少或尽可能避免合同争端和纠纷。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 (11) :122~123.
[2]李晓光.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问题分析和对策[J].江西建材, 2017 (01) :280+284.
[3]陈云.关于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 2015 (16) :118.
[4]刘明明.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主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黑龙江科学, 2014, 5 (02) :24
论文作者:高诗雅,代东伟,余瑞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合同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承包方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