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现象论文_黄文欢

如何处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现象论文_黄文欢

黄文欢 湖北省竹山县实验小学 442200

摘 要:目前,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只注重语言能力培养,轻知识系统传授,强调淡化语法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法;二是实施“注入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语法条框,强化语法教学的传统型教学法。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实施有效教学策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语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法教学 方法 小学英语

在传统教学中,语法教学模式单一,由于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小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老师们往往脱离现行教材,实施“注入式”教学方法,不仅在阅读课大讲语法,在口语与听力课也大量灌输语法知识,形成了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尽管教师的讲授“详细而透彻”,学生们对于枯燥无味的语法条框已经丧失了学习兴趣,依然是茫茫然一知半解。在我所在的小学,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不能获得足够的语言刺激,学生们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学习的主动者,自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转变教学观念,在教材和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优化语法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有机地渗透了相应的语法知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以下所述是笔者进行语法教学所尝试的几种方法。

一、在情景中实施语法教学

1.真实情景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习句型“be + adj. + enough to do sth”和“be + too + adj. to do sth”时,我让班内一高一矮两位学生A和B站在讲台前,然后指着黑板顶部对他们说:“Try your best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学生A很容易地触到了黑板的顶部。我便指着A说:“A is tall enough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而学生B跳了几次都触不到,我又指着B说:“B is too short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在真实的情景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2.实验观察法。-ing分词与-ed分词是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对其之间的差异分辨不清。在课堂上,我就给学生演示水被烧开的过程,当水沸腾时,指着它说:“This is boiling water.”。等水降温不沸腾时,做喝水状,并说:“This is boiled water.”。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区别:现在分词一般表示主动进行的动作,而过去分词一般表示被动完成的动作。

二、在活动中实施语法教学

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刺激对所学材料感兴趣,而兴趣常常产生于活动。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时,其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在发挥作用,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形象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比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态时,我设计了以下游戏:我在每张纸片上都写下一个动词短语,让一个学生在讲台前面把这个动作表演出来,在这个学生做动作的同时,我会问其余的学生:“What is he doing?”。根据他的展示,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He is playing the guitar/swimming/running….”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生既练习了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语法知识

例如,教学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What has changed in the classroom?”。全班学生闭上眼睛,六个学生按我所给的字条上的要求行动,如“clean the blackboard,turn on the light,open the front door,close the windows”等;然后全班学生睁开眼睛,观察教室内的变化,让学生运用诸如“The blackboard has been cleaned.”等完成时的被动句子进行表达。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和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结构、情景和交际的有机结合,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用法及结构特点。

四、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语法知识

1.归纳法:即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语法。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时,我先问三个同学“What can you do?”,根据他们的答语,在黑板上呈现以下三个句子:(1)A会唱歌。(2)B会弹吉他。(3)C会游泳。然后让学生翻译,并展现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分析就会发现can有三大特点:一是与助动词一样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和其他动词一起构成谓语;二是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三是必须跟动词原形。

2.对比法:学生在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在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他们找出关键点,最终发现其差异点。例如,在六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般过去时后,会有部分学生思维混乱,把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混淆。此时我会用PPT以表格的形式把这两种时态的区别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就会发现这两种时态有很大的区别:一是谓语动词发生变化。二是时间状语不同。经过对比,不仅帮学生理清了思维,更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知识的喜悦,在自我探究中轻松地掌握了语法规则。

论文作者:黄文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如何处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现象论文_黄文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