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既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安全、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同时也对保障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流程优化的角度对整个施工工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人、物、财、机的全面管控,进而达到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流程优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项目质量
1、项目介绍
浙江省大学科技创业研发大楼项目主体施工全部采用木模板,同层墙、柱、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墙、柱、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对钢筋的挠动大、钢筋易产生位移。
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
广源建设集团针对工程的实际特点与难点,项目部一开始就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质量管理小组,积极开展质量控制活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重点质量控制,对促进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是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组成。小组本着以“建精品工程,创名牌项目”为宗旨,以“在建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分部与分项工程合格率100﹪;顾客满意率90﹪以上”为质量目标开展活动。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测量员和总工程师等岗位人员。
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目标与重点
浙江省大学科技创业研发大楼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控制目标是检验批验收合格率100%,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100%,确保“钱江杯”。
浙江省大学科技创业研发大楼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控制的重点包括:
(1)施工中多种因素导致钢筋发生位移从而形成质量隐患。
(2)因钢筋位移而引起的竖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质量问题将给结构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以及由钢筋位移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墙柱位移直接关系到电梯及房间的使用功能和结构的安全性能、耐久性,并影响装修施工的抹灰量,影响成本。
(3)钢筋位移保护层厚度过大是造成混凝土结构性能的承载力下降、裂缝宽度超标、挠度超限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4)进一步认识和体验QC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提高项目部的全面质量意识,合理运用QC工具,进行日常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4、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关于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
认真开展“班组自检”、“交接检”、“专检”的三检制度,对不符合质量标准 的必须返工整改。
质量问题做到“三不放过”、没有查明原因的不放过、没有追究到当事人和领导责任的不放过、没有制定出完整的整改措施的不放过。
每月活动不少于两次,组织人员对钢筋位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5、基于流程化视角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施
5.1施工现场调查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对墙柱竖向钢筋发生位移现象的部位做了较详细的调查分析,并检查两个施工队墙柱节点各300处,其中检查平行于控制线方向的墙柱节点100处,垂直于控制线方向的墙柱节点100处,墙柱钢筋混凝土保护层100处,检查结果如下:
平行于控制线方向的墙柱节点位移全部符合规范要求;
垂直于控制线方向的墙柱节点位移具体情况为:主体1队施工的部位发现竖向钢筋位置偏差超过规范允许范围内的有70处,主体2队施工的部位发现竖向钢筋位置偏差超过规范允许范围内的有60处;
柱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具体情况为:主体1队施工的部位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的有63处,主体2队施工的部位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的有72处。
5.2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可以看出,两家施工队施工的墙柱在平行于控制线方向的墙柱竖向钢筋均无位移,垂直于控制线方向的墙柱竖向钢筋位移较严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较差,因此控制墙柱垂直于控制线方向的钢筋位移及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5.3质量控制目标确定
为了确保浙江省大学科技创业研发大楼结构施工质量达到“钱江杯”要求,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将目标值确定为:
(1)墙柱钢筋平行于控制线方向即钢筋间距最大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即≤±10mm,100%符合规范要求。
(2)墙柱钢筋垂直于控制线方向钢筋安装位置合格率达到97%,且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即≤±5mm。
(3)墙柱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达到98%,且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3mm.
5.4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1)竖向钢筋位移因素归类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通过鱼骨刺图从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个角度出发,对控制墙柱垂直于控制线方向的钢筋位移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材料方面来看,主要原因是钢筋加工尺寸不标准;
从机械方面来看,主要原因是塔吊吊钩碰撞钢筋;
从人员管理方面来看,主要原因包括现场管理力度不够、操作者思想上不重视,自己操作不认真、三检制度落实不到位、奖罚制度不完善;
从施工方法方面来看,主要原因包括未放置水平定位筋、竖向梯子筋、定位筋、工人绑扎钢筋不规范;
从环境方面来看,主要原因包括浇筑砼时对钢筋的扰动,挂拉、模板定位不准确、模板安装时对钢筋的挤压,碰撞。
图1 竖向钢筋位移因素分析
(2)竖向钢筋位移主要因素确定
通过小组人员集思广益,结合现场测量、检查、查阅记录、向当事人调查等手段,依据对主要问题影响程度的大小作为主要原因的判定标准,对竖向钢筋位移的主要质量问题的十二个末端因素进行了要因确认,具体要素最终确定如下:
主要因素一:现场管理力度不够,确认方法现场调查,原因为严格科学的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是各项工序施工质量的保证。
主要因素二:浇筑混凝土时,看筋不到位;确认方法现场调查;原因为浇筑混凝土时存在无人看筋现象,钢筋发生位移后不能及时进行调整。
要素三:工人绑扎钢筋时不规范;确认方法现场验证;原因为钢筋绑扎施工中,对于倾斜的竖向钢筋不进行修整,导致成型后的墙柱钢筋倾斜而产生位移。
要素四:未严格按照方案、交底要求放置水平定位筋、竖向梯子筋、定位框、塑料卡环;确认方法现场验证;原因为施工过程中检查发现多数部位未按照方案、交底要求放置水平定位筋、竖向梯子筋、定位框、塑料卡环。
要素五:浇筑混凝土时对钢筋的扰动、挂拉;确认方法现场验证;原因为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振捣工人振捣的方法及振捣位置不正确,振动棒产生的冲击力使钢筋位移。
要素六:模板垂直度不准确;确认方法现场验证;原因为模板垂直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剪力墙柱的钢筋定位是否准确。
要素七:模板安装时对钢筋的挤压、碰撞;确认方法现场验证;原因为模板安装过程中,对于钢筋施工不到位的地方不整改,以模板固定钢筋,不规范施工,造成钢筋位移。
5.6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严格执行项目部质量奖罚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
各施工队安排专人进行看筋工作,发现钢筋位移立即进行调整;
对工人进行现场交底、并进行样板墙绑扎,现场讲解质量要求;
要求施工队按照方案、交底要求放置水平定位筋、竖向梯子筋、定位框、塑料卡环,未经检查的部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施工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指导工人正确振捣,钢筋密集的部位应用钢钎振捣密实;
每块墙体模板至少选择3点进行垂直度检测;
对工人进行交底,严禁不规范施工,对于钢筋不到位处,经钢筋工修正后才可安装模板。
参考文献:
[1]刘亚斌.基于流程化视角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18(08):214.
[2]周迅.流程化管理方式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6):50-51.
[3]贾广征.流程化视角下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6(11):111.
[4]周福新,黄莹,李清立.基于流程化视角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01):98-102.
论文作者:吴霞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钢筋论文; 位移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保护层论文; 现场论文; 控制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