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甘肃省庆阳市 745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手术麻醉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中抽选8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观察组42例,在围手术麻醉期液体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手术麻醉期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快速康复理念;外伤性肝脾破裂;手术麻醉期;效果;应用
外伤性肝脾破裂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需尽快接受急诊手术治疗。虽然急诊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是手术创伤很大,并且肝脾本身已经遭受创伤,双重创伤下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较慢,生活质量也严重下降[1]。如果要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则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是手术麻醉的管理。快速康复理念是一种以促进患者康复为基本目标的管理理念,它主张缓解患者的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这种理念在外科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患者中的接受度较高。本研究以84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围手术麻醉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4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年限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6.64±4.1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14例,其他8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7.12±4.2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13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包括及时补液,维持体液平衡,避免体液不足的发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避免失血性休克的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围手术麻醉期液体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①接诊后尽快为患者建立可靠、有效的静脉通道,尽快补充血容量。②术后常规禁食的同时加强胃肠外营养补充,及时输注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血浆、血清蛋白等营养物质,并注意输血、输液,确保门静脉供氧充足。③如果患者行脾切除手术,则术后可能出现代谢紊乱、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尤其是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意识障碍、水肿、出血等情况,如果有则应及时加以处理。
麻醉期管理:两组患者均在术前30min给予0.1g鲁米那钠、0.5mg阿托品肌肉注射。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5mg,用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苯磺酸阿曲库铵做麻醉诱导,剂量分别为0.1mg/kg、2mg/kg、0.5-1μg/kg、0.5mg/kg。辅助呼吸,充分给氧两分钟之后行气管插管全麻,使用丙泊酚(每小时5-10mg/kg)、苯磺酸阿曲库铵(每小时0.2-0.4mg/kg)、瑞芬太尼(0.1-0.4μg/kg)维持麻醉,同时间断吸入七氟烷。关闭腹腔时停用阿曲库铵,静脉注射2mg托烷司琼、40mg帕瑞昔布钠。手术结束后停用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注射0.5mg阿托品、1mg新斯的明。在患者的意识、咳嗽反射均恢复之后将气管插管拔出,连接止痛泵,泵注120mg帕瑞昔布钠、25mg地佐辛以及100ml生理盐水,泵注速度为2ml/h。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咪达唑仑0.1mg/kg,苯磺酸阿曲库铵0.5mg/kg。辅助呼吸,充分给氧之后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烷以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苯磺酸阿曲库铵[2]。关闭腹腔时停用异氟烷,静脉注射2mg托烷司琼、50μg芬太尼。术后连接镇痛泵,泵注芬太尼20μg/kg、生理盐水100ml。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包括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相关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更短,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麻醉相关指标比较情况(`x±s,min)
3.讨论
外伤性肝脾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脏器损伤疾病,在救治过程中,液体复苏是必要的步骤,同时也对患者的救治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要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则需做好围手术期的液体管理工作[3]。快速康复理念是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一种理念,在胃肠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较多[4]。本研究对快速康复理念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围手术麻醉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并与采用常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手术麻醉期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患者其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病情严重、危急,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快速康复理念正是基于此种情况而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在快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患者被快速地安排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术中使用了瑞芬太尼、异丙酚、七氟烷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药物清除率高的麻醉药物,使得患者能够快速苏醒;此外,本研究中,患者的麻醉管理分为两个部分,即术前麻醉和术后镇痛,这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而实施的麻醉镇痛方式,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镇痛时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瑞芬太尼用量较少,仅为0.5-1μg/kg,对胃肠蠕动功能的干扰相应减少,所以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可加快,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也相应减少[5]。
综上,快速康复理念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围手术麻醉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崇志.快速康复理念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手术麻醉期管理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22-24.
[2]谭黄业,樊献军,马恒涛,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肝脾破裂围手术期应用中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310-1312.
[3]成正军,何中林.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射频消融辅助保脾手术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6,37(11):1253-1256.
[4]史正军.快速康复外科在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围术期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21):217-218.
[5]郑霞,张雅丽,姚武玮.快速康复理念(FTS)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期液体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15(B06):325.
论文作者:王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快速论文; 芬太尼论文; 术后论文; 理念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