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部分省市统计改革与实践经验摘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践经验论文,省市论文,工作新局面论文,努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刘洪同志所说的:
1998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各项改革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各级统计部门发扬积极开拓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分析形势,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统计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下列省、市统计局围绕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在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步伐,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推动统计工作适应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
法治:净化统计工作外部环境
几年来,山东省统计局抓住各种机会,利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统计普法活动,先后对15万多人进行了普法教育。特别是1998年,他们通过贯彻落实“两办通知”,对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干部、统计负责人共计8万多人统一进行了统计普法考试,并颁发了“三五”统计普法合格证,其中地厅级干部700多人,县处级干部8000多人。市地委书记、市长、专员、人大主任亲自答卷,有的在答卷上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弄虚作假的危害性以及加强法制工作的措施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观点和意见;省直部门的领导同志冒着酷暑亲赴考场参加考试,情景十分感人。此项普法活动规模之大、效果之好都是空前的。通过一系列的普法活动,大大增强了人们的统计法制观念,为开展统计法制工作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山东省的统计执法工作从弱到强,从被动到主动,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长足发展。1998年山东省统计局抓住贯彻“两办通知”的有利时机,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了统计执法活动,在学习“两办通知”、普法考试、全面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进行了重点抽查,全省查办案件达2903件,有力地促进了“两办通知”的贯彻落实。目前,统计执法已成为各市地的自觉行动,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山东省的统计执法工作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突破,而且保障了办案质量,几年来全省查办的7000多件案子,基本做到了件件扎实,诉讼案件统计局无一败诉,复议的案件无一变更,强制执行的案件均已执行完毕。这与同一时期全省行政执法部门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30%相比,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充分说明该省的统计执法是健康的、高质量的。
四川省1997年统计执法大检查成立了以副省长邹广严为组长,省长助理柳斌杰、省统计局长夏代川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1998年贯彻“两办通知”精神,全省各地在原有的领导小组成员的基础上又增补了纪委、组织部的领导同志,形成了党政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特别是1998年,该省由纪委、组织部、统计局三家联合发文贯彻“两办”通知,统计执法大检查的力度明显增强。
1998年在总结1997年的经验、加强执法办案的培训、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的同时,省统计局又组织执法小分队到基层去,行程近4万公里,检查12个市、地、州近30个县(市、区),既自己直接搞执法,又帮助、带动基层的同志执法。小分队在基层检查目的性极强,一是教被检查地区统计执法骨干学会执法办案;二是推动该地区的统计执法工作。
近几年来四川省不断加强统计执法工作,1998年全省立案查处统计违法行为783件(其中省统计局直接查处42件)。实施行政处分的6件,罚款处罚293件,罚款近190万元,同上年相比,受经济处罚的增长127.1%,罚款额增长124.3%,受行政处分增长100.0%,大大地强化了执法力度,对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统计局认为,统计执法检查是最有力的统计法制宣传,为统计机构依法统计开辟了道路。它向社会表明,任何人干扰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破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都是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法规的惩处。
北京市的统计法制工作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紧抓机遇,开拓进取,经历了一个以法制宣传为先导,以地方立法为重点,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执法检查为动力,以治理数据质量为中心的发展过程,全面推进统计法制建设,有力地保障了北京市统计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北京市始终把抓统计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统计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以统计法制宣传为先导,带动统计法制工作的全面发展。继统计“一五”和“二五”普法教育之后,持之以恒地抓住统计“三五”普法的时机,认真落实国家“三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全面深入地开展统计“三五”普法工作。
在1998年贯彻落实中办和国办《关于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通知中,为了加强对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追究政纪责任,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北京市统计局、监察局和人事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以加大惩治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力度。
1998年,全市在贯彻“两办通知”中,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贯彻“两办通知”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带头学好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实事求是地对照检查,明确提出“五个是否”的检查内容,即:是否有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指标,迫使下级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情况;是否有利用虚假数据争名谋利,“以数出官”的情况;是否有放任、袒护或者纵容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和干扰统计行政执法部门办案的情况;统计机构是否健全;统计人员和基层统计工作是否稳定。为确保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市委、市政府责成统计、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组成抽查组,对全市贯彻落实“两办通知”对照检查的情况以及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外经、社会六个专业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抽查。全市共抽查了6020个单位,有违法行为的598个,其中对162个问题较严重的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150个已经处理结案,对其他情节较轻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分别作出通报批评、警告或责令改正等处理。
北京市统计局始终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法制工作的重中之重。1998年,他们结合贯彻中央、国务院“两办通知”,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领导到位,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工作纳入市统计局的折子工程,由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建立工作班子。二是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机制。三是建立了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系统,借鉴数理统计学的有关方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利用数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关联性,对统计数据质量做出判断。四是坚持依法统计,针对在贯彻“两办通知”的检查中,部分地区和单位存在虚报经济总量的问题,市政府办公厅批转了市统计局、市监察局《关于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反对凑数,强调要实实在在的增长速度。
改革:增强统计工作内部抗干扰能力
河南省在加大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力度,加快地方抽样调查网络建设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他们认真研究了分层二重目录抽样理论,解决抽样调查满足多层次决策管理需要问题;横向上向统计的各个领域整体推进,纵向上向市(地)、县延伸;构筑起新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基本框架。
首先,建立《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单位名录库。《制度》分为年报和定报,调查频率为每年进行两次,定期统计调查的标准时点为4月30日,年度统计调查的标准时点为9月30日。调查范围原则上均为本行政区划内除农户和个体以外的从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年报和定报都要以已经建立的名录库为基础,抓住重点行业和重点标志进行清查和核查,为开展各种调查提供全面、准确的“点名库”和抽样框。同时,逐步扩大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涵盖范围,在有条件的市(地)、县进行建立个体经济经营活动单位名录库的试点,还制定了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制度。
其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抽样调查制度。他们陆续建立了按企业规模划分统计调查总体实施目录抽样的工业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第三,实施了国有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数调查统计制度。
第四,建立了限额以下工业企业年度和定期抽样调查制度。即从满足省、市(地)、县(市、区)三级推算总体目标总量,实现三级样本兼容,以减少县级的调查工作量。协调各级调查数据,用上级样本推算的目标总量监控下一级推算的目标总量的目的出发,运用分层二重目录抽样理论和方法,设计A(省级)、B(市地级)、C(县级)三级一套样本,分别推算省、市(地)、县(市、区)三级总体目标总量。农村个体工业的总量目前已经占到全部工业总量的近30%,为了取得准确的农村个体工业总量指标,满足GDP核算的需要,他们修订完善了《河南省农村个体工业抽样调查方案》,运用分层、二重、不等群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省、市(地)、县三级一套样本,推算三级总体目标总量,提高了抽样调查精度,满足了分层次决策和管理的需要。
对于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单位)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抽样调查制度。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要以《基本单位统计制度》界定的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餐饮业企业统计单位为抽样框,定期重新确定样本单位,实施样本轮换。积极研究探索用A、B、C三级一套样本分别推算省、市(地)、县三级总量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
此外,他们还实施了畜牧业目录抽样调查制度,初步建立了对市(地)有代表性的城镇居民生活和物价抽样调查制度,以满足GDP核算和地方管理的需要。他们提出的分层二重目录抽样理论,其要点是:首先对总体按照分层抽样理论进行第一重分层抽样;在分层抽样中运用目录抽样调查方法,使各层样本对该层子总体均有代表性;然后以各层样本形成第二重抽样的全及总体,进行第二重抽样;类推进行第三重抽样或多重抽样,形成多级一套样本,实现多级样本的兼容;依据二重抽样原理,可将各级抽样误差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分别推算各级目标总量,满足多层次决策和管理的需要。在实践中,他们设计了A(省级)、B(市地级)、C(县级)三级一套样本,在工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畜牧业抽样调查中实践运用,取得了明显成效,解决了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应用抽样调查技术必须考虑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抽样调查必须解决多级推算总体目标总量,以满足我国分级决策的经济管理需要;二是必须实现多级样本兼容,以降低调查成本,减轻基层调查工作量;三是实现用上一级调查数据监控下一级调查数据质量,达到协调各级调查数据,提高调查数据质量的目的。
最近几年,浙江省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农村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工业统计单位由1990年的33万家上升到1997年的68万家。点多、面广、量大,加之农村乡镇工业统计基础薄弱,工业全面调查的难度逐年加大。对此,他们本着“抓大活小、协调配套”的指导思想,首先把工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作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来抓。
由于进度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大幅度的减少,而调查对象的重要性却大大增加,因此,全面实施工业统计超级汇总制度就现实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超级汇总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为使超级汇总能够顺利实施,他们做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首先,认真抓好《浙江省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则》的贯彻落实,规范基层企业统计工作,从源头搞准统计数据;二是开展全系统工业统计新知识业务培训。针对县级统计部门人员变动多、业务交流少和工作内容变化大、综合业务素质要求高的情况,举办了由市(地)及县(市、区)和省级有关部门工交统计人员参加的工业统计新知识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国民经济核算、工业统计知识、抽样调查、工业统计资料的开发与应用、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办法、数据处理程序应用技术、能源统计与《节能法》、工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总体思路、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等;三是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调查研究,以强化数据质量意识,推进超级汇总的实施进程;四是健全考核制度,加强工作管理。
在精心组织好国有及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超级汇总的同时,他们积极推进工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从1998年起他们建立了半年度500万元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抽样调查制度,并逐步过渡到季度。总体设计为同时满足省和市(地)两级推算总体的需要,即以市(地)为总体建立小型企业抽样框和个体工业企业抽样框。全省抽中一级样本23个县市,二级样本534个行政村,共计9484个农村和城镇工业企业(单位)。对小型企业实行目录抽样法,对个体工业企业先以乡镇为单位,抽取一级样本群,对样本群内的个体工业企业实行目录抽样。既有代表性又减少样本量,从而达到减少工作量和提高推算精度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他们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尽快明确市、县数据脱钩目标;二是样本群确定后,要在县统计局的配合支持下,重点抓好样本群调查网络建设,选好基层辅助调查员,并保持相对稳定;三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各市地要加大调研力度、督查力度,切实挑起担子,杜绝一切应付了事的思想;四是对有条件开展抽样调查的县(市)要予以支持并加强业务指导,对分乡镇出数据要慎重对待,市地要加强对县市数据的评估。
与此同时,浙江省建立了以国家7项考核指标为基础,增加了包括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亏损率、新产品(市地以上)产值率等指标内容在内的浙江省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并实行超级汇总。加强企业集团统计,建立了浙江省企业集团名录库。建立了月度工业增加值统计,增加了股份合作制、农村工业等指标分组。积极开展工业生产指数试算工作。
黑龙江省统计局围绕实施农业强省战略,全方位、多视角地开发农普资料,注意搞好农业普查数据与农村统计报表数据的衔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农业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是农普后期最重要的工作,农业普查的高标准、高质量,不仅体现在前期准备、现场调查和数据处理等阶段的工作上,更体现在对农业普查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系统、有效地开发利用上。对此,他们要求全省的农普资料开发利用要达到三个目的,实现一个目标。三个目的:一是摸清“家底”,搞好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找准问题,研究对策;三是探讨发展,制定规划。目标就是,通过农业普查资料的开发研究,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一系列咨询建议,为省委实施的“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将农业大省建成农业强省的战略目标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全面完成农业普查任务。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全省各地结合实际,通过“三个渠道、三个层次”狠抓了农普资料开发工作的落实。
“三条渠道”,即利用农普数据,采取“短、平、快”的方式,撰写农普简明资料,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服务;利用农普数据,瞄准党政领导关注的问题,撰写农普专题报告,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利用农普数据,进行导向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撰写农普重大课题报告,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信息。“三个层次”,即县(市)级主要开展农普简明资料的开发,有条件的地方搞一些农普专题分析报告;市(地)级主要进行农普专题分析研究,有条件的地方搞一些重点课题研究;省级主要进行重大课题研究,同时搞一些党政领导所需的简明资料和专题分析研究。在数据开发使用中,不搞“一刀切”和一个模式,因地制宜,各有侧重,使这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经过一系列的组织策划,选定了全省农普资料开发的18项重大课题。18项课题在选题上突出了六大重点:农业基础地位问题、可持续发展农业问题、农业强省建设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问题、合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问题、粮食生产问题。省农普办对18个重点课题采取了公开对外招标的办法,并落实了12万元的课题经费。
一年来,全省各地全面深入地开发应用农普资料,获得了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重要成果。到目前为止,全省县以上农普机构撰写简明分析资料近400篇,农普专题分析报告265篇,课题研究39篇。其中,有175篇简明分析被当地政府领导批示,有85篇被当地党政文件、简报转发,有198篇被当地刊物和新闻媒体采用。
针对农普与农业统计报表数据存在较大差距,如何进行“两数”衔接问题,该省冲破了四个阻力,即来自领导层的阻力、各部门的阻力、基层的阻力,统计部门内部的阻力,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抢前抓早,将“两数”衔接纳入政府行为,加强部门协调,利用农普数据,实行全面衔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信息工程:快速实现统计现代化的基础手段
上海市统计局在国家统计局和上海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
上海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92年前。主要标志是报表上报方式由纸介质升级为磁介质。
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1996年止。主要标志是网络技术得以应用,初步实现全局信息共享和无纸化办公。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1998年止。主要标志是网络技术更趋完善,《上海市情》网建成、开通,上海市统计网络二期工程完成。将局域网改造为广域网,首期开通16条中继线,为远程用户进行接入服务;完善局内部网建设;《上海市情》网开通;为配合国家统计信息化主体工程的建设,该局拟定的《上海市统计信息系统“九五”规划》,获市计委批准,并落实了建设资金。
第四阶段将从1999年起。主要标志是全面实施统计信息系统“九五”规划。目前,上海市统计网络三期工程已启动,将在新办公楼构建新的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双机热备份网络运行环境,基本达到智能化办公条件。
上海市统计局在研制《上海市情》网之初,就开始与上海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研制统计信息上网的管理办法。1998年11月10日联合向本市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发布了《管理办法》,并为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从今年1月1日起,该局和市信息办即开始对各单位在网上发布的涉及市情市力的统计信息实行登记、审批和监测。为此,该局已成立由综合处、法规处和计算中心组成的监测执法小组,行使网上统计信息监督职能。
当原始报表上报方式改成磁介质之后,就面临历史数据如何存储的新课题。上海市统计局在统一了统计信息分类标准和编码之后,将全局各类电子统计原始数据及汇编资料集中到计算中心归档和管理。数据电子档案建在小型机的数据库和光盘库中。为了加强信息管理,计算中心开发了统计年报基础信息管理软件,将全局历年的专业年报和普查原始资料统一储存和管理起来。该软件还可通过网络进行跨年度、跨专业、跨报表的信息查询和汇总制表,真正实现了统计电子档案网上共享。为确保原始数据的安全,将年报原始数据刻成光盘分发给处长以上干部查询。
与此同时,统计数据库建设也取得新进展。统计信息电子档案制度的建立,为计算中心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深度加工,开发出为各级领导服务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奠定了基础。现已在网上开发了工业行业信息库、工业产品数据库、统计分析报告数据库、农普汇编资料库、基本单位名录库、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数据库等一系列使用浏览器查询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了月度信息库的升级换代;完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统计中的应用;研制出了《上海统计年鉴》电子版和基本单位大全光盘地图。
不仅如此,在国家统计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上海统计局已成立由分管局长领导的协调小组,发动全局上下一齐来解决系统内的计算机2000年问题。目前已有16个区县统计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每一台计算机进行严格的测试和填写调查表。
南京市统计局在统计信息工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1996年9月,南京市统计局成立了统计信息工程领导小组,把统计信息工程列入全局工作中心,制订了“南京市统计信息工程”建设规划方案,结合市统计局办公楼建设,于1997年上半年确定并开始实施统计信息一期工程(网络工程)的建设,拉开了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序幕。
南京市统计信息工程作为南京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九五”建设规划,整个工程建设项目总预算为1600多万元,分三期组织实施。1997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以局域网为主的统计信息网络工程(一期工程)列入了1998年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全局干部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方案制订、工程招标、系统建设和工程运行验收四个阶段近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斗,于1998年9月份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该系统容NOVELL、NT、UNIX三种网络操作系统并存,目前以NT系统为主。整个网络构架554个节点(其中数据点248个,语音点306个)主干100M,工作组10M的快速以太网,独享100M24端口交换机主干,独享10M24端口交换机4台(工作组),可接96个用户;由网络系统、统计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框架构成。其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主要有:
数据库系统:该系统主要建立了综合统计数据库(年度)、动态统计数据库(月度)、大中型企业数据库(包括工业、商业、建筑业、年度)、投资项目数据库、普查数据库、企事业单位名录库、考核数据库等。
南京统计主页:“南京统计主页”以INTERNET接入方式挂靠在“金陵热线”上,面向社会各阶层提供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南京统计主页”主要有统计公报(历年)、统计新闻发布、统计快讯、统计分析等综合信息,介绍统计机构和职能,统计法规条例、普法材料和统计指标解释,发布标题新闻、企业名录、企业风采等。从1998年5月18日到1998年年底止,累计社会用户查询22190人次,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南京市统计局主页:“南京市统计局主页”为统计局内部使用的主页,主要服务于局内全体人员。主页栏目包括:近期要闻、工作动态、统计法规、专业统计、综合信息、处室导航、人事教育、规章制度、专题信息、网络服务等。
此外,还设有市领导统计信息查询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媒体统计信息查询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文档之星”办公自动化系统,文件服务和打印系统。
建成后的统计信息一期工程,具有统计信息处理功能、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支持功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功能、统计资料出版功能,为“南京市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全面完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品:统计工作水平的最终体现
1998年,江苏省统计局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按照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实际,解决思想,抓住机遇,不断优化统计服务,拓展服务空间,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参政议政能力,为党政领导决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继续赢得了有关方面的好评。
一、旗帜鲜明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1998年,江苏省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主要表现在对统计数据需求的迫切和对统计制度的关注。
他们认为,来自决策层的这些分析和要求充分说明,改革统计制度绝不单纯是统计的一种自我完善,而且更是关系到中心任务的一件非做不可的大事。决策层对统计制度改革前所未有的关注,对统计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实际上也给他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大好机遇。当决策层真正意识到统计制度改革不单单是统计部门自己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大事的时候,就会把统计制度改革当成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统计制度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就更容易得到解决。他们必须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审视统计制度改革,采取一些必要的改革措施,同时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大统计分析力度,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在这次会议上,他们要求各级统计部门正确判断形势,想方设法抓住机遇,在统计制度改革上抓出成效,有一个大的突破,并借此机会使统计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个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赞同,并在此后确保全省统计工作顺利进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战胜各种困难,在逆境中把统计工作胜利推向前进方向,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持之以恒地开展了统计分析研究和信息工作,增强了跟踪监测和参政议政能力。
江苏省统计局在1998年这一特殊年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振奋精神,迎接挑战”这二十四字方针,并认为,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和信息提供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998年江苏省因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特大洪涝灾害降临等种种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党政领导提出发展经济的新思路新对策,为此他们加强了月度经济形势监测预警工作,在保证简明扼要、灵敏快速的同时,重点提高了进度分析报告的深刻性和针对性,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和称赞。如,针对一季度全省经济速度较低,不利于全年目标实现的运行新动态,他们及时撰写了《经济继续平稳运行,实现目标尚需努力》,当即被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特列为会议参阅材料,主持会议的副省长陈必亭称赞这份材料有内容、有份量,值得认真研读。之后的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报告《总体经济景气趋升,增长动力仍需增经》,又被郑斯林省长主持召开的全省苏南苏北片经济形势座谈会列为参阅材料,其中主要分析观点被郑省长报告所引用。他们提供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同时得到了党政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认可,因此不断被邀请参加各种经济形势分析研讨会议并作为重点发言对象,并参与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在内的省有关重要会议材料的起草工作,各新闻媒体对经济形势的报道也均以统计局的分析为基准。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省各地的经济发展态势,1998年上半年起,他们建立了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资料报送制度,要求各省辖市定期提供月、季、年度地方经济运行新特点新趋势,丰富分析报告内容,使进度分析报告做到了点面结合,有理有据,更便于党政领导决策参与。该局撰写的一季度的《经济继续平稳运行、实现目标尚需努力》、上半年的《总体经济景气趋升,增长动力仍需增强》等等,受到省领导高度重视和赞扬。
统计分析研究出精品、上名篇,是他们一贯的要求;交流协作,集思广益,也是实践证明比较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他们撰写的《探析买方市场下的江苏新经济》一文,通过深刻阐述买方市场的表现形式和利弊效应,引介国外买方市场下启动经济的成功举措,提出了实现江苏新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陈焕友批示:“在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的情况下,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篇文章作了有益的探索,很受启发。”
标签:统计调查论文; 数据单位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政论文; 抽样调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