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适度规模问题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探析论文,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行,银行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以存贷业务为主的货币机构向全能化、现代化的新型银行转变,许多银行通过并购、兼并不断扩充自身规模,同时抢占市场份额以提升其竞争力。但从上世纪末开始,发达国家掀起的金融机构并购浪潮开始趋于沉寂,在更为理性的思考之后,银行不再仅仅追求规模扩张。其原因在于银行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度的扩张会带来规模不经济,还可能导致垄断和整个银行体系效率的下降,并与其他社会利益相冲突,给国民经济带来负效应,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本文首先分析商业银行适度规模的决定因素,然后结合国内外银行的现状讨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适度规模问题。
一、决定商业银行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
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产生的单位营运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与其运行成本、经营收益的变动关系。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包括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内在经济是指单个银行由于业务营运规模的扩张而引起的收益增加现象。外在经济是指整个银行产业规模扩大促使单个银行得到了人才、信息、资金融通等便利服务而引起的收益递增现象。
一般意义上,银行规模大可以带来多种有利效应,但研究国际上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可以发现,银行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临界点,一旦超过这个临界点,就会导致规模“不经济”,适度规模问题就应运而生。适度规模的决定因素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营效率。商业银行的内部交易费用随着人数或单位数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快速增长,商业银行规模扩大可能会增加有效管理的难度和内部交易成本。因此,商业银行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是有限的,当其规模超过某个程度后就会出现效率缺失,转而成为“不经济”。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存在着一个与其经营效率相适应的适度规模。
二是技术。银行经营的初始阶段技术的影响过程并不会太明显。传统的银行只要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办公设备就可以,小银行和大银行在技术投资上并没有太多明显的区别。但随着网络化银行和自动化办公设备的普及和推广,银行用于技术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技术对适度规模的影响愈加明显。
三是市场。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的推进,金融市场的概念已经大大拓宽,形成了范围不同、作用不同的各类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的适度规模是受市场规模制约的,而市场规模并不单纯是一个空间概念,更多的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货币化程度越高,所需要的金融商品就越多,从而市场所需的金融服务规模就越大。
二、商业银行追求规模扩张的动因
考量国际上众多国家商业银行的运行情况,商业银行的最佳规模并不能明确确定,但是很多银行在运行初期往往追求扩大规模,其原因在于:
(一)经营对象的特殊性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货币具有同质性,同质性决定了其具有无限广阔的需求市场,尤其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银行的资金需求近乎无止境,这就为单个银行规模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可能。加之在现代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经营具有独特的存款创造效应,这使得单个银行规模越大,覆盖面越广,由原始存款派生出来的衍生存款留在该银行系统内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有可能达到存款创造倍数之极限。
(二)技术开发的激烈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银行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金融技术的竞争,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银行,才能在竞争中迅速扩张市场,并保持稳定的市场占有率,然而,由于技术日益复杂、科研开发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获得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投入越来越大。因此,小规模的银行难以持续地为技术创新大量投入,大银行拥有专业科研中心,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大银行获得的科研成果投入大规模生产后,单位产品分摊的技术成本很低。
(三)规模管理
在银行业中,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比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使金融产品的平均管理成本不致过高。规模较小的银行,因为其管理人员较少,每个人承担的管理工作就会很多,这样就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权责不清的情况,也不利于发挥管理人员的特长。大银行可以按照规范的层级结构建立管理系统,设立专业化的职能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合理分工,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其他动因
首先,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上,大银行的影响甚大,信誉良好,在融资方面与小银行相比有巨大的优势,可以节约融资成本。其次,由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一些经营状况好的大银行可以用与小银行相同的资本资产比率支配更多的资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节约该银行的资本成本。最后,银行的规模越大,覆盖面越广,债权就越多,所有债权同时提取存款的可能性就越低,银行面临挤兑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规模越大的银行面对的债务人越多,贷款的风险就越分散,从而增强了银行抗风险的能力。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适度规模问题及建议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主力军,是支持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具有庞大的规模,但是由于体制及自身管理方面的原因,适度规模问题始终困扰着国有商业银行;另一方面,股份制银行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中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低效率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银行规模相对不大,机制灵活,管理高效,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地位正逐步加强,但是随着其快速发展,股份制银行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逐步显现出不经济的苗头。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寻求适度规模,努力实现规模经济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我国商业银行追求规模扩张的一些特殊现象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跨境并购浪潮迭起,执掌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投资的中投公司已经正式挂牌成立并完成了多笔并购,多家银行都在加快国内及海外分支机构的设立。2007年末,银行业总资产高达52.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3.3%。如此大的规模势必存在一些问题,商业银行在规模扩张方面存在着一些非正常的“共性”,具体表现在:
一是以规模论英雄。部分银行管理人员认为,银行经营就是要做大规模,只有大的才是好的。在存贷款规模上,越多越好,不计成本,不问质量;在机构布局上,拼命设网点、铺摊子,盲目追求分支机构扩张;在业绩考核上,惟规模论,只要存贷款规模上去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在激励机制上,揽存多的员工奖励多,规模大的支行领导升迁快。
二是不择手段拉存款。为了拉存款,国内银行的做法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银行在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身上打主意,如非正常的礼尚往来、出国访问、高待遇聘等等;有些银行通过支付高额利息吸收大量协议存款,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制造表面繁荣;有些银行为了派生存款,想方设法绕开风险控制,降低审查条件发放贷款,造成不良资产大量累积;还有些银行采用循环办理承兑和贴现,放大银行信用的手法虚增存款。
三是在扩张贷款规模时进行恶性利率竞争。在贷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对于优质客户和战略客户,适当降低贷款利率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是,有些银行滥用利率手段非理性争夺市场,银行之间甚至一家银行内部分支行之间,相互降低贷款利率去抢客户。
以上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无疑会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当然不可能成为实现规模经济的途径。此外,在我国金融市场,还有一些不能忽视的因素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
(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因素
在对内开放的同时,商业银行在加紧步伐进行对外开放。这对商业银行的规模控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问题近些年来一度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作为国有独资银行,国有银行的所有者既不能对银行经营者的行为实施有效的监控,也不能实现与经营者激励共荣,在银行内部难以建立起一套激励职工和经营者积极性的权、责、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影响经营效率。同时,公司治理不善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费用偏好和规模偏好。费用偏好诱使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为自己支付高工资、雇佣过多的员工、提取过高的管理费用、减轻自身的劳动量或者采取其他一些能增进自身效用的行为,银行的部分利润因此而被消耗;规模偏好则会诱使管理者不顾利润最大化的要求而扩张银行规模,从而割断了规模与利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形成规模不经济。
2.银行内部管理水平薄弱
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权属于多个职能部门,难以形成相对高效的决策机制,低效的管理缩小了规模经济的边界。此外,由于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长控机制,存在“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现象,使得不良贷款数额增加,银行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数额也呈现上升趋势,从而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成本。与过去相比,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一定改善。但是,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计量薄弱、数据库及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对风险的判断、识别和量化的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风险管理能力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易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下,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状况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一旦经济发展放缓,企业基本面下滑,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将面临考验。
3.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使得银行规模经济的边界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对我国银行规模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先进的通讯设备用于处理跨地区资金清算和信息传递等,这一方面使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使得银行的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减少了银行的管理层次,提高了跨地区、跨国银行经营决策的效率。二是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由于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工程的应用,银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满足投资者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和风险分散化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消费信贷、代发工资等业务在不增加银行网点的情况下增加了银行的收益,取得了很好的规模效益。
4.市场结构逐步改变
随着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众多商业银行的成立,加上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市场份额上看,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仍然具有寡头垄断的特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银行大量出现,垄断程度必然逐步降低,竞争将日趋激烈。从短期来看,竞争将降低部分银行市场份额,增加这些银行的经营压力;但从长期来看,竞争将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效率和银行规模经济的边界。
(三)我国商业银行寻求适度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的建议
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有资产较多,市场占有率也较高,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基本处在良好的经营势头之中,商业银行都需要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利用资源、扩展银行业市场结构以及加快金融创新等措施来实现规模经济。
1.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在我国,公司治理问题曾长期被忽视。在国有银行改革中,强调的是向银行放权和减少干预,关于所有者利益、董事会作用等问题几乎没有被认真考虑。过去,在监管机制方面,主要凭借对领导干部的党纪政纪管理制度来保证管理层和所有者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在激励机制方面,国有银行的中长期激励主要依靠住房等福利政策和行政晋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仅靠此类手段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为银行设计一套合理的约束—激励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和一把手控制问题,使得管理者只能在既定的权力、责任框架内行事,从而更好地为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服务。
2.继续调整机构网点,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长期以来,四大国有银行总是以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而自居,但在这众多的网点中,有赢利能力的95%以上都集中于上海等六个中心城市,遍布中西部广大地区的营业网点虽多,却不赢利。因此,无论从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还是从四大银行本身的发展考虑,要增强应对金融风险的抵抗能力,具备同外资银行竞争的实力,首要目标就是裁撤过多的亏损网点。1999年至今,四大银行已经精简了地(市)级分行在同一地点重复设立的分行,撤并了部分县支行及其所属网点机构。但是,机构调整仅仅停留在削减基层网点上是不够的,部分国有银行还应当考虑从部分欠发达地区撤出,集中优势资源进占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其他具备支农优势的银行继续在欠发达地区运行,并适当进行调整集中力量为三农服务。
3.鼓励股份制银行适度扩大规模,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没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很难实现银行服务的规模效益,也很难真正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当然,规模扩展并不是说要像国有大银行一样建立庞大的营业网络,也并不是说要在资产规模上接近国有大银行,而是要达到积极参与竞争所需要的规模,达到建立自身竞争优势所必要的规模。规模扩展的方式也有很多,除了公开上市,还可以进行银行间的合作及合并。1999年,光大银行整体收购原中国投资银行29个分支行的137家同城营业网点,是我国银行业首例两家银行机构真正按照商业原则进行转让、资产重组的并购行为。标志着新兴股份制银行开始考虑运用并购手段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拓展业务空间,增强自身竞争实力。此外,截至2007年末,国内已有上市银行14家,商业银行都在通过上市来募集资金,适度扩大规模。
4.大力推进金融创新
在现阶段,金融创新首先是制度创新,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方式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金融业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对金融创新形成了制度约束。资本市场是金融创新最快的领域,银行业只有构筑起与资本市场发展对接的新平台,才能更好地促进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有新的发展。当然,我国目前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监管部门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都较弱,暂时不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因此突破制度约束尚需时日。在技术创新方面,当务之急就是把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对传统业务进行了重组和创新,使银行经营方式发生较大的转变的同时,保持和发挥银行传统业务的优势。在产品和业务创新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资产多元化,变单一的信贷资产形态为信贷、外汇、股权、票据、证券等多种资产形态,不断优化资产组合,提高资产质量。二是深入开展个人贷款业务,尤其是在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的个人消费贷款领域,各商业银行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创设自己的品牌。三是要通过债务重组、资产置换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四是积极开发金融衍生工具如金融期货、组合保险、零息债券、可互换债券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金融产品。
惟有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才能不断扩大规模经济边界,提高竞争力。从2006年12月开始,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都开始享受国民待遇。转轨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在直面挑战的同时,金融创新的内在需求已非常强烈,金融创新的力度与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竞争的胜负。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银行业经营机制转轨步伐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素质正在逐步提升,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而不计成本和风险的发展路径必然不可行,而是应当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适当地扩大规模,力求实现规模经济。毕竟任何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惟有做得比别人更好才是可取之道,银行也不例外。
标签:银行论文; 规模经济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网点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金融创新论文; 适度原则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