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开创农村成教新局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教论文,大开发论文,新局面论文,机遇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了。西部开发,农业既是其经济基础,又是其发展战略重点,也是最大、最薄弱的产业。因此,西部农村发展有广阔的空间和无穷的潜力。西部农村要发展,其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关键在提高人的素质。所以,西部农民教育要立足本地域农村发展,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指导思想,面向大农业(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大农村(农工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新农民(精神、物质双文明),提高西部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这是农民教育的根本任务。因而,在大开发的新世纪背景下,要审时度势、转变观念,构筑农民教育发展新思路、新机制,打开新局面,迈出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新步伐。
一、认清西部大开发中农民教育的新情况、新机遇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很复杂也很艰巨”(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举办法制讲座上讲话》2000年9月22日)。西部开发既对农民教育发出了呼唤,又提供了机遇。农民教育必须及时抓住这一历史难得的机遇,既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又可自我完善。
1.机遇来自西部发展的内在动力
长期以来,农业牧业是西部的主要产业,基础条件差,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性很大,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发展是硬道理,也是历史潮流。农业已是一门“科学产业”,正向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一系列农业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农业实现新的跨越。这些都有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都需要通过教育的途径,提高西部人口素质来实现。所以,西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呼唤成人教育的发展。
2.机遇来自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新历史时期的战略决策,是使我国从梯度发展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开发西部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点,而农业又是西部经济开发的战略产业,是西部发展的必由之路,已成为政策基础和政治优势。农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农村文化的前进方向,科技、资金、人才的西移,必然要携带与之配套的丰富的知识含量,农村教育为知识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教育培训、信息传递等,既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开创新局面的机遇。
3.机遇来自西部民众改变生存方式的觉醒
中央开发大西北的决策一经发布,立即激发起处于历史和现实、贫困和希望中的西部人民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和勇气,长期受贫困所困扰的西部人民一旦觉醒,便像火山迸发势不可当。人民思富、领导思变是西部干群的共同心声,只要稍作关注可看到所有西部人民,从省市领导直到边远山村老农,无一不觉醒起来、振奋精神。他们在“打工无出路、技术无套路、致富无门路”的困境下,一致醒悟到,要摆脱贫穷、走出愚昧、改变世代落后的生存方式,人才是关键。如甘肃认识到“要富钱袋,先富脑袋”,确立了西部开发教育要先行的理念,出台了人才开发的重大决定;新疆正在实施“全民文化科技教育工程”就是要运用现代传媒,通过成人教育载体,让科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4.机遇来自农教自我发展的必然趋势
西部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信息流动极少。因此消除信息贫困缩小时空差距,这既指出了农民教育发展的方向,也给出了具体手段,是西部大开发的捷径之一。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这使教育领域面临一场极其深刻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刀耕火种”式的传播模式,为教育手段开辟了广阔天地。远程教育的天网(卫星电视网)和地网(计算机网络),以及普及全国各种教育网的开通,一下子使教育实现了“全天候、零距离”,使学习者可以“随机学、自主学”,可以任意选择时间、地点、教师以及想要学课程。上述“三网”的最大特点是投入低、质量好、产出高,将会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农民教育资源短缺的弱势,充分利用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开发对农民教育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需求,使农民教育实现战略性超越、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西部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我国经济深度发展的必然,以及西部人民改变生存方式的觉醒和周边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成熟,给西部成人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所以,“当前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机,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发展成人教育”(王湛2000年9月在云南视察时的讲话)。
二、树立农民教育的新思维、新观念
西部由于长期处于超封闭状态,自然经济根深蒂固,绝大多数山乡还处于定耕文化阶段,一些地区甚至还保留着游耕文化的特点。表现在群体观念上封闭守旧,满足现状,不求发展,不思进取,对外来新鲜事物怀疑观望,甚至抱残守缺。如支援西部的农技人员帮果农剪枝遭到抵制,反问“剪了枝果往哪挂?”长途运去玉米良种不肯种而喂鸡。与西部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紧密相关的西部农民教育的思维模式,也是视角小、视距短的就事论事式的“为物”培训。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突破思维定势,树立新思维、新观念。
1.树立“以西为本”的西部开发观,调动西部农民开发的积极性
西部归根结蒂要靠西部人民自己来开发。西部也在开发西部,从省区到村寨都在挖掘自身的优势,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展翅腾飞。教育要把西部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勤劳、朴实、豪爽的民风发扬光大,提升为开放文化,吸引中外开发者;要为西部科学有序地开发丰富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要充分发挥西部与14个国家接壤的地理优势,为开发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准备。
总之,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西部自己观念的开发,农民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要通过多种途径让西部真正解决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克服等、靠、要,依靠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提高西部广大劳动者的素质
西部最大最根本的开发是人,要把发展重心从自然资源的开发转向人力资源的开发已成共识。西部农民教育主要的任务是把低素质的人口压力变为动力,把包袱变成巨大财富。把“缺啥补啥”、“极点”式低层次培训,提升为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突破纯知识量“传递”的传统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3.树立“以效为本”的现代质量观,开拓适应西部的服务功能
农民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开发的过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西部地广人稀的办学规律,提高办学效益,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其评价标准不只看数量而是凭绩效,哪怕仅对某一农户进行指导,而能发挥示范作用,这就是质量。相反,如若无的放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可能还会挫伤参与者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西部大开发万事待举,成人教育任重道远。而当前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转变观念,从不同的观念出发其结论截然不同,所显示的发展方向就会有巨大差别。所以我们提出“以西为本”“以人为本”“以效为本”,这实际是农民教育的第二次创业,用新时代的新思维、新观念,开创新局面。
三、确立农民教育的新思路、新对策
思路决定出路。西部的根本问题是长期以来指望依靠耗用自然资源、土地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在粗放型经济增长中对科技的依赖极小。所以,对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既缺乏原动力,又蕴藏着开发潜力。我们要从西部实际出发,汲取东部前段开发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
1.整体规划、优化结构
江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西部开发不仅是西部的事,而是21世纪全民族战略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农民教育要从整体着眼,正确定位,全面规划,优化结构,要按系统工程要求,看到西部大开发的综合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把农民教育纳入西部大开发的整体规划,同时调整农民教育自身的整体结构,使相对单一、低层次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全方位、全过程的智力“开发”。从最基层的农民启蒙教育到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全面提高西部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训和培养各类技术人才,加快农业科技含量提高,保证在西部大开发中,农民教育的功能有序、快速、高效地发挥。
2.多维目标、重点突破
由于西部大开发是既艰巨又长远的宏大系统工程,决定了成人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在实现预期目标战略时实行重点突破。“万事待举,从一而始”,我们要立足长远,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经营者的才干入手,将农民教育首先定位在寻找那些能够快速、有效地为开发服务、致富服务的项目和区块上,把治贫和治愚结合起来,让农民得到实惠,在现实的展示过程中转变观念、实现突破;由局部到全部形成多维目标的全方位的系统开发。
3.因地制宜、效益首选
西部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民族文化突出,我们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农民教育。活生生的致富实效,最能唤醒和激活西部人民的心灵,用“山不转水转”的精神启动西部的“人转、地转”。据报道,仅神农架开发溪流一项,就创值1亿多元。所以,农民教育要在开发的具体过程中,教会干群认识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懂得科学开发、善于市场经营,才不至于“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让农民根据当地的实际,运用科技手段增产、增效,在获得实惠的过程中,加深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开发信心。
4.立体展开、系统推进
第一,整体思路。这是立体展开的总纲、系统推进的蓝图,也是重点突破的方向。要按多维、整体、系统的要求,在动态过程中协调发展,进行全方位、多侧面,分层次、有重点地配套组合,从思想教育到农技推广,从关键岗位、关键人到全民教育,从示范户到区块事业规划,从传统农业开发到新兴产业技术……形成一条立体系统推进线路。
第二,办学机制。在启动阶段政府统筹参与是必要保证,它有利于开发非教育系统的社会教育职能,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在引进外来先进技术、管理方法的同时,推广相配套的教育培训机制。
第三,展开手段。西部地广人稀,交通又不发达,人员流动困难,农民教育师资奇缺。西部农民教育展开的难度是突出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现代远距离教育,发挥电视卫星教育、计算机网络教育、多媒体软件教育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的困难,让西部平等享用现代科技手段。
第四,重点对象。面向西部的所有人群是成人教育的职责。当前重点是当地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和各类技术人才。由于西部产业涉及面广泛、结构复杂、区域发展差异大,人才层次众多,从初级技能培训到电视农广校、网络大学;从农技推广到商贸经营;从种草造林到农业的各类人才,既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又要为他们发展提供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机会。
第五,办学内容。以西部现有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为基准,按照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相关项目技术、知识,全面规划,有序推进,既注意当前急需,又考虑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积极探索改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意识,防止重演“饮鸠止渴”之愚。
第六,教育形式。不拘一格造就一大批新型人才。农民教育要“培训好现有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吸纳外来人才”。做好教育智力的后备和应用人才的“接轨”调适工作。
总之,立体展开、系统推进实际是前面“整体规划、优化结构,多维目标、重点突破,因地制宜、效益首选”的整体结合和运行机制的一个“多维重点相配套的立体推进模式”。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新世纪初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是全民族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作为农民教育就是要积极为“科教兴西”提供有效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创农村成人教育新局面。