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妇幼保健院 湖南常德 415101
【摘 要】目的: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儿童临床预防方案提供借鉴的方案。方法:收集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准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培养患儿的粪便标本,并展开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就诊的6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后发现,所检测出来的菌株56例,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为93%,其中志贺菌为24株,占到了所检出细菌总数的40%,志贺菌所感染所导致的细菌性腹泻要远远高于其他菌株,成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志贺菌作为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检查过程中,应将志贺菌检测作为儿童腹泻的常规检查之一,提高儿童细菌性腹泻检查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从志贺菌入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进行预防。
【关键词】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
儿童细菌性腹泻已经成为临床儿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这一疾病是由多种病原体致病因素引发的消化道综合征。儿童大便性状改变和儿童大便次数增多是儿童细菌性腹泻最主要的特点,细菌性感染是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对儿童的这一疾病没有进行及时的医治,很容易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与发育[1]。对儿童粪便进行检验,能够将儿童腹泻的病因准确的查找出来,为儿童临床预防方案提供借鉴的方案。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收集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准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儿出现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是病原微生物,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准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33例,女患儿27例,患者年龄为0-7岁,平均年龄为(3.4±0.2)岁,患者病程为8h-7d,患者平均病程为(3.1±0.3)d。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且大便次数增多,其中有一小部分患儿出现呕吐和发热等症状,所有患儿均符合本次研究的临床诊断标准。通过将这些儿童的粪便进行取样后,作为研究的标本送到医院的细菌室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对粪便标本进行细菌的常规检查。
1.2方法
将中国腹泻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作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当患儿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性状改变的现象时,偶尔还出现呕吐和发热等症状等症状时,对患儿粪便白细胞的检查数量不足十五个,在粪便内将细菌培养出来,满足以上的条件,就可以确诊为细菌性腹泻。将细菌室所培养出来的结果要与病原菌进行相应的分离与鉴别[2]。首先要将患儿的粪便标本接种到SS琼脂平板上,对该琼脂平板上的粪便进行17-24h的培养,并将培养的温度控制在35-36℃之间,依据布瑞德的《细菌鉴定手册》[3]对所培养的细菌进行科学的鉴定,配合以我院全自动的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对患儿大便中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菌以及底单胞菌等细菌进行准确快速的分离与鉴定。
1.3观察指标
对我院就诊的6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细菌的培养与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和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我院就诊的6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后发现所检测出来的菌株56例,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为93%,其中志贺菌为24株,占到了所检出细菌总数的40%;致病性大肠杆菌为12株,占到了所检出细菌总数的20%;底单胞菌为4株,占到了所检出细菌总数的6.6%;轮状病毒为6株,占到了所检出细菌总数的10%;产毒性大肠杆菌为14株,占到了所检出细菌总数的14%,从这56株病原微生物的构成情况分析来看,志贺菌所感染所导致的细菌性腹泻要远远高于其他菌株,P<0.05。
3 讨论
儿童细菌性腹泻作为当前临床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逐渐成为了很多儿童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对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感染是诱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的原因[4]。儿童大便性状改变和儿童大便次数增多是儿童细菌性腹泻最主要的特点。
通过收集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准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所检测出来的菌株56例,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为93%,其中志贺菌为24株,占到了所检出细菌总数的40%;致病性大肠杆菌为12株,占到了所检出细菌总数的20%;底单胞菌为4株,占到了所检出细菌总数的6.6%;轮状病毒为6株,占到了所检出细菌总数的10%;产毒性大肠杆菌为14株,占到了所检出细菌总数的14%,其中志贺菌所感染所导致的细菌性腹泻要远远高于其他菌株,成为了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志贺菌感染是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今后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检查过程中,应将志贺菌检测作为儿童腹泻的常规检查之一。提高儿童细菌性腹泻检查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从志贺菌入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曾军荣,李榕娇,陈永强.常见腹泻病毒多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9(13):1461-1462.
[2]纪金玲,廖华芳,崔恩博.儿童腹泻病原菌 1004株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33(21):539-540.
[3]韩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 21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1(08):832-835
[4]阳正东.0~5岁小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H}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19(29):151-153
论文作者:陈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儿童论文; 细菌性论文; 细菌论文; 粪便论文; 检出论文; 病原论文; 患儿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