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 748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联合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7例切口感染,观察组切口感染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7.50%(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甲级38例,乙级1例,丙级1例,对照组切口愈合甲级30例,乙级6例,丙级4例,观察组切口愈合甲级患者多于对照组,乙级和丙级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有利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愈合优良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左氧氟沙星;碘伏冲洗;术后切口感染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临床常见急腹症,发病原因与感染、梗阻、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腹痛、发热、压痛、胃肠道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可大大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但由于腹腔镜设备昂贵,操作技术性强,基层医院治疗急性阑尾炎仍以开腹手术为主。为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本文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的预防效果,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均符合入组标准[1]:结合临床症状,经血尿常规、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均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无手术禁忌证,均耐受手术;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精神异常、恶性肿瘤、依从性差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1.82±2.33)岁;化脓性急性阑尾炎16例,坏死性急性阑尾炎10例,穿孔性急性阑尾炎14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1.80±2.35)岁;化脓性急性阑尾炎17例,坏死性急性阑尾炎10例,穿孔性急性阑尾炎13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均衡性较高。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术前均不使用抗生素,手术过程中选择麦氏切口,阑尾切除后采用生理盐水纱布清除腹腔内脓液,止血后部放置腹腔引流管,采用丝线连续缝合腹膜。在此时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无菌纱布吸尽后切除患者腹外斜肌腱膜并缝合切口,再次冲洗采用无菌纱布吸尽。术后给予300mg头孢噻肟钠(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676)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采用碘伏原液反复冲洗切口,无菌纱布吸尽后将腹外斜肌腱膜切除后缝合切口,再次碘伏原液冲洗,无菌纱布吸尽。同时给予300mg左氧氟沙星(陕西宏府怡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588)静脉滴注,每日2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2],甲级:切口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乙级:切口部位红肿、积液、硬结,未出现化脓情况;丙级:切口化脓,需切口实施引流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
1.4统计与分析
收集80例患者研究所得数据,采用版本为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研究出现的计数数据,通过(n%)形式描述,接受卡方检验;研究出现的计量数据,采用(x±s)形式表示,接受方差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甲级38例(95.00%),乙级1例(2.50%),丙级1例(2.50%),对照组切口愈合甲级30例(75.00%),乙级6例(15.00%),丙级4例(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6863,P=0.0000;x2=9.7847,P=0.0017;x2=4.8000,P=0.0284)。
2.2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者1例,切口感染率为2.50%,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者7例,切口感染率为17.50%。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000,P=0.0004)。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急腹症,治疗方法以阑尾切除术为主。阑尾是一个细长的盲管,管腔狭小,易潴留粪便和细菌,一旦发生炎症,易引起血供障碍,为厌氧菌生长繁殖提供条件,细菌污染时,缝线等异物存在会增加感染风险,降低手术治疗效果,影响康复进程[3]。开腹阑尾炎切除术创伤较大,出血量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概率。因此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预防,有利于加快康复速度。
左氧氟沙星是新一代光学活性喹诺酮抗菌剂[4],其作用机制为阻碍DNA螺旋酶活性,其杀菌作用是氧氟沙星的2倍。左氧氟沙星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炎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左氧氟沙星吸收后分布在各组织、体液中,对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组织感染患者疗效确切。碘伏中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成碘伏后[5],可改变溶液对物体的浸润性,协助碘伏穿透有机物,乳化脂肪,增强碘的杀菌效果。碘伏渗透,破坏线粒体,发生能量代谢障碍,氧化和卤化胞浆内物质,对DNA复制、转录过程进行阻碍,引起芽孢肿胀、变形、破损,导致RNA、DNA、DPA漏出。同时,碘伏可降低菌体内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6],在皮肤科、妇产科、口腔科等广泛应用。
此研究结果表明,碘伏联合左氧氟沙星冲洗防治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40例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表明碘伏联合左氧氟沙星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增强抗菌作用,导致细菌死亡。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甲级患者多于对照组,提示碘伏联合左氧氟沙星有利于提高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优良性,保障手术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可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促进切口良好愈合,降低切口感染率,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建海.左氧氟沙星和碘伏冲洗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9):62-63.
[2]谢青路.左氧氟沙星和碘伏冲洗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31-132,133.
[3]叶亭.左氧氟沙星与碘伏联合冲洗在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防治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14):125-125.
[4]刘利霞.左氧氟沙星合碘伏冲洗防治阑尾炎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5):155-156.
[5]刘云清,曲骁坤.左氧氟沙星合碘伏冲洗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59-60.
[6]卫功民.浅谈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在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12):3-3.
论文作者:王国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切口论文; 阑尾炎论文; 氧氟沙星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感染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