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分析_数学论文

近代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分析_数学论文

对中国近代数学落后原因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落后论文,中国近代论文,原因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数学在古代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到近代却落后了,下面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具体 说明。

公元前6世纪以前:

数学重大成就,世界5项,中国2项。

公元前600-公元1年:

数学重大成就,世界15项,中国3项。

公元1-400年:

数学重大成就,世界10项,中国4项。

公元401-1000年:

数学重大成就,世界9项,中国6项。

公元1001-1500年:

数学重大成就,世界15项,中国9项。

公元1501-1900年:

数学重大成就,世界100项,中国0项[1]。

上面所谓的数学重大成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重大数学成果,重要数学著作,重大 数学事件。例如,欧多克斯的“穷竭法”,刘徽的“割圆术”等,属数学重大成果;欧几里 德的《几何学原本》、中国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属重要数学 著作;贝克来对微积分逻辑矛盾的揭露,属重大数学事件。

数学重大成就的三个部分,具有不可比性,因此把它们作为数学重大成就放在一起是不精 确的。另外,就是每一个部分中的具体部分,也具有不可比性。例如,《几何学原本》与其 他重要数学著作相比,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

这表明,上面的统计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其中的数字大致了 解1900年以前中国数学发展的情况。具体地说,在1500年以前,中国数学在世界上占据重要 地位,在整体上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公元401~1000年和公元1001~1500年期间,中国 数学重大成就占到世界数学重大成就的50%以上。但在1500~1900年期间,中国数学则一落 千丈,在400年中竟没有一项数学重大成就。

中国古代数学为什么先进?中国近代数学为什么落后?这是互相联系的两个问题。在分析这 两个问题的时候,不应仅仅局限于中国内部,而应从世界范围内进行思考。

1 中国古代数学先进的原因

要弄清中国古代数学先进的原因,就要分析数学发展的一般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外在机制 和内在机制。

我们先谈外在机制。数学发展的外在机制,就是社会生产推动数学发展的机制。关于这个 问题,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 它。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因此也开始了数学的研究。——后来,在农业发展的 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埃及的提水灌溉),而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物的产生以及手工业 的发展,力学也发展起来了。不久,航海和战争也都需要它。——它也需要数学的帮助,因 而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2]。

根据恩格斯的观点,结合数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确定数学发展的外在机制主要表现在 三个方面:一是生产需要→数学;二是生产需要→天文学→数学;三是生产需要→力学→数 学。这三个方面,也可以说是三条途径。

就古代而言,最重要的是第二条途径。因为第一条途径虽然也产生过一些数学成果,如埃 及的几何学,就是在丈量土地的过程产生的,但这条途径所产生的数学成果是有限的、简单 的。第三条途径中的力学,正处在萌芽和经验阶段,所产生的数学成果也不很多,对数学发 展的推动也很有限。

第二条途径就不同了。因为在古代,天文学的理论形成较早。例如,托勒密在公元2世纪写 成《至大论》,用本轮和均轮的复杂系统,详细阐述了地球中心说。这一学说虽然后来被证 明是错误的,但就西方而言,却是第一个天文学的理论形态。另外,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需 要,推动了历法的制定。但最初的历法是很不精确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修改历法。例如,汉朝编造了《太初历》,南齐编造了《大明历》,到了唐朝又编 造了《戊寅元历》。上面这两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使数学达到了一个新的 水平。

其次,我们谈谈内在机制。数学发展的内在机制,实际上就是数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 作用怎样推动数学发展的机制。在古代,数学发展的内在机制所起的作用是很弱的,其主要 原因是:数学的理论化水平较低、数学的分支较少。但古希腊在这方面是很突出的。实际上 ,欧几里德几何就是数学内在机制作用的产物。具体地说,在欧几里德之前,毕达哥拉斯建 立起了以数为基础的数学理论。但他的数只限于自然数和用自然数表示的分数。后来发现了 无 理数,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理论遭到沉重打击,并由此产生了西方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欧几里德对数学理论进行了重建。他避开了无理数,以几何为数学的基础 ,构造了一个新的数学理论体系,这就是欧几里德几何公理系统。这是数学史上的一件勋业 ,也为其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在弄清古代数学发展的外在机制和内在机制后,我们就可以分析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情况 了。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能够在整体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中国古代的农业和畜牧业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农业和畜牧业的规模最大。这一点比较清楚:中国古代的人口数量在世界各国中是首屈一指 的,维持这样一个数量的人口生存,相应地就要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农业和畜牧业。二是农业 和畜牧业的技术比较先进。例如,在六七千年前就已经种植水稻。五六千年前已有原始畜牧 业,饲养猪、牛、羊、鸡、犬等家畜和家禽。周代已掌握利用微生物和酶加工食品的技术。 三是农业和畜牧业的理论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例如,战国时期中国农业知识开始系统化和理 论化,出现了农家学派和《神农》、《野老》等农书。以后又出现了《汜胜之书》、《齐民 要术》等农书。这些农书,把中国古代的农业和畜牧业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第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可从三方面来说明:一是有最 丰富、最系统的天象观测记录。例如,《竹书纪年》中载有夏桀10年(约公元前1580年)“夜 中星陨如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载。商代甲骨文中还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 日食、月食和新星等的记载。二是有比较先进的历法。例如,商代甲骨文中已采用干 支日法。公元前6世纪已采用19年7闰月的置闰方法制定历法,比希腊人早100多年。公元前4 世纪,已采用定一回归年为365 1/4日的《四分历》,比欧洲罗马人在公元前46年颁行的用 同样数据的《儒略历》早300年以上。三是出现了若干天文学理论。例如,在汉代,形成了 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的盖天说认为天是一个弯曲的盖子,地也 是一弯曲的面。落下闳、张衡等人总结和发展了当时较先进的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郗萌所提倡的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形质,“高远无极”,日月 星辰都是漂浮在空中的。

第三,中国古代的力学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东汉时发明的水排,是用 卧式(或立式)水轮带动皮囊鼓风的机械装置,这比欧洲类似机械早约1200年。元初郭守敬作 “简仪”时,于“环内广面卧施圆轴四,使赤道环旋转无涩滞之患”。“圆轴”即滚柱,这 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滚柱轴承的记载。欧洲15世纪达·芬奇才提出滚柱轴承的设计。

由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和畜牧业、天文学、力学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就为中国 古代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强劲的外在动力。具体地说,中国古代的农业和畜牧业、天文学、 力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大量的数学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古代数学 向前发展了,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所有外在动力中,天文学表现得最为强劲。可以这样说,天文学是推动中国古代数学发 展的最主要的外在动力。例如,祖冲之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推算出圆周率在 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有效数字达到8位,领先西方1000多年。祖冲之同时也是一位 天文学家,他编制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把岁差计算在内,定一回归年为 365.2422日,一交点月为27.21222日(现代数据分别为365.2428日和27.21223日)。正是 由于天文学研究的推动,使祖冲之在π值的计算上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在数学史上竖起 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刘焯在制定《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 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创造。张遂在制定《大衍历》时,首创不等间距的二次内插公式 ,把刘焯的数学成果又推进了一步。王恂、郭守敬等制定《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 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学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概言之,如果把中 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比喻为一幅图画,其主线就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互动,这种互动规定着数学 发展的方向,是大量数学成果产生的根源。

第四,中国古代数学在发展的内在机制上亦胜过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古代数学,在数学内 在机制的推动下,产生了一些成果。例如,刘徽发明了割圆术,他指出:“割之弥细,所失 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3]。朱世杰在他的著作《四元玉 鉴》中,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还对各有限项级 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古代 数学,其内在机制提供的动力是很小的、也是有限的。不要说与近代西方相比,就是与古希 腊相比,也不是在一个等级层次之上。由于在古希腊科学(包括数学)很快就衰落了,西方进 入了中世纪,科学(包括数学)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尽管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提供的动力很弱,但西方在这方面的情况更差。因此从内在机制来说,中国古代数学也处于 优势地位。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总结中国古代数学先进的原因了。概括地讲就是:中国古代 数学,无论是外在机制提供的动力,还是内在机制提供的动力,都超过、有时是远远超过世 界其他国家。这两种动力形成一种强劲的合力,推动中国古代数学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 ,并一直保持到近代。

2 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

中国古代数学是先进的,但中国近代数学却落后了。这里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要弄清 这个问题,也得从数学发展的外在机制和内在机制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到了近代,数学发展的外在机制和内在机制都发生了质的、根本的变化。我们首先来谈谈 外在机制。外在机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这发生在西方。导致这一变革实现的原因是工 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直接导火线是纺织机的发明。1733年,凯依改进了纺织机(发明了飞梭) ;1738年,惠特和鲍尔制造滚轮式纺织机;1764年哈格里夫斯制造多滚轮纺织机(珍妮纺织 机);1768年阿克莱特制造桨叶式纺织机;1779年克朗普顿制造走锭精纺机;1787年卡特赖 特制造蒸汽织机。在工业革命中起主导作用的则是蒸汽机。1695年,巴本发明活塞蒸汽机; 1698年,萨弗里发明蒸汽抽水机;1705年,纽可门发明常压蒸汽机。瓦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 上,在蒸汽机中加了一个冷凝器,使蒸汽机的效率大大提高。例如,萨弗里的机器每小时一 马力的耗煤量为80公斤,纽可门的机器为25公斤,瓦特的蒸汽机只有4.3公斤。由于瓦特蒸 汽机的这一优点,使蒸汽机很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样,就引起了一场工业革命,其 结果是工业社会的出现。

第二,力学发展迅速,并很快建立起理论体系。力学的发展与生产需要有关,主要与工业 需要有关。黑森认为有三个突出的方面:一是水上运输——①增加船的装载能力和航行速度 ;②提高船的浮力,增加安全率和持续航行能力以及操作的简易化;③确定船在海上的位置 、时差和潮汐涨落的方法;④内河水道的完成以及它与海上的联络,运河和闸门的建设。二 是矿山业——①从深矿井中把矿石运出来;②井内的通讯手段;③排水及导出设备、水 泵问题;④熔矿炉的改进;⑤用破碎机和分选机等完成对矿石的加工。三是军事技术——① 研究发射时火炮内部发生的作用及其改进;②火炮的最小重量及其安全度的关系;③合适的 瞄准法;④真空弹道问题;⑤空气弹道;⑥子弹的空气阻力;⑦子弹对弹道的偏离。这三个 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力学的发展。特别是蒸汽机和其他机器的应用,形成了机器生产,这一方 面提出了更多的力学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力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结果是为力学的发展提 供了巨大的动力。这样,力学就领先其他科学迅速发展起来。

力学不仅是近代发展最迅速的科学,也是理论体系最早建立的科学。在这方面贡献最大的 是三个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伽利略建立了地上的力学,开普勒建立了天上的力学, 牛顿把二者综合起来,建立了统一的力学体系。牛顿的力学体系见之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一书。在这本书中,牛顿首先定义了惯性、质量、力、向心力、时间、空间等基本力学 概念,叙述了运动的基本定律,即牛顿力学三定律,以及用演绎的方法推演出万有引力定律 、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的各种定律。然后用自己发现的力学规律去解释世界体系,以及 地 球上潮汐的成因、岁差现象和彗星轨道等。

工业社会的出现,给数学提出了新的、更多的问题,要求数学去解决。特别是力学的迅速 发展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给数学的推动作用就更大了。可以这样说,在古代,天文学是数 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而到了近代,力学则成为数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例如,牛顿在 建立力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微积分。具体地说,1704年,他发表了《三次曲线枚举》、 《利用无穷级数求曲线的面积和长度》、《流数法》。1711年,他发表《使用级数、流数等 的分析》。1736年,他发表了《流数法和无穷级数》。

除了牛顿外,与力学有关的数学成果还有:1736年,欧勒出版了《力学、或解析地叙述运 动的理论》,这是用分析方法发展牛顿的质点动力学的第一本著作。1760~1761年,拉格朗 日系统地研究了变分法及其在力学上的应用。1788年,拉格朗日出版《解析力学》,把新发 展的解析法应用于质点、刚体力学。1822年,傅立叶研究热传导问题,发明用傅立叶级数求 解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

其次,我们谈谈内在机制。到了近代,数学发展的内在机制也发生了质的、根本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的理论化程度越来越高;二是数学的分支越来越多 。其结果是,数学日益形成一个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一定 的结构和层次,并表现出相应的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这是数学 自身的运动,也可以说是数学的自组织运动。这种运动在近代日益加强,并导致了大量数学 成果的出现。

第一,解析几何。1637年,笛卡尔出版了《几何学》,制定了解析几何。解析几何实际上 就是代数与几何的结合。恩格斯对笛卡尔的工作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 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 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而它们也就立刻产生,并且是由牛顿和莱布尼兹大体上完成 的,但不是由他们发明的。”[4]

第二,微积分逻辑基础的探讨。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的微积分,存在着严重的逻辑矛盾。 贝克莱曾就此指出:如果x取得一个增量i,这里i代表某一个不为零的量,……现在令i=0, ……这里假设突然改变,因为i原先是假定不为零的。这简直是“瞪着眼睛说瞎话”。为了 解决微积分存在的逻辑矛盾,达朗贝尔、拉格朗日、柯西等做了大量的工作。柯西在这方面 的贡献最大,他提出了极限论,使微积分的逻辑矛盾得到了基本的解决。这里的“基本”, 是说还没有“完全”解决。事实上,在柯西之后,微积分逻辑基础的探讨仍在进行,并且一 直延续到20世纪。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数学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第三,非欧几何的出现。在欧几里德几何中,有一条公理即第五公理(平行公理),在直觉 上是不明白的,这不符合人们对公理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 力。他们解决的途径有三:一是用直觉上明白的公理代替平行公理。如用“三角形三内角和 等于180°”来代替平行公理。但后来人们发现,代替平行公理的公理,在直觉上也是不明 白的。于是这条途径失败了。二是把第五公理降为一条定理。作为一条定理,应能从其他公 理中推出。但不管数学家怎样努力,都无法从其他公理中推出平行公理。这条途径也告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家转向第三条途径。这条途径的实质是,把欧几里德几何的除去平行 公理的9条公理与平行公理的矛盾公理放在一起,然后进行推导,如果推出矛盾,就否定了 平行公理的矛盾公理,同时也就证明了平行公理。但推导的结果是没有出现矛盾。这就没有 达到预期的目的,然而却产生了新的几何系统。数学家将新的几何系统称为非欧几何,非欧 几何包括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非欧几何是数学自组织运动的辉煌成果。

由此可见,到了近代,数学内在机制的作用,已变得很强大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数学 的外在机制作用和内在机制作用,经常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合力,给数学的发展以巨大的 推动。这导致了西方近代数学的迅速崛起。

而中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的呢?中国的情况可归纳为三点:一是中国在近代仍是一个农业社 会 。中国近代虽有商品经济萌芽,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萌芽并没有成长、壮大。由此决定中 国不可能有大机器生产,当然也就不可能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二是中国的力学是零散 的、处于经验阶段。中国的力学知识早就产生了。例如,早在公元前4~3世纪,《墨经》中 就有关于力、力系的平衡和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并且在长达几千年的过程中,形 成了大量的、丰富的力学知识。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的力学知识始终是零散的、经验的、 与器物相联的,从未建立起像牛顿力学那样的力学体系。三是中国数学发展的内在机制也曾 起过一定的作用,产生过一些数学成果。但由于没有形成数学的理论体系,没有新的数学分 支的产生,因此始终是在低水平上重复,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弄清上面的情况后,我们就可以分析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了。这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 主要有:一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已没有多少问题需要数学去解决了,因此也就不能再 推 动数学前进了。旧动力耗竭以后应续之于新的动力,但由于中国在近代没有进入工业社会, 新的动力也就没有产生。这就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发展。二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主要动力天文学 ,到了近代也基本上耗竭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动力的转换,即由天文学转到力学。但中国 的力学却是零散的、经验的、与器物相联的,没有上升到理论阶段,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因 此也就无法实现数学的动力转换。这一点对数学发展是致命的,是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主要 原因。三是中国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到近代也基本耗竭了。考察中国古代数学自身运动的逻 辑,可以发现,在宋元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学知识在这个时期已积 累到一定程度,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并探讨其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促进了数学的自 身 运动。但到了近代,中国却没有像西方那样产生解析几何、微积分等,因而也就没有为数学 的自身运动注入新的活力。这样,中国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到近代也基本耗竭了。

概括起来讲,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在于它的动力机制。由于动力机制不能再提供动力 了,中国近代数学就必然会停滞不前,落后也就难免了。这是讲的近代情况,也同样适应于 现代。我国要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关键是要有先进的科学,而先进的科学依赖于一定的动 力机制。因此,认真研究现代科学的动力机制,并解决好有关动力机制的一些问题,是发展 科学的需要,是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

标签:;  ;  ;  ;  ;  ;  

近代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分析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