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孝文化论当代啃老现状论文

从中国传统孝文化论当代啃老现状论文

从中国传统孝文化论当代啃老现状

王源锦 中国传媒大学

摘要: 面对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转型和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孝道受到严重冲击。孝道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根本,同时是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该遵循的道德品质,所以,研究孝道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刻而源远的意义。因此,本文首先对啃老的相关概述进行分析,对啃老的含义进行系统的划分,同时还分析出了啃老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发现中国现代啃老的现实状况,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

关键词: 中国传统;孝道;啃老

一、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1.选题目的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中国传统文化种类丰富博大精深,而在这样一个拥有如此深厚底蕴的文化中,孝道则是作为根基与核心一般的存在。同时,中华民族所宣扬的传统道德,也把“孝”作为首要的民族美德,因此,想要深入地把握住传统中国文化的根基,以及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孝道对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从古至今,孝道因其在促进整个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维系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中的重大作用,一直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大力提倡。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对我们建立当代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从中国当代啃老的现状来探讨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并分析其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

2.选题意义

孔子倡仁学、重孝道一样,“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强调人们在家中应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在外则要顺从兄长,做事要谨慎守信用,要亲近敬重智者。就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家庭是组成社会整体的基本单位,同样,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和睦的家庭组成并发散开来的,孟子就曾表示,若要天下平,人人须“亲其亲,长其长”。意在表达传统孝道是影响家庭和谐的根本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啃老族”这一当下社会常见现象探讨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发展现状及当今地位。社会和谐必须由每个存在于社会中的家庭幸福来支撑保障,以中国的国情为出发点,来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孝道建构显得十分紧迫,因此,保护,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尤为重要。

阿东焦急万分,他看看手表,发现时间紧迫。他不能走太晚,迟到对他来说,会给所有人留下坏印象。阿东说:“那我先走好不好?”

(二)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中国有关于孝道的专著及研究论文的数量就十分庞大,种类也十分丰富,其中《孝经》是中国最权威的孝道典籍,而《周礼》、《仪礼》和《礼记》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三礼”中则规范了孝道伦理的基本原则。此外,《论语》、《春秋》、《颜氏家训》也是我国礼教类的著作,它们都是我国最传统的孝道典籍。近代社会,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社会的急剧转型,包括随之而来因社会结构变化而引起的家庭结构变化,还有因社会和家庭结构变化引起的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导致我国传统孝道伦理规范中的许多内容已经不合时宜。针对这一现象,激发了很多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引起他们对这一议题的关注,同时也发表了大量相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来研究。

中国的传统孝文化展现出的基本思想定义了老人处于社会和家庭的地位,不管是大到社会伦理关系中的地位,还是小到每个个体家庭中的地位,长辈都处在核心位置,因此在过去,多数人的思想观念把“老则贵”作为一个无可厚非的价值取向,对于那些处于传统家庭中成长的人们很大一部分又是遵循“唯老是从”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他们完全执行来自于父母的一切意愿,从小时候的教诲到长大成家立业后有关于人生导向的建议,无一例外,他们竭尽所能而又自然而然地养老行孝。

二、啃老的相关概述

(一)啃老的概念界定

“啃老族”,英译为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NEED,最早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具体指的是16到34岁的年轻人,在所在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结束以后,既不继续上学,也不找工作,不参加各种培训深造的年轻人,这一类人则被称作NEET族(中国台湾将其音译为“尼特族”)。这个概念慢慢传播到了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德两国,还包括美洲的一些国家,后期也传播至东亚地区的中日韩等国家,从而变成了一个范围极大的社会现象。在美国,“尼特族”则被称为“boomerang child/kid”,主要是指大学的毕业生,回到家中与父母一同生活,依靠父母而没有工作打算的年轻人。

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还是多为传统的应试教育,刻板功利的教学体制忽视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把教育看作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技能,同时所学的知识过于模式化,模式化的知识传授对他们的就业丝毫没有帮助,把受教育变成只是为了拿到那一纸文凭,这就使学生与社会形成鸿沟,虽受过教育却无从运用于社会生存,这从客观上来看造成很多人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综合看来,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当下的教育模式促使了啃老族的发展壮大。

本文中啃老群体可界定为:有自主的劳动能力,已完成学业离开了学校,却长时间不找工作,或者有一定的工作收入的状态下,依然处于相当长的时间接受父母提供的大量的有形或无形的物质及精神帮助,包括金钱和劳动力。这种界定从总体上来看,可把啃老群体划分成三种:一种是自身拥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并且已经毕业离开学校,却不着急找工作,还有就是已经就业有一定的工资收入的状态下,依然长时间接受父母提供的各种帮助。之所以有这样的划分是为反映更加多元化的子女依赖父母的当下社会形态。

(二)出现啃老现象的原因

与此同时,社会的传媒手段也致使年轻人需要更高的消费,这就导致了他们啃老的发生,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对媒体传播的高档商品没有一定的免疫力,年轻人盲目地最求潮流,不考虑实际情况,导致了无法满足消费时就向父母伸手的习惯。

其中,f和g分别表示参考子区和变形子区中某点(x,y,z)的灰度值;和代表参考子区和变形子区的平均灰度值;M是子区在x和y方向的半宽;N是子区在z方向的半宽。

每个样品均进行 ROR-γt、Foxp3和内参 βactin的RT-qPCR,每个样品设两个平行管。总反应体积 20μl,反应条件:95℃30s;95℃15s,60℃ 1min,共40 个循环;95℃15s,60℃ 1min,95℃ 15s,60℃ 15s结束反应。计算ROR-γt mRNA、Foxp3 mRNA及βactin mRNA Ct值的平均值;根据目标基因和βactin Ct值均值计算样本目标基因实际Ct值ΔCt=Ct目标-Ctβ-actin,对各样本 ΔCt进行 2-ΔΔCt转换,分析目标基因mRNA的表达,其中ΔΔCt=ΔCt实验-ΔCt对照(对照为健康对照者)。

伴随着国家CPI指数的不断增长,单凭年轻人自己的工资来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开销也越来越难,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压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同时还面临着许多生活方面的压力,这些人的啃老行为就成为了在高物价高消费时期民众的真实写照。

三、中国当代啃老的现状

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伦理原则是从中国古代社会以来都非常被重视的,父母与子女的辈分不同,决定了所背负的义务与责任也是不尽相同的。子女履行孝道的相关准则,不仅可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因此维系了两代人有关于代与代之间的平衡。但在如今社会中大部分的家庭里,父母对子女的过分宠爱,促使长大后的子女过度依靠父母,这些社会现实破坏了哺育和反哺的天平。但是无疑,如今中国的啃老现状最为严重。

在现代的社会中,生活方式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必然导致传统孝文化对孝道的约束与规范功能减弱。传统的尊老养老在年轻人的观念中已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责任感的缺失与家庭向心力的分散。

四、啃老现状的具体体现

(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许诺在打了一段时间工后,再度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他对加工业还是比较熟悉的,原来只是因为经验少,吃了亏。慢慢地,他的生活步入了正轨,他发现,自己对丁小慧的感觉也渐渐发生了改变。一个原料商临时毁约,让他又面临交不上货的危险,他跟对方吵着吵着,两边都怒不可遏。丁小慧接过电话,轻言细语,有理有据,最后,对方不仅道了歉,还给许诺做了赔偿。那件事,让许诺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了解丁小慧。

(二)尊老养老观的变化

肖群忠在他的《孝与中国文化》中,集中将视角放在文化综合上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论述,从起源到演变的历史文化视角,又从文化综合视角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寓意和影响,同时除论述孝的伦理意义外还带有批判性质的反思了孝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另外,在《“孝”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一文中,罗国杰对如何才能保障孝道这一传统理念长存发展进行了阐释,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反哺”心理。郑晓瑛在《传统孝道伦理探究》中表示:“孝道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传统孝道伦理是孝文化的核心内容,在调节传统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传统孝道伦理,认为传统孝道伦理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传统社会的家庭格局一般为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格局,但是这种大家庭格局却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期望值,现代人往往因无法权衡而造成家庭和谐的失调或事业上的力不从心。

1411 A giant ovarian mucinous cystadenoma: a case report

(三)教育的缺失

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过分注重知识性,学校的传统孝文化教育也有所偏失,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的首位,忽视了道德的全面发展,即使有部分德育的教育,也多显得太过宽泛和形式化,更别说让传统的孝文化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了。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方面传统孝道文化无可厚非具有很大重要性,一方面又没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依托来宣扬传承它。

五、解决当代啃老现象的对策

(一)义务观念

中国大量涌现出的独生子女都是出现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后,因为家庭中再没有兄弟姐妹的存在,一切都围绕着自己转,导致他们成为家庭中的核心,面对新型子代关系的形成,父母对子女的义务履行时间也随之延长,少则持续到工作时,更有甚者一度可持续到成家之后。因此在整个时间段当中,子女所享受的照顾明显占有很大的比重,子女对于自己的义务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里的义务不仅是指的关心、爱护的简单相加,而是用心体会老人的处境,给予他们最大的包容与保护。

(二)情感观念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小型核心化家庭成为主流,像旧时代那样集中存在的传统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制度已经逐步消亡,多数家庭都是由自己和孩子组成的两代家庭,家庭成员以及成员年代跨度的减少对直系亲属间的紧密关系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多了更多的沟通,相互间的依偎程度也提高,这就显得家庭成员互相之间构建一个重视理解关心对方的交流方式显得特别重要。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很多因学习、工作、婚姻等各方的原因脱离与自己父母共同生活的状态,正因为处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下,应更加增多与父母的沟通和来往,不能让现实距离拉远了心里情感。

中央宣传部11月16日向全社会公开王逸平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他始终把解除人民群众病痛作为人生追求,研发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造福2000多万患者;先后完成50多项新药药效学评价,构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和体系。

六、结论

啃老这种新型社会语言的出现无疑体现了这种现象存在的普遍性,中国社会的啃老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重的。传统孝文化虽然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却是作为最基础的根基一般的存在。强化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啃老这种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其对策,保留传统孝文化中的精华,根据实时的社会变化做出调整,把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思想和现代社会的实际相结合起来,使其能够更有利地深入到当下一代人的思想当中,这是为了预防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流失的危机。

同时,我们要立足于当下社会发展的国情上,传统孝道的基础上,重新创建符合新时代社会理念的孝道伦理,从啃老这一现象可以很好认识到中国传统孝道观念在当下所面临的危机。国家现在大力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中国文化的宣扬和传承,而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根基,更应作为基本道德规范来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淑春.论儒家孝道的生理基础与伦理价值[J].前沿,2010(08).

[2]蒋玲.中国传统孝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江侠.中国社会转型期孝道失范及其合理建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

[4]孟颜颜.论孝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因素[J].黑龙江史志(学术交流版),2010(19).

作者简介: 王源锦(1994-),女,汉,江苏徐州人,职务:在校研究生,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标签:;  ;  ;  ;  

从中国传统孝文化论当代啃老现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