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存在建设周期长、涉及工作面广、施工工程量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便要求建设单位具有足够多的流动资金,持续投入,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发建设,这便体现出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在此视阈下进行建筑工程的管理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避免浪费,下面本文将针对全过程工程造价视阈下的建筑工程管理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全过程;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视阈
建筑工程在进行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中,其工程的造价控制部分占据重要位置,是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全过程工程造价视阈会将建设单位的流动资金进行全面且统一的管理,最大化的提升资金的高效利用率,保证资金能够注入到建筑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换而言之,其促进了建筑工程资金的合理规划及使用,并且将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控制思想传递到建筑工程的每个方面,能够有效的预防因资金问题而产生的工程风险,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建筑工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同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视阈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起步相对较晚,该工作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就国内现状分析,我国建筑工程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主要存在造价失控风险大、造价工作过于局面以及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全过程工程造价视阈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核心是对各个施工模块的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化区分及管理,因为建筑工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进度以及竣工验收等物料和技术方法在工作环节中都是相辅相成的,一旦上环出现问题那么下环必定会受到牵连,最终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所以,结合这一特点如何把握工程造价管理,保证工程造价稳定性,降低工程安全事故与责任事故的发生频率,成为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2.全过程工程造价视阈下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分析
上文也有提到,全过程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下面我们根据其存在的具体作用进行管理措施的具体分析,主要选择建筑工程管理的5大阶段,对全过程工程造价进行分析。
2.1在项目决策方面进行的管理措施
决策是建筑工程最初的工作之一,同样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也是首要内容,它主要包含了针对施工位置、施工要求以及政府安排对该区域的动土建工进行建设计划,该项决策还包含了预估工程资金投入、预估工程施工技术、预估工程建设造价等等。最终通过精准的预估将工程造价误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而后针对施工项目的具体要求,遵循专业机构提出的投资估算原则,落实财政计算、估算指标以及物资指标的应用,设计财政投资及流动资金的数据量,以建筑工程为依据实现投资估算的分配设计。
2.2在项目设计方面进行的管理措施
项目设计在全过程工程造价视阈下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属于较难控制的部分,这一环节的造价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也是造成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发展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在这一阶段该环节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以及造价控制发展等因素,笔者将项目设计方面的管理措施总结为以下三点。首先,从建筑项目各专业工程的招标环节开始,将项目设计作为招标竞争力的考因素核之一,在众多投标者中优先选择设计方案优秀,可创造经济效益高的投标方;其次,对建筑工程设计稿实行限额制度,根据工程建设的预计资金安排合理的进行项目设计,同部门中先进行小规模的设计稿淘汰,而后在进行领导层的优中选优,避免设计稿偏向领导决策,出现投资风险等问题;最后,在项目设计环节奖惩制度的建立并完善同样不能少,为了保证设计人员的尽职尽责,认真细致地对待项目方案设计,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激励,来提升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保证项目设计的设计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在工程招标方面进行的管理措施
按照全过程工程造价视阈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流程而言,在经历过项目设计的工程造价管理之后,投资方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招标与投标环节进行重点关注。目前国内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招标内容,主要是依据设计方案或招标图纸,按照国标计算规范核实工程量,最终由招标人以工程量清单为主要载体给出招标方案,首先需要保证自身招标方案的合理性,工程满足招标及施工条件,确保招标定标后,中标单位进场,工程可以顺利进行,避免后期因现场条件、施工方案、施工费用、施工工期等内容引发不必要的纷争。招标环节的规范性一直是国内建筑工程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保证后期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招投标环节,首先要对投标单位进行资质核查,确定具有完成该项目的工作实力,不会出现空壳公司赚取中间差价,将工程分批分包转包的情况,在评标环节,须规范操作,加强管控,保证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避免投标单位与评标人员私下交易,出现不正当违法犯罪的投标行为。
2.4在工程施工方面进行的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施工阶段,须把造价管理策略和方法落实到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中。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风险高,资金消耗量大,例举施工阶段中造价管理措施:①强化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合同是建筑工程分配造价信息的依据,分别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目标,合同签订前需细化相关条款,明确各项工程款的具体支付条件,预防因此发生合同纠纷,建筑工程管理中针对合同实行制度化的管理与控制,专门设置合同管理机构,保障甲乙双方均严格按照合同中的内容履行合同职责;②建筑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需严审工程设计的内容,有组织的落实造价控制措施;③材料费用在建安费用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强化材料的资金控制可以降低造价风险,应该提前准备好材料资金,支出材料资金时一定要注意材料是否符合建筑的需要,新型材料采购时,先要调研新型材料的性能、规格以及成本,确定采购计划后再实行资金分配,采购及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使用量,尽量避免出现材料费用超计划的风险。
2.5在工程竣工结算方面进行的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的竣工结算是全过程工程造价工作的最后一步,同样也是出现工程返工修补、各项资金超计划情况最多的环节之一。因此要落实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工作,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资金的高效利用,保障建设方的合理利益,加强竣工结算的工作管理,设立多个检查环节,可以由上方领导直接指派员工进行历史资料及账目的核查,保证竣工结算金额正确合理可控;建立好竣工结算环节的造价汇报制度,根据相应的费用标准审查建筑工程的重点项目,例如工程变更、工程签证环节以及施工原材料投入等等,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工程造价失控的情况,保证建设方利益的最大化,由管理人员与管理制度相结合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工程造价视阈下考虑的工作面及内容较多,贯穿了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环节。为了保证全过程工程造价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优化提升,减少工程建设资源浪费,提高资金在工程建设中的利用率,实现工程建设各参与单位利益最大化,必须在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工作,在确保满足工程建设质量、进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建设资金,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综合最优。
参考文献:
[1]常峰.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19):169-170.
[2]任慧军.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19):170-171.
[3]洪志伟,李仕敏.全过程工程造价视阈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49.
[4]孟淑卿.全过程工程造价视阈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数码设计,2017,6(10):101-102.
[5]侯跃文.全过程工程造价视阈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江西建材,2015(07):284.
论文作者:邱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全过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环节论文; 资金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