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中开展小榜样教育的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报告论文,榜样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起榜样,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些在社会上影响大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榜样教育中主要的示范样板。此外,学生身边的品学兼优的同学也是榜样教育中的重要示范样板,因为其影响往往更直接、更现实。但是,从现有的榜样教育的研究文献中,有关学生身边小榜样教育的资料很少见。在一般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中,有一些同伴关系的研究,其中涉及到了威望较高的同伴对其他人的影响问题,但是从德育乃至整个教育背景中,来探讨这个问题,发挥小榜样在德育、智育中的作用,仍然少见。
为此,我校在有关科研部门的指导下,近年来开展了一项关于小榜样教育的系统研究,旨在探讨小榜样教育的科学理论依据、小榜样的类型、实施小榜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等,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小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
小榜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从受教育者群体中选择各种类型的典型样板,发挥其对其他受教育者的积极影响的作用,达到学生整体优化发展的教育活动。
(一)模仿是榜样教育作用的心理学基础。所谓模仿,是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摹拟一定的榜样,产生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相应活动的过程。通过模仿这种社会影响形式和手段,使某一群体表现为某一趋势的行为举止。模仿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模仿榜样的外在衣着、行为习惯和表情动作,也可以模仿榜样的学习技能、思维方式以及道德修养等。
少儿时期模仿性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逐渐成熟,模仿的层次也不断提高,由最初的无意识、不自觉模仿发展为有意识、自觉模仿;从外在的效仿榜样相似行为和内容发展为内在的由榜样启发而产生的独创性的模仿;从将模仿榜样看作是学习的目标发展为自身进步提高的手段。少年儿童不仅将成年人当作榜样来学习,而且更有可能将同龄伙伴看作模仿的对象,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儿童间相互影响、相互模仿的广度和深度会有新发展。如果说少儿早期模仿和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构成的群体的话,那么到少儿中、晚期模仿和交往的对象就会逐渐发展为以友伴群体为主了,友伴榜样的作用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模仿有正面积极向上和反面消极落后之分,通过树立正面典型,进行积极教育,才有可能使儿童的模仿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二)氛围是榜样教育作用的外在动力。所谓氛围,是指学校班级团体的心理环境,也可说学校班级中各成员的共同心理倾向。氛围由团体中各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念、态度与评价、舆论、期望与行为等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它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想、观念或行为模式,它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心理压力。榜样教育活动通过情境因素的控制,使班级舆论、评价与榜样教育要求达成一致,造成学先进典型的舆论环境,形成正面的、积极、肯定的班级气氛,促使学生模仿学习榜样,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认可和主动学习是榜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认可是指树立的榜样被受教育者所承认和接受。榜样应当在学生中自然产生,尽量避免人为因素,才会被人认可,认可是主动学习的前提。主动学习是指在榜样教育的基础上,受教育者对榜样形象加以认可,从而自觉明确选择、模仿榜样的过程。一般说来,榜样教育在转化为主动学习榜样之前,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主动学习榜样则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人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人的社会化多数是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对榜样人物的示范行为的主动观念和模仿学习而进行的,而不是按照那种单调乏味、按步就班的强化——惩罚方式而学会的。因此,榜样教育活动的关键在于关注以被动的榜样教育到主动学习榜样的转化过程,真正使学习榜样变为少年儿童的内在需要。
二、小榜样教育的实践探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小榜样教育引入实践中,以探讨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一)对小榜样进行分类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小榜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如下几种类型的榜样。
1.全面型榜样:包括“三好”学生及其他德、智、体、美、劳表现突出的学生。这类小榜样的特点是最具典型性、表率性,其影响作用全面而深刻。因为其他学生大都把这类榜样作为首先的和最终的学习目标。
2.专门型的榜样:主要包括那些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很典型的学生,例如,课业学习上的拔尖学生,道德行为优秀的学生,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劳动技能强的学生等。他们也具有示范作用,其影响的特点是专一、具体和有针对性。全面型榜样可以说是任何学生都需要学习的。而专门型的榜样却是某一方面有差距的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学生对这类榜样的要求也是专一的,即认为在某一方面确实突出,就值得学习。
3.事例型的榜样:主要包括在某一典型事例中有惊人的表现,产生较大影响的学生。如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拾金(巨额)不昧等典型事例,这种事例由于太突出和典型了,以致于其教育意义突破了事例本身的界限,而具有更广范的示范作用。这类榜样在平时往往是默默无闻的,但所做出的事情却“一鸣惊人”,具有很强的震憾力。
上述三种类型的小榜样在小学生中都客观存在着典型示范作用,引入实践探索是可行的、有效的。
(二)小榜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树立、表彰榜样,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有计划地开展典型示范教育活动
(1)建立经常性的表彰活动体系。学校在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英雄模范人物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事迹基础上,开展学习身边小榜样事迹的教育活动,授予榜样很高荣誉,如在全校升旗仪式上点名表彰、戴大红花、佩戴小榜样绶带、照榜样像、颁发荣誉证书等。并在学生中普遍开展“有理想、爱学习、讲文明、环境美、守纪律、爱公物”;“懂得一个道理、养成一个习惯、学习一个榜样、做一个好孩子”等一系列教育活动。
(2)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我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小榜样。我们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有利学生特长和潜能得以施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正面表现自我。如在学生中开展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一日班长等专题活动。为保障榜样教育的群众性,学校除命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典型外,也把整体上处于一般而在某一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学生树为榜样,甚至还把那些品学均差但有了突出进步的学生也树为榜样。这不仅保障了榜样的先进性,也具有了鲜明的群众性。
2.优化环境,创设氛围,为小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1)美化校园教育环境。学校注意将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融为一体,强调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恢复了1930年建校时的校训——一刻千金,确立了校歌、校旗、校徽,逐步形成了以“勤奋好学、惜时守信”为主要内容的校风。建起“向小榜样学习”为专题的近40米长的小榜样事迹橱窗;在楼厅内展出表现学生智慧和才能的优秀手工作品和体现学样办学水平的荣誉镜;教学楼内设有“行为规范”、英雄伟人画像、名人名言等,这些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进取精神、锻炼学生意志都有积极作用。
(2)完善管理体制、精心设计榜样教育过程。在榜样教育活动和日常管理实践中,逐步建立起由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分别负责的“决策管理”、“学校管理”、“过程管理”和“效应管理”的管理机制,以及由教职工组成的最广泛的“信息反馈”综合管理体系。将榜样教育作为学校整体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一条途径,把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弘扬先进典型的主旋律与师生的情感沟通,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把创设环境、磨炼意志、持之以恒与行为训练、培养习惯和导之以行相结合,强化道德行为的养成。
(3)调整课程设置,扩充技能与知识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在全校开设信息课;低年级学生开设英语口语课;中年级开设心理品质课、思想训练课、计算机普及课等。学校还开设有各类活动课程,并坚持每学期举办一次“百花园艺术荟萃”活动。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平等、合作与协同关系的形成,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4)提高教工、家长素质,增强对小榜样教育活动意义的认识。学校注意开展长期有效的师德教育,开展业务和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工政治和业务素质;创建家长学校,有计划地请专家讲授家庭教育知识,并通过家长接待日、家长会以及家委会工作等途径,沟通家庭、社会与学校联系,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3.合理配置各种因素,强化榜样教育的有效性
(1)榜样应被学生认可。选树小榜样可由学生个人或学生组织向少先队大队及学校推荐,从群众中来,才具有群众基础。
(2)坚持榜样的先进性。榜样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榜样教育应坚持树立正面的先进典型。
(3)创造条件,鼓舞士气,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进取精神。自信心和上进心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自信心和上进心,再好的榜样和动人的事迹都不会起作用。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小榜样;多角度观察、分析学生,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出差距,肯定微小进步并指出通向成功的道路,这些都是增强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的有效做法。
(4)注意控制榜样教育舆论,坚持社会评价与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强化学校各种管理职能,沟通学校、家庭、社会联系,保持教育舆论、评价与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5)处理好榜样与差生的关系。差生转化工作的好坏是榜样教育有无实效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在榜样教育过程中更应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为差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不能让他们置身榜样教育活动之外。我们采取了与差生交朋友,对差生的微小进步,校长都亲自到班里表扬和奖励,并请他们到会客室坐客等。
三、小榜样教育实践效果的测量分析
我校的小榜样教育活动进行了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结束时,分别采用问卷、座谈等方式,对被试学生及家长进行考察,以了解实践的效果。
(一)关于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心理倾向
1.对学生心目中最钦佩的人的调查
第一阶段调查显示,在三至六年级290名被试学生中,有128名学生心目中最钦佩的人是班、校级小榜样,占被试人数的44.13%,表明小榜样在学生心目中有较高的威信。
第二阶段调查显示,在三至六年级211名被试中有149名学生心目中最钦佩的人是班、校级小榜样,占被试人数的70.6%(见表1)。说明小榜样具有很强的群众基础。
表1 学生心目中最钦佩的人
2.关于学生心目中模仿的榜样
第一阶段调查显示,在三至六年级290名被试中有241名学生心目中模仿的对象是班、校级小榜样,占被试人数的83.1%,表明在少儿社会化过程中,小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二阶段调查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在新时期小榜样对儿童的影响仍占有特殊地位。
表2 学生心目中模仿的榜样
3.关于学生想做小榜样的心理需求
第一阶段调查显示,在被试115名学生中,有想做小榜样的占77.39%,表明多数学生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
第二阶段调查显示,在三至六年级184名学生中148名学生想做小榜样,占被试的84.43%,另与21名小榜样座谈,他们均产生过争做榜样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成为进步的动力。
(二)关于学生道德行为示范及道德行为训练
1.学生做好事及取得进步情况
第一阶段结束时调查发现,被试115名学生,一学期内均为社会、集体和他人做过好事,并改正缺点有进步的占95.65%,有287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组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服务队,占全校学生的58.2%。
第二阶段调查显示,219名学生在一学期内也均做好事、改正缺点有进步的占98.6%。全校有362名学生参加服务工作,占可参加服务学生的67%。经过自我评价、小组交流、班级评价,全校评出76名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先进典型。在1985~1994年10年中,差生平均转化率为91%。表明坚持经常性的道德示范和训练对学生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2.家长对小榜样教育的评价
第一阶段结束后,在全校学生家长中抽取34名家长对开展小榜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有26位(占76.47%)家长充分肯定了小榜样教育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阶段对96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有90.6%的家长认为小榜样教育对学生主动发展起到很大或较大作用,表明此活动有积极效果,得到多数家长的认可。
(三)关于毕业生对小榜样教育的情感反应
1.对小榜样的情感认同
第一阶段实践结束时,对25名毕业生进行调查,其中对小榜样教育情感认同并与其道德实践产生共鸣的有24人占96%,对小榜样产生积极心理反应的有22人占88%。
第二阶段实践结束时,对21名毕业生情感认同和心理反应调查情况见表3和表4。表3显示,有16人(占76%)对小榜样教育情感认同;表4表明有200人(占95%)对小榜样教育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
表3 毕业生对小榜样教育情感认同情况
表4 对模仿小榜样的心理反应
2.毕业生对小榜样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一阶段实践结束时对25名毕业生调查,结果有92%的被试认为小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对自身的发展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实践结束时,21名毕业生调查情况见表5。表中显示100%的被试对小榜样教育活动有积极肯定的评价。
表5 毕业生对小榜样教育的评价
(四)关于小榜样教育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自从开展小榜样教育以来,我校共产生了88名校级、282名班级小榜样,涌现出“舍己救人好少年”、“津门童星”、“小小发明家”、“全国好少年”、“市级三好标兵”、“津门学赖宁好少年”、“市劳动小能手”等10余名优秀学生典型,在学生中产生很大影响。
四、几点认识
(一)当学生感知别人行为时,一般会有模仿的愿望,小榜样示范活动强化了这种心理需求。
(二)小学生是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小榜样的形象实际上是他们理想的“自我”,小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实现“理想自我”的积极性。
(三)选择小学生周围的同龄伙伴进行示范教育,缩短了榜样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易学、富有感染力。
(四)小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的道德知识,只为学生的道德认识及道德实践提供了基础,但并不一定保证能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榜样示范及其训练,则是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将榜样示范与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对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五)开展榜样教育活动须注意把握三个环节:一是要优化育人环境(包括有形和无形环境),保障一个健康向上与评价一致的舆论氛围;二是遴选好先进典型,保障榜样的先进性、认同性和可学性;三是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增强其进取心、自信心和紧迫感。
(六)榜样教育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各种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也是认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不断发现和树立榜样不仅是榜样教育的自身需要,也是检验榜样教育成效的试金石。
(七)榜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往榜样教育成效不大,甚至产生负效果,其原因不在于此方法陈旧,而是科学性不够。只要方法运用得当,提高科学性,就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标签: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