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吴要静

浅谈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吴要静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吴要静

论文摘要:

任何学科都具有自身的教育功能,体育运动也不例外,关键是在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依我之见,体育运动的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引导、挖掘、渗透三个有机的环节,引导和挖掘的关键在于渗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寓教于乐,寓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中。

关键词:

体育教育、德育

在小学时代,孩子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发育完全,思想存在极大的可塑性。此时教师可把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做到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体育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认同,才能奏效。因此,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中,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2、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及到小部分,而忽视大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将德育所包涵的各项素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促使全体学生的德育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间存在着思想认识、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因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自身条件得到他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

3、进行德育渗透要讲究系统性原则。从广义上讲,教师要有长远教学规划,德育教育的渗透要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狭义上讲,教师应从课的开始至结束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每节课要做好衔接,使学生牢固、深刻地接受教师的渗透信息。

二、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德育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应如何利用其自身特殊的教育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当务之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充分利用教材,巧妙渗透

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充分结合体育教材特点,选好结合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工作。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特点,备课时充分考虑体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根据班级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体育教材蕴藏的多种教育因素,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

例如: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身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于在练习中不能跑完全程的同学,给他们分析原因,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2、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合理渗透

所谓“最佳时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练习时发生的情况,教师有意识地将道德教育恰到好处地、有机地结合进去,如果教师能很好地掌握这一时机,将会产生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体育教学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小学体育教学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小学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要善于抓住“最佳时机”,抓住典型。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一次拔河比赛的教学中,参赛的两队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出现了平局的情况。说来也巧,胜的队均在场地的西侧,第五局决赛时,抽签在东边场地的队员开始议论纷纷,觉得是场地影响了成绩,心理蒙上了“必败无疑”的阴影,队员之间也出现了相互埋怨的情况,甚至有部分队员都不愿意将比赛进行下去了。在休息期间,询问了该队的学生是因为地形的关系还是对自己或是对队员没信心,并引导学生进行了全面分析。决赛开始,双方都很努力,一时相持不下。但是由于事前对东边的队员作了较多的思想鼓动,同学们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学生们高兴的又叫又跳。在小结时,通过这一事实,让学生自己去回想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在这次比赛中每个人所起的作用有多大。让学生自己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体育活动中,团结一致,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毅力是十分可贵的,同时只有同伴间相互信任、相互努力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学生听后心里都很信服,也明白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同伴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智,王晶。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体育教学,1999,⑴.

[2]黄秋香,浅谈德育在体育教学的渗透[J]。成才之路,2007(9).

论文作者:吴要静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1月总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  ;  ;  ;  ;  ;  ;  ;  

浅谈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吴要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