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从脾论治中医减肥的运用论文_陶开文

探讨从脾论治中医减肥的运用论文_陶开文

摘要: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肥胖中脂肪的堆积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局部的肥胖并不能通过抽脂等达到减肥的目的,而是需要将身体当中造成痰湿内阻的体质调节过来,这样身体就不会通过堆积脂肪来达到各脏腑的正常生理状态。

关键词:减肥 中医 脾胃论

肥胖容易引发心血管、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已经成为医学界的难题。无论是美容业、西医学还是健身业等都提出了自己对肥胖的理解,有的行业认为是脂肪堆积,于是发明出抽脂减肥法;有的认为多吃水果少吃主食可以减肥,于是发明出营养代餐减肥法;有的认为多运动可以消耗脂肪减肥,于是发明出运动减肥法。中医对肥胖的作用机制认识已久,早在《丹溪心法》中就载有“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多痰”《傅青主女科》也记载“妇人体质肥盛,恣食厚味,痰湿内生”,所以中医常将肥胖看作一种病,并归于“痰湿”证论治。从中医来看,肥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消化吸收能力好,消耗比较少,我们不应阻止自己正常营养的摄入,而是身体体质出现问题,人体的脂肪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如果某个地方的痰湿比较严重,脂肪就会起保暖作用。而且肥胖的人各种体形的都有:有肚子部位肥胖的,有后背部脂肪厚的,还有臀部脂肪厚的。中医从脾论治肥胖的过程,中医不是治病的,而是把身体的内环境调整好,肥胖自然就会消失。

1脾与肥胖疾病发生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医角度的五脏六腑与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特定的器官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脾能统血,脾与胃相表里,肝能疏泄土之雍等这些病理方面的说法,都不应把这里面的脾、脏等当成某人上特定器官,而是从中医的角度当成一种机能组 。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后,其中的水谷精微,由脾进一步消化和吸收,上输于肺,注于心脉,输布到全身,以营养各脏腑、组织器官,并化生气血。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上输于肺,输布到全身,以充分滋养濡润各组织,而代谢后多余的水液,则下输膀胱,排出体外。水液的代谢平衡及在体内的循环大体上可以看作:水入于胃,由脾上输于肺,经过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而汇集膀胱,通过肾阳的气化而分清浊,清者上输于肺又输布全身,浊者排出体外为尿,如此反复环流与排泄,维持着全身水液代谢的平衡。

津液就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若水液停聚,则成为水湿,而人体水湿之气,须赖脾的运化,才能适时排泄而不致潴留。因此,脾失健运,运化水湿功能异常。则水液停聚而为病,所以要避免身体产生水湿,就要用一些利湿类的药物,或者是补气健脾类的药物。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畅气机,以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气疏泄条达,脾胃才能保持正常的升降功能,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行气解郁类的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中医减肥从脾论治的运用

2.1中药减肥的临床应用

在《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方》以及《本草求真》《本草拾遗》等古中医著作当中都有关于局部减肥及整体减肥方法的记载。以下是几类减肥常用药的汇总。

利湿类的减肥中药有:薏苡仁、茯苓、赤小豆等。这些药物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渗湿的功效,比如薏苡仁久服益气轻身,多食开胃进食。现代西医的药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薏苡仁含有薏苡仁油、薏苡仁酯、脂肪油、氨基酸等成分具有降脂的作用,有利于减肥。

补气健脾类的中药有山药、白扁豆等,这些药都归脾胃经,具有补脾、健脾和胃的效果。例如古书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现代西医药理分析得出山药富含纤维素、胆碱和粘液质等成为可以减少皮下脂肪的堆积,另外它还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还有通过山楂、鸡内金等的健脾、消食、化积等的功效 ,尤其是山楂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降低血脂的作用。

行气解郁类的中药有陈皮、柴胡等。这些药具有理气澡湿、疏肝解郁之功。现代西医药理分析得出陈皮中的挥发油可以刺激去痰作用,黄酮甙、川皮酮及维生素B及维生素C等可以抑制胃肠运动降低食欲。中药减肥需要辨证论治,先分析出患者的体质,然后有针对性地用药效果会更好。

2.2针灸减肥的临床应用

针灸也能起到减肥的作用,它的治疗思路也是从调理脾胃、疏肝解郁的角度进行。中医上有十二经脉,如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以及奇经八脉,如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等,它们都是起始于手与足止于头部的贯穿全身的经络系统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内部的脏腑功能相对应,某个脏腑器官出现问题,在经络上也会表现出一些结节、气机不畅等问题。

例如,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具有健脾化痰除湿、利尿行水的功效;足阳明胃经的天枢、手阳明大肠经的募穴可调理肠胃、健运中焦,理气除湿;足阳明胃经的丰隆具有化痰除湿,调理脾胃,加强脾的运化功能,通调水道痰湿自消的作用,它是减肥的要穴。另外,如果是单纯的肥胖,可以将天枢、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大横、丰隆等作为主穴,这些穴位的归经主要以胃经、任脉、脾经、膀胱经为主。从这些常用的穴位可以看出治疗肥胖的思路主要以调节脾胃的功能以及水液的代谢为主。

3根据中医学对肥胖病因病理特点的认识,笔者认为肥胖的基本成因是痰湿内蕴,病位在脾。但这个脾不是现代解剖生理学上的脾脏而是一个主消化吸收的脏腑,从脾论治减肥,运用去湿除痰、化痰消积导滞等可以有效治疗肥胖,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菊花.论中医针灸推拿对于减肥的临床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131+134.

[2]郭澄,魏道智,陈海华,曹学锋.中医药减肥疗法的研究概况[J].中药材,2002,07:534-537.

论文作者:陶开文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探讨从脾论治中医减肥的运用论文_陶开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