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社会与青年双赢的重要课题_政治论文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社会与青年双赢的重要课题_政治论文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一个社会与青年共赢的重要话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年论文,共赢论文,政治论文,话题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5;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4)06-0005-07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4.06.001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手机等通信与传播“新武器”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渗透到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思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指出,基于网络而兴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广的最强势媒体。新媒体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领域,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青年,占据了网民群体中的多数席位。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39岁以下网民在全体网民中的比例达80.9%,①也即在所有网民数量中,青年占绝大多数。青年的探索性、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以及充满活力等特点注定使其成为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体力量。

       青年与政治的关系不仅是青年发展问题,更是社会政治稳定和创新的重大议题。事实上,青年这一概念本身就与包括政治参与在内的社会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政治参与”一样,“青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结果,是一个现代社会性的概念。从没有“青年”的“仪式时期”,到培养有用的成人的“教育时期”,再到将其视为独立主体的“现代青年时期”,人类社会对于青年社会本质的认识,以及由此而致的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②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民主的发展进程中,青年越来越成为活跃的群体。随着网络技术向人类政治生活领域的渗透,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提升了。对青年群体而言,网络赋予其更平等、更自由的参与地位和资格,彻底改变了青年政治参与的边缘化状态。所以,从本质上说,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两个关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一个是青年的成长与发展。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的又一个麻烦,还是社会发展的又一个进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自身,对社会到底有什么意义?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社会建设的实践层面,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都不仅对青年自身成长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政治价值传承,关系到“中国梦”的愿景,关系到十几亿中国人的未来与发展。民主政治与网络社会理论是近几十年兴起的新型社会理论,也是观测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最重要的理论视角。从这两个理论视角看,网络社会赋予了青年在民主政治参与中的新角色以及在社会中的新位置,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青年与社会共赢的社会现象,具有特别的积极意义。

       一、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给社会民主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以青年为主体、网络为平台的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民主社会的发展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最为广泛的社会基础,而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公民参与。卡罗尔·佩特曼(Carole Patemane)的参与和民主理论将民主参与归结为三个结果:提高个人自由价值、所有的人可平等地服从法律和整合功能,并将民主参与的功能定位为教育,她强调全民的参与,强调个人自由价值与政治参与的教育功能,③这无疑更本质化地将个体与社会有机地连接起来,对青年群体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青年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为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青年也有了更多的机会能够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社会发展进程。但青年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青年群体自身充满矛盾性,他们试图努力融于现实社会,又时时刻刻企图变革现实、改变社会;他们一方面代表着社会的未来,一方面又没有确定的未来。这使得他们在社会政治领域里人微言轻,很难成为社会政治活动的主体。唯有在网络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是一台可以上网的网络客户端,如电脑、iPAD、手机等。在网络上,不论性别、年龄、职业、贫富,也不管学历、政治背景、家庭情况等,所有的网民都具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和权利。这不仅避免了现实社会中的金钱政治、权力政治等不良现象对青年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赋予了青年真正的主体位置,保证了在这一过程中,青年自由、平等、能动、积极的参与状态,最大限度地展现了青年的政治作用和价值,这是青年在现实社会里很难获得的。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在“网络对自己的影响及上网动机”的调查中,2940个样本中的61.4%选择“丰富知识”,53.5%选择“提升思想境界”,47.6%选择“愉悦身心”,26.8%选择“提升政治地位”,这可以看出,政治地位的提升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重要结果和动机之一。④

       按照参与民主的理论,真正的民主应该是所有公民直接的、充分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民主。这恰恰与青年追求自由、平等,渴望社会参与和实现的社会本质高度一致。青年是社会上发言权较少的群体,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发出声音、影响社会的唯一途径。因此,青年文化具有强烈的表达意愿和参与诉求,是最具强烈参与诉求的亚文化。但文化表达的间接性与青年的社会特点相结合之后,赋予了青年文化自身的矛盾性,故青年往往会使用反传统、反现实,甚至破坏性的表达形式来反映内在的、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新事物、新观念的追求,也表达着渴望平等的,以独立个体的社会身份参与政治,以及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能够得到重视和采纳的强烈诉求。可以说,青年对网络民主参与的拥护与热忱是青年发展性社会本质的表现。另一方面,主体性不仅是青年发展的命题,也是社会自由权利的重大命题。以青年的视角来看,随着青年观念的现代化建构,从青年的未来劳动价值到青年权利主体的浮现,从青年权利主体地位的确认到青年权利主体概念的深化,网络政治参与赋予了青年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权利;以社会的视角来看,青年群体独立、直接的政治参与,意味着社会提高了公民的参与机会和能力,也实实在在地推进了政府工作中明确的我国民主建设的方向与目标——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二、网络的隐秘性赋予了青年政治参与充分自由,推动着“自由、平等”等社会价值的建设

       网民在网络上之所以敢于大胆、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主要是因为网络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而公民能够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参与政治活动,这使他们也就更易于,也更乐于吐露心声,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或意见表达出来。所以,通过网络获得的网民对某一政治活动或政治事件的看法更接近于民意,更能反映社会公民的真实看法和心声。但同时,也正是参与主体身份的隐秘性,网络社会上鱼龙混杂,容易让一些不法分子或者有所企图的人钻空子,散布谣言,甚至雇佣一些人或社团发布虚假信息和负面评论,影响广大网民的思想和行为。网络政治参与的这一特征不仅加剧了网络政治控制和监管的难度,也给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行为带来巨大的影响。

       网络赋予了青年群体真正的自由。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成人社会视野里的青年是一个需要受教化的群体,特别是在政治领域里,因其年龄与社会特征,青年的社会“自由”存在着诸多限制,不仅地位低微,而且难以恣意表达自己。网络社会赋予青年群体的“自由”是青年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在青年发展层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自由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价值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梦”的重要伦理组成和价值保障,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无疑极大地推动了这一价值的社会实现,当然也给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包含在政治视野中的网络自由是一个受到相关因素制约的自由,如经济发展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基础;政治环境的进步赋予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也会对其参与行为提出制约;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自由提供了保障,但也会对青年自身新技术学习和掌握提出挑战;个人素养、个性特征影响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状况,更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自由的重要基础。在支持青年通过网络获得在现实社会中很难获得的充满自由与尊严的社会地位的同时,如何引导青年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积极参与,获得在网络上,并延伸至现实生活中的更高水平的自由与尊严,是需要青年与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三、网络参与的快捷化使青年的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展现,是对党中央“解放社会活力”倡导的具体落实

       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大多局限于投票、信访等,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传统渠道。而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迅速将广大民众与政治连接在一起,政治参与更加直接和快捷。政治参与理论将“政治参与”界定为“一般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⑤,从这个视角看当代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我们会发现,网络政治的主要形式与青年社会性发展特征高度契合,网络政治参与能让青年的社会活力充分展现。网络政治论坛满足了青年强烈的乐群性和情感性,给予了他们发表意见的平台和空间,更给予了他们群体支持和安全感;即时通讯的快捷与方便极大地适应了青年寻求快速发展的社会特征,受到青年人的普遍欢迎;主题网站为青年网民直接参政、议政、发表见解、表达诉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平台;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政治影响力欠缺,政治性博客中,青年作为博主且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博客不是很多,但其对于青年的网上行为却具有强烈的影响力;电子邮件系统在分享信息、交换资料等方面速度快,价格低廉,且还具有大资料的传输、永久保存等优势,自然会被渴望发声、急于参与、急于获得政治信息的青年群体发掘并运用到政治参与当中;而对一般被视为民众政治参与中较高层次行为的网络选举,尽管目前它还只是在一定范围里实施,青年参与的频次也还有限,但其蕴含着的巨大空间足以不断吸引青年;属于民意调查性质的网络投票则受到青年网民的特别青睐,其中不少政治议题更是直接激发了青年的政治参与活力。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青年网络参与行为极其普遍,在我们近3000个样本中,网龄3~6年的最多,占35.7%,6~9年的青年群体次之,占27.2%,二者共占到62.9%;上网时长在2~4小时的最多,占36.8%,加上0~2小时的,上网时长小于或等于4小时的共占70.6%;选择“平时上网主要内容”占比由大到小依次是:“浏览新闻”的占71.1%,“消遣娱乐”的占62.4%,“搜索工作、学习资料”的占58.8%,“买卖商品”的占49.6%,“社交活动”的占38.8%,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赋予青年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领域,也更有效地展现了青年的社会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提出了解放社会活力的命题,这是继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之后,我国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指导原则,而青年是社会活力的基础和主要源泉。现代社会中青年人具有三大优势:观念优势、知识优势和创新优势。所谓“观念优势”,是指青年在思想观念创新上的优势。青年人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极富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善于独立思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网络为社会参与提供了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径,当代青年的观念优势遇到了最优化的土壤,其迸发出的力量也就格外强劲和锐势。所谓“知识优势”,主要表现为青年是现代科学知识技术最热衷的推崇者和最真诚的追随者,青年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期,网络参与的知识性、科技含量是青年社会性参与的最佳土壤。所谓“创新优势”,则是指青年的观念优势和知识优势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新观念和新知识的结合,有学者用寻求挑战、接受不安定性等语词来描述创新者冒险的人格特质;用好奇心、广泛的兴趣、易为事物的复杂性所吸引等语词来描述人格特质的求知性;用独立判断和自信、不受成规束缚、原创力来描述人格特质的独创性,⑥网络政治参与无疑是发挥青年这些特质的最佳领地,是青年群体展现社会活力的最好平台。

       四、网络内容的丰富与参与动因的复杂推动着青年的政治成熟,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环境的良性发展

       (一)网络参与内容的丰富性拓展了青年政治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能够容纳数量庞大、内容众多的网络信息;同时,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与政治相关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家安全、外交政策、两岸关系等重大问题,也包括民生工程、“两会”热点、贫富差距、社会治安等社会热点问题。与传统社会中青年参与政治大都限于获取政治信息,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等不同,网络政治不仅话题更加广泛,议论也愈加深入。与传统的青年政治参与范畴相比,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参与。⑦一是参与民意表达。这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青年通过网络政治表达等方式来实现自身的政治诉求,维护自身的利益。二是参与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政策的制定,法律的规范是实现社会成员及其共同体利益的基本保证,参与部分法律法规草案的讨论已经成为青年网民政治行为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三是参与政策执行和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保证政策与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得以公开、公正进行的重要措施,网络监督和检举已成为发掘贪污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青年极为积极主动。四是参与政治活动。参与政治活动是每个政治体系赋予政治主体的基本权利,也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网上投票等网络政治行为中青年网民一直是主体。可以说,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依托上述一系列网上政治活动来实现的,而网上政治活动内容的丰富和深度,无疑会大大地促进青年群体的政治成熟。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青年“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关乎社会主义公平”和“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比例都比较高,分别占52.8%和52.2%,这说明超过一半的青年在参与网络政治的时候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因素,网络政治参与推动着青年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增强。

       (二)网络政治参与动机的复杂性直接推动了青年的政治成长

       一般来说,公民参与政治主要是出于自身的物质利益考虑或者精神上的信仰与理想。和现实社会的政治参与不同,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动机更强烈、更丰富,也更具有差异性。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动机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个人权益驱使,即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大多数青年在网络上发表意见、表达情绪,或是直接参与网络投票,其目的就是要表达自身的诉求,为自己发声,期望能够影响政府的行为或决策,进而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二是利他主义动机。有些时候人们参与政治活动或事件并不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是基于实现他人权益,众多网络事件吸引了大量网民,这些事件大都与参与者自身并无利益关系,但却是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最重要的内容,尤其是青年群体,更是热衷于此。三是追求集体利益。在很多情况下,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超出了个人主义的范畴,是为了集体的利益、社会的公平乃至国家的安全,如对于日本政府参拜靖国神社,企图霸占我国的钓鱼岛等事件,青年表达了极大的义愤,甚至把这种义愤社群化,或是延续到现实社会中。当然,出于一种非理性的冲动,想通过网络宣泄自身的不满、失意,也是很多年轻人网络参与的动机。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百姓生存压力剧增,当种种不良情绪在现实中得不到宣泄的时候,青年更倾向于选择在网络上尽情宣泄。青年网民参与政治的非理性行为,还表现为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某种技术突破的快感,如一些只是为了测验政府网站的安全和保密性而侵入的黑客,或者为了某一未经确认的政治信息而一时兴起参与到网络政治中,还有的只是感觉无聊而随意参与,等等。正是在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选择、碰撞之中,青年逐渐走向政治上的成熟。

       (三)政治精英与普通青年之间的关系是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议题,参与度广泛的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的政治成长影响很大

       参与民主理论强调,精英民主主义的政治参与并不是公民最需要、最完善的政治模式,这种由少数人控制和参与的所谓“民主”不是充分的民主。由于实际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限制,在社会参与过程中,特别是在政治参与中,青年会受到政治精英的巨大影响,但在情感和根本意愿上,他们又极度反感精英的权威和霸道。这种对所谓精英民主人士的矛盾态度,是青年群体追求所有公民平等参与的内在诉求与自身社会性发展不成熟之间冲突的一种表现,也是青年政治成熟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网络政治最大限度地给予青年平等参与的机会,但同时也极大地拉近了政治精英与普通青年之间的关系,网络意见领袖,网络“大谣”“大V”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能够推波助澜,推动形成网络极化现象和网络群体事件。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现实社会政治参与机制不够健全的表现,也是青年这一群体刚刚获得政治参与的平等地位,政治参与行为尚不成熟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青年会逐渐走向成熟与发展。

       五、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与青年共赢的积极社会现象

       应该说,网络政治参与无论对于社会民主进程,还是青年政治能量的发挥,都具有特别的意义。网络民主呈现出的新的表现形式是青年追求民主参与的最佳载体,也是青年社会性发展,社会价值实现的新的机遇;但同时,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也必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实现。

       (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推动着青年社会政治价值的实现,这对于青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是社会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毛泽东曾经说过,“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先锋和桥梁”。就其本质而言,青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极参与力量,也理应成为一个社会现代民主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但青年又是一个在社会现实权利与利益分配中处于相对不利境况的社会成员之一。⑧在发展历程中,青年面临着教育、就业、婚姻、住房、医疗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表达内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总体追求先进性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因为生存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不如意,采用反现实、反传统,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模式。青年文化中矛盾性的特点,决定了青年注定是现代社会政治参与中积极而活跃的力量,但同时也会是社会问题之一,如成为社会动乱中最有影响力的群体之一。青年参与一直是社会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命题。另一方面,民主很重要的命题是政府与民众,权力与权利等关系,网络为双方的连接提供了便利,推进了政治问题领域中青年作用的发挥,也为青年这一相对弱势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与权力和高层对话的可能。互联网背景下,某项重大国策的产生,不再仅仅是政治家们没完没了的辩论,也不再是常常失真的民意测验,而是众多民众参与的民主过程。在传统社会里处于相对边缘状态的青年,其各种政治诉求影响政府决策的可能性很小,这一方面源于青年政治诉求表达的渠道并不十分畅通,传统的渠道只限于青年代表,如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人进入党政的议事机构,代表青年群体发表意见;或者党政领导机构或个人召开青年座谈会,直接征求部分青年的意见,但这大都是个别化的、不定期的,并无制度上的安排与保障。同时,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议题相比,青年问题无论在重要性,还是在紧迫性方面都很难排在特别位置,青年群体实际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日常管道并不通畅。这也是青年群体很容易参与社会动乱,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网络政治的背景下,青年群体才有可能普遍发出声音,并得到及时的回应,还可以进而影响到社会政策及其执行。这不仅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更是青年社会政治价值的一种实现,对全体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意义重大。

       (二)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推进了青年工作的良性发展

       青年的政治成熟对政党政治,对社会延续与稳定,意义重大。传统的青年政治教育较多地使用传递观点、政治灌输的方法,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为统一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思路上把青年视为被塑造的客体,这不仅极大地脱离了青年的主体性,也难以对应今天开放的现实社会。特别是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社会上,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只讲权利、消解责任、“唯草根绝对正确”的民粹主义,接受诸如新自由主义等系统的非主流政治观,不辨是非的精英崇拜,拒绝规则、秩序、权威、真理、崇高、合法性、确定性、普遍性的非理性,等等现象普遍存在,政治价值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都面临着尖锐的挑战。网络为青年社会参与提供了实现主体作用,获得充分自由,展现社会活力,推动政治成熟的最宽阔的阵地,同时也是一个最生动、最丰富的政治实践演练场域,是迄今为止主流社会与青年文化、青年思潮最畅通的交流互动平台,这对于在青年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的思想统一青年群体的理想信念,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当然,这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提出了更尖锐的挑战。

       (三)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推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一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拓展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沟通渠道,实现了民主政治建设中包括青年在内的各个参与主体间上下、左右的互动和沟通,实现了民主切磋与对话;二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平等观念与机制的建设;三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加快推进了政府电子政务机制的建设,电子政务的推行不仅唤醒了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青年的政治参与热情,同时还能够把青年群体的意愿及时、普遍地反映出来,是政府管理体系与模式的创新,更是社会治理的新趋势、新进展;四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完善,在网络政治参与中,青年超越时空的局限,借助互联网发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中社会各阶层参与的广度。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打破了传统架构下的高低上下,青年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参与主体,更直接地贡献于社会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在传统社会里,“青年”是一个受到一定限制和制约的行为主体,而在现代网络时代里,网络给予了青年一个更自由、更有影响力、也更复杂的新角色,这是一个在更大范畴内更有力推动青年与社会“共赢”的角色。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是当代青年的一种新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加快了政治文化与个人的结合,从而达到政治文化得以传承,社会个体得以成长的目的;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也会对青年政治社会化形成新的冲击和挑战。复杂的、多元化的政治文化会直接影响青年正确社会政治价值观的接纳,宽松的网络环境更易诱发青年言行失范,甚至逾越现行政治价值与规则。这一切都对全社会,特别对青年群体,以及青年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必须面对的问题。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9-01].http://www.199it.com/archives/187745.html。

       ②陆士桢,王剑英.我国青少年政策与事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1):2-5。

       ③⑤胡伟.民主与参与:走出貌合神离的困境[J].政治学研究,2007(1):121-127。

       ④该数据见陆士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11ASH006)之大型问卷调查成果;本文其它数据同此。

       ⑥翟青.创新力人格特质及其测量方法研究[J].商业时代,2007(20):150-157。

       ⑦李斌.网络参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6。

       ⑧陆士桢,宣飞霞.关于中国社会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2(7):31-35。

标签:;  ;  ;  ;  ;  ;  ;  ;  ;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社会与青年双赢的重要课题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