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旗勇往直前--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的几点体会_胡锦论文

扬旗勇往直前--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的几点体会_胡锦论文

高扬旗帜,奋勇向前——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的几点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央党校论文,重要讲话论文,几点论文,旗帜论文,胡锦涛总书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高度概括并回答了党和国家今后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党的十七大的思想理论准备,是指导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我们在学习中必须注意对讲话的精神实质加深理解、掌握精髓、明确重点,增强贯彻执行讲话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阔步前进

讲话开宗明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大家知道,随着党的十七大日益临近,社会上各种理论和思潮进入活跃期,都想从不同侧面影响执政党的思维,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在这一关键时期,亮明我们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基本态度,进而达到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讲话斩钉截铁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讨,我们党执政之初就着手进行了。但是真正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并认真反思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以及系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败得失,是我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会议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从什么不是社会主义入手的。这就是说,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沿袭了苏联时期对社会主义的定义,很多内容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这也是我们党执政后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付出沉痛教训、走了巨大弯路的重要原因。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直到现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仍在孜孜以求地不断探索。邓小平同志南行讲话中讲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次胡锦涛同志讲话中又提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表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深化并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讲话在阐明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态度时,特别强调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这四个坚定不移,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基本方法。

二、科学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沿着改革开放的途径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21世纪前20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以及我们党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的认识,逐步清晰。这次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科学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新起点,这是我们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的前提条件。

首先,我们要对“两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判断加深理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一个国家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大家公认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特别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给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新课题、新矛盾。这些课题和矛盾,把握利用得好就是重大战略机遇,把握利用得不好,就可能成为麻烦或陷阱。

其次,要对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有清醒的认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连续29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进入世界前四位,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均GDP也迈过了2000美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大家公认。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受旧体制的影响和工业化初期粗放式增长的影响,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我们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或应对不当的方面,在社会财富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公职人员管理、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去解决。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特别是我党提出科学发展的新理念之后,我国今后发展的新要求是什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什么?这是我们科学把握历史新起点必须搞清楚的重点内容。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把改革开放称作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觉醒,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烈历史使命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继续解放思想,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

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在继承与发展的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且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逐步深化和完善对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进一步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个四要素的新概括,论述精辟,言简意赅,切中实质,表明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党执政五十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点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大家基本搞清楚了,现在很少有人怀疑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正确性了。但是对发展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特别是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发展问题,我们过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发展思路不是很清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我们对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这些根本问题的把握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要求,同时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鲜明时代特征的表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要求,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总结探索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发展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要在发展创新的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基本途径。

四、全面实施“四位一体”现代化建设新模式,突出战略重点的落实

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逐步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完善发展思路。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社会建设列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的重点,这次胡锦涛同志讲话,就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安排部署,战略重点非常明显和突出。

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过分偏重数量和速度的发展向偏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把“好”作为“快”的前提条件,是我们在经济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方面,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内容: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要毫不动摇。对各种所有制经济要一视同仁,形成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二是要通过深化财税、金融、计划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三是要勇敢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践中体现我们后来居上的新优势。

在政治建设方面,胡锦涛总书记首先提出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随着整个改革发展进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目前,海内外各界人士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议论较多。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重点内容作了轮廓性的表述,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逐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要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些重要举措随着改革的深入,将会进一步强化和加快推进。

在文化建设方面,胡锦涛总书记用两个“需要”和一个“权益”的新概括,更加突出了文化建设在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紧接着,胡锦涛总书记用三个“大力”的表述概括了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社会建设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就是说要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充分体现到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社会建设,重在民生。要把注意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等有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五、事业成败,关键在党,要积极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命题。经过近五年的实践,我们在推进党内民主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这次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又突出强调了发展党内民主问题,提出了增强党员民主意识、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具体要求,并特别提出“坚持党员主体地位”的新论断。发展党内民主,一方面可以激发党内创造活力,营造党内和谐环境,使党的建设具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又承担着引领和带动全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崇高使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设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鲜亮特征。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和人民的事业成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对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了重点强调,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并要求各级党委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意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明显成效取信于民。

胡锦涛总书记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这“四个一定、三个始终”,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庄严宣誓,也是我们每个党员时时刻刻需要自我对照和自我砥砺的座右铭。

标签:;  ;  ;  

扬旗勇往直前--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的几点体会_胡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